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量表测评结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朋飞 李文娟 +5 位作者 邵明 陈玲 张素平 潘速跃 祁风 秦琴保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地区六家医院107例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测评,并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地区六家医院107例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测评,并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及Hoehn-Yahr(H-Y)分级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有83.2%的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以短时记忆、语言功能最易受损,其次为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抽象思维,发生率均超过50%;PD患者MoCA评分与患者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_s=0.542,P<0.05),与年龄、发病年龄、UPDRSⅡ-Ⅳ评分、H-Y分级及HRSD评分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257,-0.266,-0.472,-0.381,-0.357,均P<0.05),与病程、起病方式无关,服用与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PD患者间MoC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以短时记忆、语言最易受损;高龄、高发病年龄、运动障碍严重、抑郁状态的PD患者认知功能易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下载PDF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素平 刘玉华 +1 位作者 何锐 黄如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60-316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2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χ2检验方法。结果: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2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χ2检验方法。结果: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值均小于0.05)。年龄<45岁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P<0.005)。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P<0.001)。服抗凝药组(76例)与未服抗凝药组(45例)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与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首次发病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凝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凝药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复发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区早老素-1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俊 徐武华 +5 位作者 陈劲龙 潘小平 李泽 郑志平 王敏健 钱采韻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73-277,共5页
目的观测慢性脑灌注不足(CVI)大鼠海马区早老素-1(PS-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动态表达,以探讨脑缺血对PS-1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CVI组,每组55只。根据手术后不同时间再将大鼠分为术后3、6、12 h,1、2、3... 目的观测慢性脑灌注不足(CVI)大鼠海马区早老素-1(PS-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动态表达,以探讨脑缺血对PS-1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CVI组,每组55只。根据手术后不同时间再将大鼠分为术后3、6、12 h,1、2、3、7、14 d和1、2、4个月组,每组5只。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于术后规定时间取脑组织,行原位杂交及W estern印迹检测PS-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PS-1 mRNA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大脑皮质Ⅲ、Ⅴ层锥体细胞染色最强;海马CA3、齿状回的表达比CA1区更强。与对照组相比,CVI组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结构欠清晰,呈固缩或均匀着色,但明显的细胞坏死改变较少见;组织明显疏松。半定量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CVI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从第12小时开始升高(7 423±1 609对6 889±2 296),至第3天达高峰(13 356±3 503对7 201±2 239,P<0.01),之后逐渐下降至接近或略低于对照组水平。在缺血时间更长的CVI组中,齿状回PS-1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较CA1区保留更多。W estern印迹结果与PS-1 mRNA的变化近似,与对照组积分光密度(183±36)比较,PS-1蛋白含量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第12小时轻度升高(249±57),第3天达高峰(966±178),第14天下降至对照组水平,1个月后略低于对照组(103±25)。结论脑缺血可以通过影响PS-1的表达促进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害 慢性 海马 早老素-1 大鼠
下载PDF
复方水蛭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因子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玉华 张素平 冯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79-308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因子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正常组6只,空白对照组12只,复方水蛭合剂组36只。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6,24h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复方水蛭合...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因子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正常组6只,空白对照组12只,复方水蛭合剂组36只。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6,24h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复方水蛭合剂对其影响。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6,24h模型组脑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一氧化氮犤6h:(73.47±7.04)kIU/L,(0.87±0.05)μg/L,(89.07±6.69)μmol/L;24h:(90.75±7.63)kIU/L,(0.98±0.07)μg/L,(114.16±9.03)μmol/L犦明显比正常组犤(57.55±4.85)kIU/L,(0.70±0.09)μg/L,(51.43±5.49)μmol/L犦高(P<0.01),大、中剂量复方水蛭合剂组明显比空白对照组低(P<0.05~0.01,)。病理形态学检查:大、中剂量复方水蛭合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较轻。结论:复方水蛭合剂对脑缺血所致的细胞因子的免疫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复方合剂 水蛭素/药理学
下载PDF
三种活血化瘀中成药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95-296,共2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成药华佗再造丸、通心络胶囊、血塞通软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对 3组中成药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记分 ,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中成药组与对照...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成药华佗再造丸、通心络胶囊、血塞通软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对 3组中成药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记分 ,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中成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3组用中成药加康复治疗组、对照组 (单用康复治疗 )治疗后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1,P <0 .0 5 ) ;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记分比较比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中成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Barthel指数记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活血化瘀中成药华佗再造丸、通心络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再造丸 通心络胶囊 血塞通软胶囊 脑梗死后遗症
