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生元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
作者 谢莹莹 庞旭 +6 位作者 周海泳 徐健 祁姣姣 朱剑锋 李雪玲 杨美艳 胡文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363,共10页
后生元是由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的微生物细胞和/或其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后生元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抗炎抗菌等功效。与由活性细胞组成的益生菌相比,后生元更安全、更稳定、更有效和更方便。本文... 后生元是由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的微生物细胞和/或其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后生元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抗炎抗菌等功效。与由活性细胞组成的益生菌相比,后生元更安全、更稳定、更有效和更方便。本文概述了后生元的由来、来源菌株、制备途径及其优点,并与益生菌进行对比,阐述了后生元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从功能性食品补充剂、食品品质改良剂、食品防腐剂以及食品脱毒剂4个方面介绍后生元在食品的应用。相信随着后生元的定义、分类、作用成分变得更加清晰,它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普通食品、营养保健品、特殊医学食品、婴幼儿食品和个护日化产品等领域,还将推动一系列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元 灭活乳酸菌 作用机制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益生菌群维持肠道健康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东彦 朱剑锋 +3 位作者 周海泳 张长勇 庞旭 胡文锋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3-50,共8页
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及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 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及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和益生菌对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对以上三方面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预测.图5,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分子机制 肠道细胞 抗致病菌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5种乳酸菌及其灭活态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漪汶 方若楠 +3 位作者 朱剑锋 庞旭 徐健 胡文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90,97,共7页
以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羟自由基清除率(OH^-·)、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2^-·)、还原活性为测定指标,对5株乳酸菌灭活前后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筛出... 以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羟自由基清除率(OH^-·)、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2^-·)、还原活性为测定指标,对5株乳酸菌灭活前后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筛出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的3株乳酸菌进行复配。结果表明:5种乳酸菌灭活前后的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嗜酸乳杆菌灭活前和灭活后的发酵上清液的总抗氧化活性最好,分别为45.9、35.0 U/mL。菊糖芽孢乳杆菌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较强为21.03%。嗜热链球菌的灭活胞内提取物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强为456.7 U/mL,其未灭活的胞内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79.26%。唾液乳杆菌的灭活发酵上清液的还原活性最强。复配结果表明,灭活完整细胞悬液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2^-·)较单一菌株强;菊糖芽孢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后灭活完整细胞悬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OH^-·)最强,为82.40%;而菌株复配后的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与单菌差异不显著。不同乳酸菌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且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存在的部位也因菌株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能力 发酵上清液 完整细胞悬液 胞内提取物
下载PDF
活性与灭活乳酸菌吸附霉菌毒素的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漪汶 李溪 +4 位作者 雷柳琳 庞旭 徐健 周舟 胡文锋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7-64,共8页
全球约25%的粮食和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地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因此,有效地清除霉菌毒素是重要的课题。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抑制霉菌生长或吸附霉菌毒素来降低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研究表明,活性乳酸菌以及灭活乳酸菌均能... 全球约25%的粮食和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地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因此,有效地清除霉菌毒素是重要的课题。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抑制霉菌生长或吸附霉菌毒素来降低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研究表明,活性乳酸菌以及灭活乳酸菌均能吸附霉菌毒素,并排出体外,且灭活乳酸菌的吸附能力更强、结合更稳定。同时,生物类吸附剂特异性强、不会吸附营养物质和对食品、饲料无污染,而且避免了毒素的二次污染,使其成了吸附霉菌毒素的研究热点。文章比较了活性乳酸菌以及灭活乳酸菌吸附霉菌毒素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吸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乳酸菌 灭活乳酸菌 黄曲霉毒素 吸附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