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港港湾医院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对策
1
作者 张英 陈玉娟 郑伙娣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6期877-878,共2页
目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医疗废物。方法评估广州港港湾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机构及管理细则,并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结果通过制度制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等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 目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医疗废物。方法评估广州港港湾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机构及管理细则,并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结果通过制度制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等对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达到分类处置目的。结论该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效可行,可指导临床工作,从而降低医疗废物对环境、人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医疗废物 规范管理 控制感染
下载PDF
某企业医院内科门、急诊患者调查分析
2
作者 严跃红 黄坚 +3 位作者 陈燕 张晋昕 廖继录 余晓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分析本院6年内科门、急诊患者的特点,为加强医院的门、急诊管理和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6年来内科门、急诊日志,分析患者的年龄、来源、病因、病种特点、就诊时间分布,就诊量的变化,病种与年龄的关系等。结果医疗改革后,门诊量... 目的分析本院6年内科门、急诊患者的特点,为加强医院的门、急诊管理和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6年来内科门、急诊日志,分析患者的年龄、来源、病因、病种特点、就诊时间分布,就诊量的变化,病种与年龄的关系等。结果医疗改革后,门诊量下降明显,急诊比例相对上升。年龄特点:门诊以60岁以上老年人占第一,急诊以20~39岁中青年占第一。患者来源:患者来自本局职工及住宅区,急诊占33.8%,门诊占50.8%。时间分布:门诊人数呈现两个高峰,两个低谷。高峰常是4、5月与12月,低谷是2、10月。急诊则以5、6、7、8月为高峰期,1、2、11月为低谷。病种特点:门诊以心血管疾病占第一;急诊以上呼吸道感染占第一。年龄与病种的关系:门诊患者中,40岁以下呼吸系统疾病占第一位,40岁以上以心血管疾病占第一;急诊患者中,50岁以下以呼吸系统疾病占第一位,50岁以上以心血管疾病占第一,而且在此年龄组脑血管疾病明显增加。结论企业医院门急诊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医疗改革后,其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其变化加强门、急诊管理和改革,进行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急诊 就诊特点
下载PDF
对109例次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玉娟 冼中任 张英 《华南预防医学》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5 260例住院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例次最多,占33.9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5 260例住院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例次最多,占33.94%;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科室为康复科,其感染例次数占总例次数的33.03%,其次为产科,占20.18%;患者年龄以>60岁组最多,占42.20%;因自身原发基础疾病致感染的最多,占33.03%,其次为侵袭性操作(28.44%)、自身抵抗力下降(27.52%)。使用抗感染药物二联以上的比例为60.38%。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主要与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因素
下载PDF
广州市某区1996~2003年自来水卫生状况检测结果分析
4
作者 江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1315-1315,1218,共2页
目的 了解当前自来水的卫生状况,同时了解某些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督情况。方法对广州某区卫生防疫部门连续8年的饮用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卫生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996年~2003年某区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末梢水样品579份,其中... 目的 了解当前自来水的卫生状况,同时了解某些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督情况。方法对广州某区卫生防疫部门连续8年的饮用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卫生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996年~2003年某区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末梢水样品579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有21份,浊度不合格的24份,铁离子超标的32份。二次供水共检测样品361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181份,浊度不合格的38份,细菌总数不合格的4份,大肠杆菌不合格的1份,砷超标的2份。结论经常监测点各项指标的合格率高,二次供水及末梢水应全面随机抽样检测,以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指标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监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医院内感染的病因、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5
作者 江雁琼 《交通医学》 1998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超过48小时以上发生的感染。通过了解我院医院内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对我院1996年1~12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的120例院内感染病人的病因、病原菌、药敏结果作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超过48小时以上发生的感染。通过了解我院医院内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对我院1996年1~12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的120例院内感染病人的病因、病原菌、药敏结果作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诊断为院内感染的病人,采用其各种标本按常规方法行细菌学检验。药物敏感试验K-B法,含药纸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结果判断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病因 病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加强护理管理手段 巩固二甲医院成果
6
作者 张英 《中国厂矿医学》 1999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理业务管理 管理机构
下载PDF
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2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曾佳 黎行山 +3 位作者 李艳 杨爱群 李江华 谭杭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21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15例ADR病例涉及15个器官/系统类型,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1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21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15例ADR病例涉及15个器官/系统类型,前3位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克林霉素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诱发严重ADR的潜在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器官度系统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栓的稳定性试验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吉生 黎行山 +1 位作者 陆志勇 黄艺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44-946,共3页
目的:考察复方奥硝唑栓剂在高湿度、高温、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按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性状、外观、含量、溶出度以及有关物质的变化。结果:本品在高湿(25℃、RH92.5%、75%)、高温(35℃)条件下其性状、外观、含... 目的:考察复方奥硝唑栓剂在高湿度、高温、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按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性状、外观、含量、溶出度以及有关物质的变化。结果:本品在高湿(25℃、RH92.5%、75%)、高温(35℃)条件下其性状、外观、含量、溶出率以及有关物质均符合规定;在光照(4 500±500)Lx条件下,其含量、溶出度及有关物质符合规定,但其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棕色。结论:本品应在凉暗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左氧氟沙星 栓剂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吉生 黎行山 +1 位作者 叶茂清 吴华伟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54-1855,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氧氟沙星栓和替硝唑栓进行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对... 目的:研究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氧氟沙星栓和替硝唑栓进行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0.061、0.015、0.49、0.031μg/ml,MBC值分别为0.12、0.031、0.98、0.031μg/ml。无论是对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菌株,复方奥硝唑栓MIC、MBC值均明显低于氧氟沙星栓及替硝唑栓,其组方中2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复方奥硝唑栓对妇科炎症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奥硝唑栓 抗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415例药源性致死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吉生 庄文斌 +1 位作者 黎行山 朱泽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探讨药源性致死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年~2004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药源性致死个案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以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药源性致死发生率最高... 目的:探讨药源性致死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年~2004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药源性致死个案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以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药源性致死发生率最高,占43.85%;抗微生物药、中草药、抗肿瘤药、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的致死率位居前5位;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较高比例,约31.81%。结论:严格用药指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是减少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致死发生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致死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晓娟 赖伟华 +1 位作者 曾颖 李咏梅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对1999~2004年国内报道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在1~5min内发生,主要是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结论预防过敏反应,能够明显... 目的探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对1999~2004年国内报道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在1~5min内发生,主要是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结论预防过敏反应,能够明显减少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文献资料分析
