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研究生德育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林学军
-
机构
广州市暨南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
文摘
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德育。作者通过对当前研究生道德状况的分析 ,找出了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
-
关键词
研究生
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培养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有效激励方法的运用与研究生管理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黄楚玉
-
机构
广州暨南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7,共3页
-
文摘
世纪之交的今天,“科教兴国” 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做为一个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直接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作为组织和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队伍的建设,对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想把学校办成国内领先或世界一流的大学,就必须有一流的管理。高校管理的突出特征是:不仅其构成是人,其劳动对象也是人。
-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有效激励方法
管理人员
教育管理
-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夏泉
-
机构
广州暨南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0期64-69,共6页
-
文摘
面对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和不愿打开的国门再也无法关闭的现实,自19世纪70年代以降,清朝被迫依次在英、美、秘鲁、西班牙、日、德、法、俄、意等国设立驻外使馆,对西方的遣使要求作出对等性的反应。伴随着郭嵩焘、何如璋、陈兰彬、刘锡鸿、曾纪泽、刘瑞芳、薛福成、黎...
-
关键词
国际法
驻外公使
郭嵩焘
万国公法
曾纪泽
薛福成
丁韪良
国际法意识
片面最惠国待遇
废除不平等条约
-
分类号
D829.1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何炳松的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 4
-
-
作者
夏泉
-
机构
广州暨南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6,87,共3页
-
文摘
何炳松(1890—1946),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任暨南大学校长长达11年。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进行探讨,以表彰其为兴办我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一、突出侨校特色,对侨生关怀备至何炳松主持校...
-
关键词
何炳松
华侨高等教育
教育思想
办学实践
华侨学校特色
品德教育
学术方针
-
分类号
G40-092.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74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创新人才与德育教育
- 5
-
-
作者
林学军
-
机构
广州市暨南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青年探索》
1999年第3期41-42,共2页
-
文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财富,人才是关键,创新是灵魂。要应付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创新人才不仅应具有高深的文化科学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高尚的思想品德,端庄的行为举止,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人才,才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如何扎实地开展德育教育,把简单的说教变成良师益友式的交心,把被动变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创新人才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两者兼备才是合格的创新人才,但从相对意义上说,创新精神更重要,有一股创新精神,学习有动力,工作有干劲,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依靠德育教育。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不畏艰难,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的思想。其二、要培养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事业心、责任心及自信心,敢于拼搏,勇攀高峰的远大志向。其三,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
-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精神
党团组织
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
思想品德
学生工作
学生德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