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龄冠心病患者部分血运重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稳柱 宋明才 +3 位作者 梁嘉永 李健豪 雷汉东 陈国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部分血运重建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7例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均为多支血管病变,仅对最可能的罪犯血管实施PCI术。结果病变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2.7%,其余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 目的观察部分血运重建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7例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均为多支血管病变,仅对最可能的罪犯血管实施PCI术。结果病变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2.7%,其余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应积极关注患者的心、肾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超高龄 冠心病 部分血运重建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稳柱 宋明才 +3 位作者 麦子杰 余梦菊 查道刚 刘伊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53-1954,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上持续静脉滴注法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对19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法MCE,设置不同触发间隔,采集图像后脱机分析及彩色编码。MCE检查后两天内完成正电子断层显像(PET... 目的了解临床上持续静脉滴注法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对19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法MCE,设置不同触发间隔,采集图像后脱机分析及彩色编码。MCE检查后两天内完成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计算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缺损区域的A·β值,根据A·β值确定心肌存活与否,将判定结果PET进行对照。结果16例病人(84%)获得满意图像,灌注正常区和灌注缺损区的A·β值分别为62.41±12.97、3.61±1.69,灌注缺损区标化后的A·β值都小于0.23,与动物试验所得结果相似,PET判定坏死的心肌节段,MCE示相应区域的A·β值显著减少,彩色编码示同一区域灌注缺损。结论MCE能用于临床上从血流定量水平判断存活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存活心肌 心肌血流量 正电子断层显像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与心肌造影判断心肌梗死后患者存活心肌的可行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林转娣 宋明才 +5 位作者 麦子杰 汤庆 陈毓菁 李建辉 郑隆权 覃丽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与心肌造影(MC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CE前后及不同剂量LDDSE下室壁动力与灌注变化以及心肌存活性的情况。...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与心肌造影(MC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CE前后及不同剂量LDDSE下室壁动力与灌注变化以及心肌存活性的情况。结果:MCE检出存活心肌的节段数稍高于LDDSE,LDDSE/MCE评价节段性心肌存活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23/26)、89%(16/18)、87%(39/44)。结论:MCE和LDDSE均可以评价心肌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将提供简便、安全、可行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造影 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电张调整性T波及J-ST段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健豪 宋明才 +1 位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房室旁道后心电图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及J-ST段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45例持续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对比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总结和分析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J波以及ST段变化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结果45例中射...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房室旁道后心电图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及J-ST段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45例持续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对比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总结和分析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J波以及ST段变化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结果45例中射频消融术后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有27例,间隔部和左前壁旁道消融后电张调整性T波出现率最高(达100%),电张调整性T波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下壁导联电张调整性T波倒置深度Ⅲ>aVF>Ⅱ(P<0.01),高侧壁导联aVL>Ⅰ。此外尚可出现J-ST改变,表现为J点抬高、J波和ST段水平或弓背向下型抬高,总发生率高于同期隐匿性旁道消融组(42.2%vs3.5%,P<0.01)。结论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出现取决于预激时QRS波形态;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可出现类似早期复极综合征的J-ST段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预激综合征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电张调整性T波 J波 早期复极综合征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冠心病焦虑抑郁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国华 区彩文 陈国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4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随访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抑郁干预组各46例,两组均予冠心病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抑郁干预组加用米氮平治疗,8周末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随访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抑郁干预组各46例,两组均予冠心病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抑郁干预组加用米氮平治疗,8周末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P<0.05);抑郁干预组的焦虑抑郁与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焦虑抑郁,早期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抑郁症状 米氮平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严重心律失常112例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苏景强 林转娣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22-23,共2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先用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后,必要时追加150mg,续以1.0mg/min滴注,维持6h,后以0.5m...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先用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后,必要时追加150mg,续以1.0mg/min滴注,维持6h,后以0.5mg/min速度维持、总量为1050~1500mg。以后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维持。疗程共4周。结果100例患者有效,起效时间为0.5~24h。结论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律失常 分析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病人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
7
