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进良 胡双飞 +6 位作者 蒙奋兆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孙维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及检索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及STRING平台构建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靶点前4位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体外构建干眼症高渗模型验证核心靶点。共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筛选得到24种有效成分可能与干眼症相关的315个潜在的靶点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筛选出夏桑菊作用的关键活性成分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等和关键靶点为TNF-α、Caspase1、IL-6以及IL-1β;富集结果表明,夏桑菊治疗干眼症靶点主要集中在AGE-RAGE、TNF等多个信号通路。3种有效成分在细胞实验中不仅显著抑制人角膜上皮细胞活性降低,提升高渗下细胞的移行能力,而且有效抑制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1、IL-1β基因的表达及TNF-α蛋白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夏桑菊中的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3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发挥了高渗诱导下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保护及修复作用,降低了细胞TNF-α蛋白水平及Caspase1、IL-1βmRNA的相对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 干眼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下载PDF
瑞草油防治蚊虫叮咬及止痒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郁林 毛鑫 +2 位作者 万安凤 黄志云 孙维广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通过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研究瑞草油对蚊虫的室内、室外驱杀及止痒效果。方法:通过统计有效保护时间、半数击倒时间KT_(50)、存活率等,验证瑞草油在室内外对白纹伊蚊的驱杀效果;以磷酸组胺致痒的豚鼠为动物模型,评价瑞草油的止痒... 目的:通过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研究瑞草油对蚊虫的室内、室外驱杀及止痒效果。方法:通过统计有效保护时间、半数击倒时间KT_(50)、存活率等,验证瑞草油在室内外对白纹伊蚊的驱杀效果;以磷酸组胺致痒的豚鼠为动物模型,评价瑞草油的止痒功效。结果:以1.5μL/cm^(2)瑞草油均匀涂抹手背皮肤,在室内对白纹伊蚊的有效保护时间为6 h,根据相关标准,效果评级为A级;在室外对白纹伊蚊的有效保护时间为4 h,药效合格;在室内对白纹伊蚊的半数击倒时间KT_(50)为1.65 min,2.87 min死亡率达100%,效果评级为A级;在室内杀蚊幼试验中,48 h杀蚊幼的有效浓度≥0.005%,杀灭率为93.33%,药效结果为有效;瑞草油有效降低皮肤组织中的组胺浓度,瘙痒时间抑制率为53.76%,优于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38.35%)。结论:瑞草油在防治蚊虫叮咬及止痒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可丰富防控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的手段,以及为其他药油产品开展防治蚊虫叮咬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草油 蚊虫叮咬 止痒 评价研究
下载PDF
瑞草油对螨虫、蜱虫、红火蚁的驱杀效果及消肿药效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郁林 毛鑫 +2 位作者 万安凤 黄志云 孙维广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33-35,32,共4页
目的:研究瑞草油对螨虫、蜱虫、红火蚁等常见害虫的驱杀及消肿效果。方法:通过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瑞草油对螨虫的趋避效果;通过圆盘法、滤纸法、喷施法、挥发法等,检测瑞草油对蜱虫、红火蚁等的驱杀效果;以二甲苯致耳肿胀的小鼠为动... 目的:研究瑞草油对螨虫、蜱虫、红火蚁等常见害虫的驱杀及消肿效果。方法:通过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瑞草油对螨虫的趋避效果;通过圆盘法、滤纸法、喷施法、挥发法等,检测瑞草油对蜱虫、红火蚁等的驱杀效果;以二甲苯致耳肿胀的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价瑞草油的消肿功效。结果:在PCR电泳实验中,涂有瑞草油的取样点未检测到螨虫DNA;在驱虫实验中,蜱虫、红火蚁经过含有瑞草油的圆环平均用时显著长于对照圆环;在杀虫实验中,瑞草油对蜱虫、红火蚁的杀灭效率均为100%,对蜱虫的半数击倒时间KT_(50)分别为272.36 min(喷施法)、274.86 min(挥发法),对红火蚁的KT_(50)分别为7.12 min(喷施法)、1 h以内(挥发法);瑞草油对小鼠耳肿胀的平均抑制率达46.34%,与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草油在驱杀螨虫、蜱虫、红火蚁等虫害以及消肿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草油 螨虫 蜱虫 红火蚁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探究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主要审评程序
4
作者 饶丽芬 梅复嘉 曾宇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的主要审评程序,使药品注册申请人了解熟悉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的主要审评程序,提高药品的注册申请效率,助力化学药品研发和注册申报工作。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数据库,以... 目的探究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的主要审评程序,使药品注册申请人了解熟悉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的主要审评程序,提高药品的注册申请效率,助力化学药品研发和注册申报工作。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数据库,以“化学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审评程序”等为关键词,检索收集学习相关学术文献,总结和学习与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审评程序的相关研究内容。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官方网站,检索总结我国药品注册申请的相关法规要求,在我国现行注册申请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对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的主要审评程序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化学药品注册申请人在药品临床试验、上市许可、补充申请等注册申请事项提出前,需要先了解清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关法规、指导原则要求,提前了解国家药品注册审评机构的部门组成及其负责的工作内容,熟悉注册申报事项相对应的审评程序,提前将申报资料和生产/研发现场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在我国化学药品注册申请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递交注册申报资料,按照要求缴纳注册申请费用,配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相关机构做好形式审查、技术审评、发补研究、现场检查、注册检验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品 注册申请 审评程序
下载PDF
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干眼模型人角膜上皮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进良 胡双飞 +5 位作者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孙维广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964-968,977,共6页
