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影像医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恒国 程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影像医院 教学质量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表现与其癌细胞ras p21表达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罗良平 陈金城 +1 位作者 张缨 黄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3-685,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癌细胞rasp2 1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6例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sp2 1的表达强度 ,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影像学征象的相关关系。结果 外围型非...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癌细胞rasp2 1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6例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asp2 1的表达强度 ,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影像学征象的相关关系。结果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与癌细胞rasp2 1表达强度密切相关 (P <0 .0 1 ) ;肿块大小在rasp2 1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肿块毛刺征、三级支气管受累在rasp2 1表达阳性组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1 )。但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在rasp2 1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某些影像学表现如肿块毛刺征、三级支气管受累及肿块大小等与其癌细胞ra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表现 癌细胞ras P21表达 癌基因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香然 陈棣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 ,3例边缘呈“屋檐征”。 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 5例 ,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4例胃平滑肌瘤 (4 / 7)有“桥”形皱襞形成 ;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 ,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 ,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 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 ,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 ,密度不均匀。结论 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 ,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 ,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 ,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 X线钡餐造影 CT 诊断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MRI及MRA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秀河 黄力 陈汉芳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MRI及MRA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echo speed 1.5T 超导MR机对71例AVM患者分别行MRI及MRA检查。MRI采用SET1和 FSE T2加权...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MRI及MRA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echo speed 1.5T 超导MR机对71例AVM患者分别行MRI及MRA检查。MRI采用SET1和 FSE T2加权序列,MRA采用 3D-TOF序列。结 果:MRI及MRA能显示AVM的瘤巢,AVM的继发改变MRI能很好显示,MRA能显示AVM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MRA和 MRI是无创性评价脑AVM的有效方法,两者并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同弥散梯度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汉芳 王秀河 黄力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变化特征。方法对50例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豆状核及放... 目的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变化特征。方法对50例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豆状核及放射冠的ADC值。结果豆状核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放射冠的ADC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豆状核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而放射冠的ADC值则受其影响,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梯度方向 豆状核 放射冠 弥散加权像
下载PDF
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部平片与CT、MRI对照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齐玲俊 周全 陈金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 加深对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影像表现的认识 ,并探讨此类食管裂孔疝形成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对照分析 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结果  8例均为老年人 ,以女性居... 目的 加深对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影像表现的认识 ,并探讨此类食管裂孔疝形成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对照分析 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结果  8例均为老年人 ,以女性居多。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均见疝囊在心脏之后呈肿块状 ,内含气体或气 液面。并有食管裂孔增宽、膈肌后份变平、后肋膈角变浅、贲门位于膈上而食管不短 ;均见脊柱胸腰段后突 ,该水平胸廓前后径增大。胸片初诊半数误诊。结论 脊柱后突的老年人发现心后肿块要警惕食管裂孔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脊柱后突 影像诊断 CT MRI 胸部平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