作者 林转娣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病人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代谢综合征175例,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高C反应蛋白组和正常C反应蛋白组。检测两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病人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代谢综合征175例,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高C反应蛋白组和正常C反应蛋白组。检测两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高C反应蛋白组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C反应蛋白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1);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病人中C反应蛋白升高者往往伴随多种代谢紊乱加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亦随之加重,故对此类病人更要加强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缬沙坦和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明森 李伟庭 +2 位作者 李志家 邓理军 林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45例)与雷米普利组(45例),缬沙坦组每天服用缬沙坦80 mg,雷米普利组每天服...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45例)与雷米普利组(45例),缬沙坦组每天服用缬沙坦80 mg,雷米普利组每天服用雷米普利5~10 mg,疗程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并观察患者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一氧化氮、前列环索水平较治疗后高(P<0.05),内皮素、血栓素A2较治疗后低(P<0.05),但缬沙坦组改变较雷米普利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均明显逆转(P<0.05),降压疗效明显(P<0.05),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缬沙坦和雷米普利均可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显著改善其内皮功能和逆转左心室肥厚。其中,缬沙坦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更为明显,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雷米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内皮功能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
9
作者 杜映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67-968,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49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AMI无痛性心梗占 49% ,多部位梗死占 5 0 % ,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占 47% ,严重心率失常占 3 8% ,心源性休克占 2 2 % ...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49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AMI无痛性心梗占 49% ,多部位梗死占 5 0 % ,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占 47% ,严重心率失常占 3 8% ,心源性休克占 2 2 % ,肺炎占 5 5 % ,同时有多种并发症占 3 9% ,病死率 40 %。结论 :糖尿病合并AMI与心肌细胞病变、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有关 ,临床症状不典型 ,多部位梗塞常见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应早期诊断 ,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糖尿病 心肌梗塞 AMI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高血压病对肾功能早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转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82-248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1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hPP的升高,尿mA1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脉压 静息心率 肾功能
下载PDF
54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与随访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健豪 宋明才 张稳柱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中远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状况。结果主动脉夹层症状以疼痛为主,但无特异性...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中远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状况。结果主动脉夹层症状以疼痛为主,但无特异性,入院时误诊率(33.3%)或诊断不确定率(42.6%)较高,急性期病死率A型明显高于B型(28%∶4%,P<0.01);急性期后,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容易误诊,急性期病死率高,渡过急性期后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诊断 病死率 随访
下载PDF
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林转娣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45例 ,随机分为 A、B、C三组 ,A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治疗 12 w(周 ) ;B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 ,联用非诺贝特 2...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甙片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45例 ,随机分为 A、B、C三组 ,A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治疗 12 w(周 ) ;B组予绞股蓝总甙片 80 mg每日 2次 ,联用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后停用非诺贝特 ,继续绞股蓝总甙片治疗 4w;C组予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日 1次 ,治疗 12 w。各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 4、12、16 w分别检测 TC、TG、HDL - C等指标 ,观察副反应。结果 :(1)治疗4w各组 TC、TG平均值明显降低 ,第 12 w TC、TG及 HDL - C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2 )停药后 4w,A组各项检测指标稳定 ,C组明显反弹至治疗前水平 ;(3)治疗 4、12 w有效率 ,A组为 6 2 .2 %和 82 .2 % ,B组为 71.1%和 91.1% ,C组为 6 8.9%和 86 .6 % ;停药 4w的 A、C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77.8%和 2 0 .0 % ,继续用药的 B组有效率为 84.4% ,A、B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C组却明显低于 A、B组 (P<0 .0 5 )。结论 :绞股蓝总甙片能有效降低 TC、TG和升高HDL - C,停药 4w疗效仍较稳定 ,无明显副作用 ,价格低廉 ,可作首选的调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甙片 非诺贝特 高脂血症 治疗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
13
作者 侯宪云 张志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1309-1310,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缓解率达92.3%,心电图改善率达80.8%,除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缓解率达92.3%,心电图改善率达80.8%,除4例局部注射处出现瘀斑外,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急性非ST段抬高冠状动脉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低分子量肝素
下载PDF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并腔内化疗在癌性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宪云 李宝琴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38-639,共2页
癌性心包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给肿瘤患者增加痛苦,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自1999年9月至2007年3月共医治癌性心包积液患者42例,其中16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加腔内化疗,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癌性心包积液 腔内化疗 晚期肿瘤患者 并发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顺行插管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形成 被引量:33
15
作者 唐郁宽 陈汉威 +7 位作者 陈勇 李彦豪 何晓峰 宋明才 许向东 刘海英 曹筱莹 胡佩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评价顺行性插管对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形成 (LE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髂和 (或 )股静脉长段、全段或多节段血栓形成的患者 ,均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然后经患侧静脉穿刺插管 ,综合运用... 目的 评价顺行性插管对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形成 (LE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髂和 (或 )股静脉长段、全段或多节段血栓形成的患者 ,均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然后经患侧静脉穿刺插管 ,综合运用血管内溶栓、血栓抽吸、血栓消融器消融、球囊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经皮静脉穿刺插管成功率 87 5 % ( 3 5 / 40 ) ,失败的 5例改手术切开暴露静脉再穿刺插管成功。综合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 10 0 % ,其中治愈率 42 5 %( 17/ 40 ) ,显效率 47 5 % ( 19/ 40 ) ,好转率 10 0 % ( 4/ 4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插管 综合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