目的研究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NaCl构建高渗模型,通过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RT-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IL^(-1)8的表达;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 目的研究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NaCl构建高渗模型,通过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RT-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IL^(-1)8的表达;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对比对照组,模型组600 mOsm·L^(-1)中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经夏桑菊浸膏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上升;在炎症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450 mOsm·L^(-1)细胞中IL^(-1)β、IL-6及IL^(-1)8的分泌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夏桑菊浸膏处理细胞后,以上指标较450 mOsm·L^(-1)模型组明显下降;抗氧化研究中,模型组450 mOsm·L^(-1)中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上升,夏桑菊浸膏处理后,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夏桑菊浸膏对高渗诱导下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活力下降起到抑制作用,在高渗环境下具有保护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能力,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和活性氧水平升高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浸膏 人角膜上皮细胞 高渗 干眼症
下载PDF
橘红痰咳颗粒体外抗人冠状病毒研究
6
作者 孙维广 黄志云 +5 位作者 毛鑫 时宇静 杜曼玲 苏草茵 钟小天 高建胜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橘红痰咳颗粒对于人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橘红痰咳颗粒对Huh-7细胞的安全剂量,采用MTT法检测橘红痰咳颗粒对人冠状病毒HCoV-229E引起细胞病变的影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橘... 目的研究橘红痰咳颗粒对于人冠状病毒HCoV-229E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橘红痰咳颗粒对Huh-7细胞的安全剂量,采用MTT法检测橘红痰咳颗粒对人冠状病毒HCoV-229E引起细胞病变的影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橘红痰咳颗粒对人冠状病毒HCoV-229E感染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橘红痰咳颗粒对于HCoV-229E感染Huh-7细胞引起细胞活性降低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567 mg/mL,选择指数为10.5,橘红痰咳颗粒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HCoV-229E诱导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FN-α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橘红痰咳颗粒具有明显的抗人冠状病毒HCoV-229E体外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红痰咳颗粒 冠状病毒 HCoV-229E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夏桑菊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作用及其酶解工艺优化研究
7
作者 黄志云 孙维广 +3 位作者 黎尔纳 万安凤 邹宇晓 高建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1期26-30,共5页
目的:利用酶解法制备夏桑菊低聚糖,考察其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并优化酶解工艺。方法:分别考察8种不同生物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5种不同益生菌生长活性,选出增殖率最高的酶与益生菌组合,用于酶解工艺优化;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考察酶添... 目的:利用酶解法制备夏桑菊低聚糖,考察其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并优化酶解工艺。方法:分别考察8种不同生物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5种不同益生菌生长活性,选出增殖率最高的酶与益生菌组合,用于酶解工艺优化;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工艺参数对益生菌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利用葡聚糖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促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265±14.5)%。酶添加量为1500 U/mL时,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最高,达到了(320±17.2)%;酶解温度50℃时,鼠李糖乳杆菌增殖效果最高,增殖率为(329±15.6)%;酶解时间为4 h时,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364±16.4)%。结论:8种不同生物酶酶解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5种益生菌都具有较好的促增殖作用,其中利用葡聚糖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从益生活性考虑,选取葡聚糖酶添加量1500 U/mL、酶解温度50℃和酶解时间4 h为较优酶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低聚糖 益生菌 增殖率 酶解 工艺优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夏枯草籽及夏枯草籽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
8
作者 黄志云 孙维广 +3 位作者 李启燕 陈斌 万安凤 高建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0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夏枯草籽及夏枯草籽油中迷迭香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30 n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18∶16∶66),流速1.0 mL/min。结果:迷迭... 目的:建立夏枯草籽及夏枯草籽油中迷迭香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30 n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18∶16∶66),流速1.0 mL/min。结果:迷迭香酸线性范围为0.20~1.23μg(R^(2)=0.9993);夏枯草籽和夏枯草籽油样品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2%(RSD为1.70%)、100.15%(RSD为2.0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夏枯草籽及夏枯草籽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籽 夏枯草籽油 含量测定 HPLC法 迷迭香酸
下载PDF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9
作者 朱锦 《品牌研究》 2023年第28期0131-0133,共3页