下载PDF
应用三因素分析法分析住院业务收入减少的直接原因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晓燕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三因素分析法 住院业务收入 收入减少 直接原因 医院管理
下载PDF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茹冰 王治伟 +7 位作者 傅泳航 易学瑞 曾平鲁 邹清雁 佟明华 潘韵 杨联萍 孔祥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 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进行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 以大肠杆菌DH5α发酵表达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经包涵体洗涤、变性、目的蛋白复性,以离子交换、分子筛等技术纯化,并进行一系列检定.结果 ... 目的 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hALR)进行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 以大肠杆菌DH5α发酵表达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经包涵体洗涤、变性、目的蛋白复性,以离子交换、分子筛等技术纯化,并进行一系列检定.结果 目的 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性、复性及柱层析纯化,纯度大于98%,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MOLDI-TOF-MS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 780.522,N-末端15个氨基酸与理论序列一致.Western blot证实rhALR正确表达,等电点5.85~6.85,氨基酸含量与理论值基本符合.动物实验证实rhALR具有明显的促进CCl4毒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修复活性.结论 经柱层析纯化的rhALR具有促进小鼠CCl4肝损伤肝细胞修复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层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栓中两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吉生 黎行山 陈永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 :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栓中两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ymmetryC18 柱 ,流动相为甲醇 -0 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30∶70)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305nm ,以替硝唑为内标。结果 :奥硝唑在5... 目的 :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栓中两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ymmetryC18 柱 ,流动相为甲醇 -0 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30∶70)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305nm ,以替硝唑为内标。结果 :奥硝唑在5~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7) ,平均回收率为 (100 65±2 20) %;左氧氟沙星在2 5~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8 86±1 28)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 ,可用于复方奥硝唑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左氧氟沙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下载PDF
金水六君煎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气管粘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长鹰 沈英森 +6 位作者 唐颖 郭祖文 刘惠敏 陈再智 陈小娟 陈丽娟 孟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金水六君煎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气管粘膜的影响。方法:用金水六君煎为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灌胃,取小鼠气管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气管内粘膜及纤毛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金水六君煎组小鼠气管内纤毛脱落、倒伏、粘... 目的:研究金水六君煎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气管粘膜的影响。方法:用金水六君煎为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灌胃,取小鼠气管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气管内粘膜及纤毛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金水六君煎组小鼠气管内纤毛脱落、倒伏、粘连轻于对照组。结论:金水六君煎可防止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气管纤毛的脱落、倒伏及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六君煎 慢性 支气管炎 模型 气管粘膜
下载PDF
药用复合硼酸散中硼酸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苑芬 曾常青 黎行山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8-18,21,共2页
采用无水乙醇溶解复合硼酸散样品 ,取其乙醇上清液稀释 ,调溶液pH至 5 .1,用甘露醇法测定样品中硼酸含量。结果精密度好 (RSD =0 .18% ) ,回收率高 (99.85 % )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关键词 复合硼酸散 无水乙醇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抗微生物药物致急性肾功衰131例回顾性分析
17
作者 曾佳 杨晓 黎行山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7期699-700,共2页
抗微生物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随着其广泛的使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多,尤其是由于使用该类药物所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降低该类药物所引起的ARF的... 抗微生物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随着其广泛的使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多,尤其是由于使用该类药物所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降低该类药物所引起的AR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对1995~200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31例抗微生物药物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药物 急性肾功能衰竭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栓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黎行山 陈吉生 陈永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目的 :建立复方奥硝唑栓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筛选基质 ,确定栓剂中主药成分及基质的组成与比例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标法同时测定栓剂中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 :以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为主药 ,使用水溶性... 目的 :建立复方奥硝唑栓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筛选基质 ,确定栓剂中主药成分及基质的组成与比例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标法同时测定栓剂中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 :以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为主药 ,使用水溶性基质制备栓剂 ;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 65 %、98 86 % ,其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 20 %、1 28 %。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左氧氟沙星 栓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195例口服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行山 曾佳 李艳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9-1100,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方法:对1995年~2005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195例口服药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类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居首位(占57.44%),其次为中成药(占15.38%),口服...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方法:对1995年~2005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195例口服药致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类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居首位(占57.44%),其次为中成药(占15.38%),口服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与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应严格按照口服药物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药物 过敏性休克 分析
下载PDF
67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修正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伟斌 胡滨 杨宏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对297对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中需手术修正的67例的修正原因及预防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修正原因主要为分流系统堵塞54例次(80.6%),感染17例次(25.4... 目的探讨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对297对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中需手术修正的67例的修正原因及预防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修正原因主要为分流系统堵塞54例次(80.6%),感染17例次(25.4%),颅内出血9例次(13.4%)。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分流术 手术修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