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侵袭神经外科回顾及新世纪寄语
1
作者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微侵袭神经外科 适应证 内窥镜神经外科 放射神经外科
下载PDF
帕金森病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世忠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旺明 徐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42-142,共1页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中的实际作用及其应用方法.方法:对1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的生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术后3月内行MR确认毁损灶位置,一年后病情随访.结果:1.GP电生理记录所反映的...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中的实际作用及其应用方法.方法:对1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的生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术后3月内行MR确认毁损灶位置,一年后病情随访.结果:1.GP电生理记录所反映的不同频率的Gpe、Gpi及视束细胞电位为毁损治疗提供了解剖层次上的信息;2.Gpi内运动相关细胞分布具有规律性:下肢运动神经元位于Gpi的背侧,面及咀嚼肌相关运动神经元位于Gpi最腹侧;上肢运动神经元位于其中.此结果为最终毁损治疗提供了患肢部位上的信息.3.观察到Gpi运动相关神经元中存在较多(30%)多反应神经元,提示在PD状态下Gpi电生理运动过于兴奋活跃.4.提出Gpi微电极记录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提供Gpi内神经元信息,即有效提供所行针道Gpe、Gpi及视束的电生理信号,而非一定要多针道对Gpi生理空间制图或边缘定位;由此提出‘有效针道'方法.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 治疗 脑出血
下载PDF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 1 2 6例分析 ) 被引量:18
3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3 位作者 黄庆 杨绮帆 汪求精 徐如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1 2 6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 85例 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41例 4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 1 2 6例 1 3 2个动脉瘤 ,1 2 3例痊愈 ,3例死亡。1 0 0 %栓塞 1 2 4个 ,95%栓塞 6个 ,90 %栓塞 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4例 ,并发脑梗死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 ;1例微弹簧末端逸出并顽固性脑血管痉挛致死亡。 2例复发者再予GDC栓塞而治愈。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动脉硬化明显 ,导管到位困难者及术前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不宜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较大者 ,术后复发率高 ;术前反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强脱性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郭元星 印建国 +4 位作者 汤建荣 杨炳飞 张亚琴 李铁林 李彦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 ,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栓塞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介入放射学 临床应用 治疗 肝肿瘤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庆 李铁林 +1 位作者 段传志 徐如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元星 李铁林 +2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黄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0,i001,共3页
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胚胎吻合血管,血管造影发现率为0.2%~0.6%[1].这种永存动脉有时伴发其他脑血管异常,如囊状动脉及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现将我院... 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胚胎吻合血管,血管造影发现率为0.2%~0.6%[1].这种永存动脉有时伴发其他脑血管异常,如囊状动脉及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现将我院2003年收治的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和颈内动脉-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各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三叉动脉 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 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文浩 陈长才 王向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HI)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利用国产CHI检测仪分别对4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测伤后1~3d、5d、10d的CHI,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0例...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HI)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利用国产CHI检测仪分别对43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测伤后1~3d、5d、10d的CHI,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0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了国产ICP监测仪或腰穿测压,并同步检测CHI。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伤侧半球血流速度、血流量均显著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的对侧半球,伤后脑最大血流速度及流量显著增加。而在重型颅脑损伤,对侧半球与伤侧半球CHI呈平行发展趋势,以伤后第3d偏离正常值最远。同步测得CHI与ICP值,在ICP<4kPa时,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增大、顺应性变差、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明显下降;ICP<4kPa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颅内压
下载PDF
颅内血肿与应激性溃疡(附70例报告) 被引量:15
8
作者 谭林琼 吕福林 +1 位作者 陈元朝 段作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6期353-355,共3页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即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是颅脑外伤、严重烧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外伤后发生率在20%左右。一般认为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年龄等有密切相关...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即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是颅脑外伤、严重烧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外伤后发生率在20%左右。一般认为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年龄等有密切相关性,而应激性溃疡与颅内血肿类型的关系尚不明确。1988年5月~1996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了484例颅内血肿病人,所有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TICH)368例(76%);自发性颅内血肿(SICH)116例(24%),共70例并发了应激性溃疡,总发病率为14.5%,详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应激性溃疡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旺明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世忠 叶衍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良Webster记分,计算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经微电极确认后的电生理靶点与CT定位靶点存在明显差异,靶点调整率806%。31例手术均有效,其中治愈7例,明显进步24例。Webster计分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为742%±95%,关状态改善率为891%±89%。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微电极记录技术可使术中定位精确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微电极导向 苍白球毁损术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5 位作者 张世忠 陈长才 蒋霓 杨健明 全显跃 刘荣忠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6年第2期83-85,共3页