随着互联网快速而广泛地普及,企业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机遇和便利,这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但发生网络舆情风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重大舆情背后公众诉求的关注与回应,有利于企业后续品牌声誉的修复与提升。本文旨在深入探... 随着互联网快速而广泛地普及,企业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机遇和便利,这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但发生网络舆情风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重大舆情背后公众诉求的关注与回应,有利于企业后续品牌声誉的修复与提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从源头上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并对其策略加以研究,以期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网络舆情风险 应对策略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丽美 夏伯候 +6 位作者 刘菊妍 李春 何迎春 姚江雄 许招懂 梁航 廖端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11-2415,共5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4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醋酸水溶液,...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4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醋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89~0.7771μg、0.0067~4.200μg、0.0480~0.9600Ixg和0.0386~0.7714μg(0.9992〈r〈0.9999),平均回收率在98.35%和98.62%之间。结论该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和蒙花苷的定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颗粒 绿原酸 异迷迭香酸苷 迷迭香酸 蒙花苷 RP—HPLC
下载PDF
UPLC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 被引量:12
11
作者 夏伯候 周亚敏 +4 位作者 皮胜玲 谢嘉驰 许招懂 林丽美 廖端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BTS+快速法评价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BTS+快速法评价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2.1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 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58 nm。结果: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均具有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异槲皮苷与芦丁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0%;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57%~98.84%之间,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可更好的对桑叶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 桑叶 抗氧化 异槲皮苷 芦丁 紫云英苷
下载PDF
UPLC法测定野菊花中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伯候 周亚敏 +4 位作者 谢家驰 李亚梅 许招懂 林丽美 廖端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8-351,共4页
目的:评价野菊花中5种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建立其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BTS+法评价5种成分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进行含量测定,以ACQUITY UPLC BEHC18(100mm×2.1mm,1.7... 目的:评价野菊花中5种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建立其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BTS+法评价5种成分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进行含量测定,以ACQUITY UPLC BEHC18(100mm×2.1mm,1.7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m 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结果:5种成分均具有一定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的清除能力最强。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分别在0.00478~0.0957μg、0.00452~0.181μg、0.000565~0.0452μg、0.00393~0.315μg和0.000529~0.010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7%、99.25%、99.46%、100.18%和99.70%,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野菊花中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以作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抗氧化 ABTS+ 黄酮 酚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夏桑菊颗粒U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伯候 曹艺 +3 位作者 谢文剑 许招懂 林丽美 廖端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批次夏桑菊颗粒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夏桑菊颗粒的指纹图谱。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标定了1... 目的:建立不同批次夏桑菊颗粒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夏桑菊颗粒的指纹图谱。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标定了16个色谱峰,分别采用相似度软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2批样品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归类。结果:建立了夏桑菊颗粒专属性的UPLC指纹图谱,将不同批次的样品分为6大类。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夏桑菊颗粒的快速鉴别,可为夏桑菊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颗粒 U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GC-MS分析毛大丁草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兰 邓金梅 廖华卫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4-945,共2页
目的:分析毛大丁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大丁草挥发油,并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大丁草挥发油中检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7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含量的86.18%。结论: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 目的:分析毛大丁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大丁草挥发油,并利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大丁草挥发油中检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7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含量的86.18%。结论: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Neryl(s)-2-methylbutanoate(35.99%)、4-羟基-3-甲基苯乙酮(8.74%)、棕榈酸(7.48%)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大丁草 挥发油 GC-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臻 吴晓敏 周毅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4-866,共3页
