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政治共识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郜会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政治共识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理论定位,一定程度的政治共识对于民主政体十分必要。政治共识从合法性、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三个方面对政治体系和民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和谐的有利... 政治共识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理论定位,一定程度的政治共识对于民主政体十分必要。政治共识从合法性、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三个方面对政治体系和民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共识 公众舆论 政治合法性 政治稳定
下载PDF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祥耿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4-18,共5页
阿伦特和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表面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基础来看,阿伦特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劳动",而马克思则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劳动";从理论领域区分来看... 阿伦特和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表面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基础来看,阿伦特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劳动",而马克思则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劳动";从理论领域区分来看,阿伦特采取静态的划分方式,马克思则采用动态的划分方式;从理论走向来看,阿伦特表达出一种空想的理论走向,而马克思则表达出人类走向新社会形态的科学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马克思 政治自由 劳动 空间领域
下载PDF
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维度
3
作者 曾祥耿 《社科纵横》 2008年第2期29-30,34,共3页
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二重性,加上人类对其认识、把握得不够准确和完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发展困境,并由此引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人类要用合理的尺度来规范实践,... 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二重性,加上人类对其认识、把握得不够准确和完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发展困境,并由此引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人类要用合理的尺度来规范实践,才能解决存在的发展困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实践 二重性 困境
下载PDF
“知识人”假设的管理学思考
4
作者 曾祥耿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3-37,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往一系列"人性假设"基本理论日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致使"知识人"假设应呼而出,从而登上管理领域的历史舞台。"知识人"假设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内涵和特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往一系列"人性假设"基本理论日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致使"知识人"假设应呼而出,从而登上管理领域的历史舞台。"知识人"假设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内涵和特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设 知识人 管理学 管理实践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性哲学阐释
5
作者 曾祥耿 《巢湖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点。实践的丰富内涵在衔接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理念层次、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性与改造性的理论内涵、营造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环境氛围中,发挥着不...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点。实践的丰富内涵在衔接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理念层次、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性与改造性的理论内涵、营造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环境氛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既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又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逻辑,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 思想政治理论 哲学 理论基点
下载PDF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毅 曾祥耿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点,教学参与者在确定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偏差,致使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院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点,教学参与者在确定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偏差,致使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院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措施,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主体等方面入手,不断地解决其中的困境,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困境 改革
下载PDF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改革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毅 曾祥耿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2期21-21,61,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应有的公民素质,是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应有的公民素质,是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急切需要各类人才的出现。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一重任;当然,占重要地位的高职院校也位列其中。在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改革 理论课程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德育工作
下载PDF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8
作者 林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德育文化 创新 德育工作者 课堂活动 创新教育
下载PDF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9
作者 王小卫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对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对大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身心发展带来影响,也引发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革命,并随之产生了有害信息带来的危害等问题。面对新的教育环境,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顺应形势...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对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对大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身心发展带来影响,也引发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革命,并随之产生了有害信息带来的危害等问题。面对新的教育环境,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顺应形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网络教育为手段,主动占领网络德育教育这块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开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文化背景 高校德育教育
下载PDF
关于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卫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3,共3页
所谓意识形态,从最简单意义上来讲,是指一种公共意识、集体认知。在我国学术界,意识形态通常被解释为: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 所谓意识形态,从最简单意义上来讲,是指一种公共意识、集体认知。在我国学术界,意识形态通常被解释为: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按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观念,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科学 经济关系 政治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性质
原文传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反思和探索
11
作者 郜会远 李秦秦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7-49,共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中,在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呈现以及案例的总结分析阶段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加案例讨论,并予以循循善诱的正确引导,同时妥善处理好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之间的关系,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中,在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呈现以及案例的总结分析阶段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加案例讨论,并予以循循善诱的正确引导,同时妥善处理好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案例教学,才能取得案例教学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公共基础课
原文传递
德育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红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大学生 人际交往 集体主义价值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