下载PDF
三种脑部炎症病变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45-747,共3页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 31例、病毒性脑膜炎 3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0例患者的脑脊液铁...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 31例、病毒性脑膜炎 3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0例患者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对照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3组脑部疾病间的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方差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脊液IgA、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IgA、IgM较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P <0 .0 5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IgG较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和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和差异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膜炎 病毒性 脑脊髓炎 急性传播性 铁蛋白 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免疫球 蛋白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海马区早老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晨霞 徐俊 +7 位作者 孙永安 徐武华 洪音 胡昔权 吴建芸 刘丰 秦琴保 黄文革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降血脂药普伐他汀对慢性脑缺血(CVI)大鼠脑海马区早老素-1(PS-1)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普伐他汀组(7只)、单纯脑缺血组(7只)及脑缺血+普伐他汀... 目的观察降血脂药普伐他汀对慢性脑缺血(CVI)大鼠脑海马区早老素-1(PS-1)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普伐他汀组(7只)、单纯脑缺血组(7只)及脑缺血+普伐他汀组(9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于术后2个月测血脂,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及脑左侧海马区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海马区PS-1改变。结果⑴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升高。普伐他汀可使TC降至接近正常水平,LDL-C有不同程度下降,TG无明显改善。⑵各实验组血浆A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脑海马区匀浆中,空白对照组、普伐他汀组Aβ轻度升高,而脑缺血组显著升高(P<0.01),普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脑缺血组Aβ水平(P<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空白对照组及脑缺血组PS-1全长蛋白明显上调(P<0.05),而普伐他汀组、脑缺血+普伐他汀组PS-1蛋白可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降血脂药物普伐他汀在降低脑缺血后Aβ产生的同时抑制了PS-1的表达上调,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素-1 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高脂饮食 大鼠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与脑梗塞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坚 肖建友 《广州医药》 1997年第1期28-29,共2页
5例36~44岁的年轻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尿液和血液检查、头颅CT和脑动脉造影结果,发现其发病缺少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理生理基础和过程,却与肾病综合征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本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升高,血脂升高,血纤... 5例36~44岁的年轻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尿液和血液检查、头颅CT和脑动脉造影结果,发现其发病缺少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理生理基础和过程,却与肾病综合征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本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升高,血脂升高,血纤维蛋白原和血纤溶酶原升高,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其中两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指出高凝状态亦是脑梗塞的发病因素。认为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年轻脑梗塞患者,要注意原发病如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脑梗塞
下载PDF
烟草使用和依赖临床指南2008修订版(摘要)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丽婵 秦海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烟草使用和依赖临床指南2008修订版,属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临床实践指南.它是由烟草使用和依赖专家小组、协会代表、顾问和工作人员等共37人员完成,他们挑选出治疗烟草依赖有效且有充足试验证据的方法.……
关键词 戒烟 指南 美国
下载PDF
脊液铁蛋白 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变化对SAH的诊断意义
10
作者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其对SAH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 4 5例SAH患者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 ,观察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不同病情两...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其对SAH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 4 5例SAH患者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 ,观察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不同病情两指标的变化。结果 SAH患者脊液铁蛋白增高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大在病后 3d及 1、2、3、4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脊液铁蛋白增高第 2周最明显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大第 1周最明显。 1周后脊液铁蛋白增高阳性率与CT阳性率比较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高阳性率与CT、脑脊液红血球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Hunt病情分级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各级比较有显著差异 ,病情越重比值越高。结论 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对病史长、症状轻、CT和脊液红血球阴性的SAH有重要诊断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铁蛋白 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诊断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急诊鉴别脑出血、脑梗塞的临床方法
11
作者 刘玉华 肖建友 张素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9-50,共2页
改良苏氏法是针对已往作者运用的几种计分法[1~3]诊断脑出血及脑梗塞误诊率高、且方法较繁琐的特点,在苏氏法的基础上[1],对苏氏法进行改良,改良苏氏法经本组对脑出血及脑梗塞的诊断发现具有误诊率低,方法简便快捷的优点,... 改良苏氏法是针对已往作者运用的几种计分法[1~3]诊断脑出血及脑梗塞误诊率高、且方法较繁琐的特点,在苏氏法的基础上[1],对苏氏法进行改良,改良苏氏法经本组对脑出血及脑梗塞的诊断发现具有误诊率低,方法简便快捷的优点,是一种适用于急诊,对脑出血、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急诊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颅内感染性疾病中脊液和血清白蛋白比值变化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素平 刘玉华 邓婉青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51-451,共1页