目的建立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有量。方法总黄酮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2、... 目的建立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有量。方法总黄酮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2、320、338、328 nm。结果 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在69.44~416.64 ng(R^2=0.999 97)、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在119.28~715.68 ng(R^2=0.999 98)、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在51~306 ng(R^2=0.999 95)、3’,4’-亚甲二氧基-5,7,3’-三甲氧基黄酮(PMF4)在29.91~179.46 ng(R^2=0.999 89)、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5)在98.4~590.4 ng(R^2=0.999 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7%、99.81%、99.80%、100.09%、99.54%,RSD分别为1.15%、1.46%、1.29%、1.80%、1.8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龙须藤总黄酮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总黄酮 多甲氧基黄酮 DAD—HPLC
下载PDF
牛大力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若轩 欧倩雯 +5 位作者 吕竹芬 郭洁文 李丽明 李阿荣 齐耀群 王佳佳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测定牛大力饮片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为制订牛大力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牛大力药材的性状、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的牛大... 目的测定牛大力饮片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为制订牛大力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牛大力药材的性状、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的牛大力特征一致,薄层色谱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样品中各检测指标的含量范围分别:水分9.6%~11.99%、总灰分1.83%~3.45%、酸不溶性灰分0.09%~0.20%、水溶性浸出物(冷浸)9.78%~11.21%,水溶性浸出物(热浸)7.86%~9.65%,乙醇浸出物(冷浸)2.96%~8.06%,乙醇浸出物(热浸)5.76%~10.41%。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可行,数据可靠,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牛大力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水分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
下载PDF
龙须藤5种多甲氧基黄酮分子靶标的预测
17
作者 周臻 吴晓敏 周毅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预测龙须藤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4’,5’-亚甲二氧基-5,7,3’-三甲氧基黄酮(PMF4)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5)... 目的预测龙须藤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4’,5’-亚甲二氧基-5,7,3’-三甲氧基黄酮(PMF4)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5)的分子靶标。方法通过反向分子对接法进行靶标预测,利用PDTD、TTD和Drug Bank数据库对靶标综合分析。结果多甲氧基黄酮可能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方面发挥作用。结论该方法可为龙须藤及5种多甲氧基黄酮的药效学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多甲氧基黄酮 分子靶标 反向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元芳 钟小天 +3 位作者 高建胜 李莎莎 肖雪 严诗楷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4-960,共7页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多层次挖掘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大于30%和类药性大于0.18为依据筛选出桑叶的药效成分,然后分别利用PubChem数据库和GenCards数据库筛选药效成分的潜在...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多层次挖掘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大于30%和类药性大于0.18为依据筛选出桑叶的药效成分,然后分别利用PubChem数据库和GenCards数据库筛选药效成分的潜在靶点及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通过网络分析发现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药效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药效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PPI网络和关键药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随后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研究得到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γ-谷甾醇、4-丙烯基白藜芦醇、β-胡萝卜素、豆甾醇、叶酸、花生四烯酸等19个关键药效成分和PTGS2、IL6、TNF、GSK3B、CASP3、ALB、CAT、AR等8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成三方面,KEGG通路分析发现了与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3条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表明桑叶的多个药效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干扰多条代谢通路来治疗2型糖尿病,阐述了桑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潜在靶点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夏枯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招懂 姚江雄 +2 位作者 刘菊妍 李春 林丽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建立夏枯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进样10μL... 目的:建立夏枯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进样10μL。结果:建立了19批夏枯草药材的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峰,多数峰可以达到较好分离,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夏枯草质量评价主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HPLC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救必应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莉娟 皮胜玲 +4 位作者 方铁铮 姚江雄 许招懂 林丽美 李亚梅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救必应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 Chrospher 100 RP-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5%冰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救必应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 Chrospher 100 RP-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5%冰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对12批药材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救必应药材专属性的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13个共有指纹峰,12批样品分为4大类。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其指纹图谱可用于救必应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必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