本文报告3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方法。其中外伤性25例,自发性5例,前者均行可脱性球囊、微弹簧圈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5%,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充血、突眼完全消失。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用保守疗法,但较重的或... 本文报告3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方法。其中外伤性25例,自发性5例,前者均行可脱性球囊、微弹簧圈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5%,血管杂音、球结膜水肿、充血、突眼完全消失。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用保守疗法,但较重的或保守治疗失败者,常需要血管内栓塞治疗。本文对各种疗法做了讨论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4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强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世忠 张旺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 ,在丘脑底核埋置深部电极 ,通过可控性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僵硬 -震颤症状。结果 :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僵硬 -震颤症状 ,能... 目的 :探讨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 ,在丘脑底核埋置深部电极 ,通过可控性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僵硬 -震颤症状。结果 :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僵硬 -震颤症状 ,能消除由药物引起的开 -关现象和症状波动 ,服用的L -DOPA类药物可一定程度的减量。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STN放置深部脑刺激电极 ,通过适当强度的电刺激 ,能使症状明显改善 ,并发症少 ,与损毁术相比相对安全 ,价格较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DBS 丘脑底核 治疗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段传志 黄庆 +1 位作者 李铁林 徐如祥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导管及栓塞材料不断完善,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认识逐步提高,疗效越来越好。文章综述了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进展。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诊断 治疗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MDS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3 位作者 汪求精 杨绮帆 柯以铨 徐如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机械可脱性弹簧圈
下载PDF
甘露醇和/或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猫低速弹颅脑伤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林琼 陈长才 +1 位作者 范勇 张志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猫低速弹颅脑伤后几个重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 索甘露醇和/或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对脑微循环的作用。方法:改良Carey法制作 猫CMW模型,将24只猫分为4组,即单纯创伤组(C组)、甘露醇治疗组(Man组)... 目的:研究猫低速弹颅脑伤后几个重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 索甘露醇和/或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对脑微循环的作用。方法:改良Carey法制作 猫CMW模型,将24只猫分为4组,即单纯创伤组(C组)、甘露醇治疗组(Man组)。 低右组(Dex组)和甘露醇+低右治疗组(M+ D组)。分别于伤前10min、伤后 30min、90min、4h、8h采静脉血栓测 ηb、ηp、PFC、HCT、ESR、AI和TK等。结果。 CMW后C组ηb、ηp、PFC等明显升高,TK下降,至8 h仍未恢复正常;Man或Dex均 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M+D治疗可较长时间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结论:建立的 动物模型稳定,低速弹颅脑伤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出现明显异常;单用Man或 Dex40治疗有效但作用时间短; M+ D治疗可长时间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弹 颅脑伤 血液流变学 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苷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庆 李铁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硬脊膜血管畸形 动静脉瘘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α-氰基丙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田喜光 李铁林 +1 位作者 段传志 常会民 《武警医学》 CAS 2001年第9期523-52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95例AVMs患者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159例,297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者32例(20%),临床...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95例AVMs患者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159例,297次,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者32例(20%),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23例(77.4%)。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AVMs首选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终末型供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实验性脑损伤脑皮质及血清5—HT与5—HIAA含量变化
17
作者 徐如祥 易声禹 刘少卿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87-188,共2页
通过Wistar 大鼠(70只)的脑损伤模型,采用荧光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6、24、48、72和168h 脑皮质和血清中5-羟色氨(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结果表明,脑损伤后脑皮质及血清中5-HT 及5-HIAA 含量均有所增高,但以脑皮质... 通过Wistar 大鼠(70只)的脑损伤模型,采用荧光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6、24、48、72和168h 脑皮质和血清中5-羟色氨(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结果表明,脑损伤后脑皮质及血清中5-HT 及5-HIAA 含量均有所增高,但以脑皮质升高较为明显,伤后6h,脑皮质中5-HT 及5-HIAA 已上升为对照值的2.2和3倍;伤48h,5-HT 上升达高峰,为对照值的4.8倍;5-HIAA升高于伤后24h 达高峰,是对照值的5.8倍。实验结果提示,脑损伤时脑及血中5-HT和5-HIAA 含量变化与神经细胞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清素 羟基吲哚乙酸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
18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治疗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大鼠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定量研究
19
作者 李良平 徐如祥 钟世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6期358-359,共2页
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加剧脑继发性损害。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超载是BBB通透性增加的直接原因。伊文兰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性,用于定性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本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皮... 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加剧脑继发性损害。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超载是BBB通透性增加的直接原因。伊文兰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性,用于定性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本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皮质、海马伊文氏兰含量,定量评价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材料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脑损伤 血脑屏障 大鼠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结构学研究
20
作者 田喜光 李铁林 +1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与临床之间的联系,以及硬脑膜供血和软脑膜循环的发生机制和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DSA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95例分属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并与不同的临床表现相对应。113例...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与临床之间的联系,以及硬脑膜供血和软脑膜循环的发生机制和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DSA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95例分属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并与不同的临床表现相对应。113例伴随硬脑膜供血或软脑膜循环。结论:血管结构学与AVMs临床症状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结构学 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