目的 探讨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与颅内感染性疾病性质的关系 .方法 分析了 3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结果  3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变化 ,... 目的 探讨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与颅内感染性疾病性质的关系 .方法 分析了 3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结果  38例颅内感染性疾病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变化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最大 ,结核性次之 ,病毒性较小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变化可作为诊断及鉴别颅内感染疾病性质的参考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脊液 白蛋白 血清
下载PDF
卒中后,别忽视失眠的治疗
13
作者 徐武华 《医师在线》 2017年第5期34-35,共2页
卒中是一组发病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在我国,两者分别占卒中的70%和30%,并整体呈现出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率居高不下和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发的卒中患者高达150~200万,是包含城镇和乡村... 卒中是一组发病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在我国,两者分别占卒中的70%和30%,并整体呈现出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率居高不下和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发的卒中患者高达150~200万,是包含城镇和乡村所有人口中排名第一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为此,卒中的防治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 治疗 失眠 脑血管疾病 致残原因 发病率 出血性 缺血性
下载PDF
老年人也要科学的运动处方
14
作者 徐武华 《医师在线》 2016年第18期31-31,共1页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晨练、夜跑的老年人,同时也不乏听到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猝死的消息。运动本应该是好事,却造成了相反的结果。难道老年人不适合运动吗?当然不是!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绮维表示,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形式,...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晨练、夜跑的老年人,同时也不乏听到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猝死的消息。运动本应该是好事,却造成了相反的结果。难道老年人不适合运动吗?当然不是!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绮维表示,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形式,当运动的形式不符合自身的需求时,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老年人应该运动,但更应该科学地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所 运动处方 老年人 运动过程 研究员 广州市 多形式
下载PDF
广州地区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鸿雁 邵明 +4 位作者 张素平 潘速跃 秦琴保 祁风 陈玲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33-836,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设计,采用PD非运动症状调查问卷中PD睡眠量表(PDSS)及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对2...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设计,采用PD非运动症状调查问卷中PD睡眠量表(PDSS)及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对2007年4—6月在广州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PD患者共107例进行睡眠情况调查,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及Hoehn—Yahr(H—Y)分级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了解睡眠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PD患者中20.6%(22/107)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18.7%(20/107)的患者可能存在睡眠障碍。PD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主要为夜尿增多、白天睡眠增多、睡眠浅。PD患者睡眠障碍与病程、H—Y分级、UPDRS及ESS评分相关(rs=-0.322、-0.259、-0.231、-0.198,均P〈0.05)。UPDRS得分越高、H-Y分级越大以及病程越长则睡眠情况越差。左旋多巴类药物用量在有或无睡眠障碍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障碍在广州地区PD患者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夜尿增多、睡眠浅及白天睡眠增多,PD的严重程度可能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缺失热区内含子断裂点分子结构特点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文利 陈江瑛 +2 位作者 潘速跃 张成 刘焯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缺失热区第 46号和 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的断裂点的分子结构特点 ,以研究 DMD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机理。方法 多重引物 PCR法鉴定缺失型 DMD患者 ,分... 目的 对比分析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缺失热区第 46号和 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的断裂点的分子结构特点 ,以研究 DMD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机理。方法 多重引物 PCR法鉴定缺失型 DMD患者 ,分别克隆第 46、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 ,测定断裂点侧翼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第 46号外显子缺失后 ,5′端断裂点位于 45号内含子的 AT富含区内。 3′端断裂点位于 46号内含子的中等重复序列 (medium reiteration repeats,MER1)内。连接片段有两个 bp的连接同源序列 ta,局部无小的缺失、插入和碱基的置换。第 51号外显子缺失后 ,5′端断裂点位于 50号内含子的人类类转座因子 (transposon-like human elements,THE1)序列内。 3′端短裂点位于 51号内含子 L 2序列内。连接片段有 3个 bp的连接同源序列 cta,局部无小的缺失、插入和碱基的置换。第 46、51号外显子缺失后连接片段的断裂点的二级结构分析示断裂点均位于单链发夹环的非匹配区。结论 对比第46、51号外显子缺失后形成的连接片段 ,其断裂点的共同特征是均位于重复序列 ,这些重复序列形成的单链发夹结构 ,使 DNA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DMD 缺失热区 分子结构 基因缺失 外显子 内含子
原文传递
小干扰RNA沉默RHBDF1基因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振文 陈江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检测RHBDF1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内的表达,以及小干扰RNA沉默C6胶质瘤细胞内RHBDF1基因后是否诱导C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为基因治疗胶质瘤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采用Westem blot检测RHBDF1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 目的检测RHBDF1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内的表达,以及小干扰RNA沉默C6胶质瘤细胞内RHBDF1基因后是否诱导C6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为基因治疗胶质瘤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采用Westem blot检测RHBDF1基因在正常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包括C6、U251和MGR2)的表达情况;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RHBDF1 siRNA或对照siRNA转染入C6细胞内,RT—PCR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siRNA转染后对C6细胞内RHBDF1基因和蛋白的影响;Tunel法检测RHBDF1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情况,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HBDF1基因沉默后对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胶质细胞比较,胶质瘤细胞内RHBDF1基因存在着过度表达。siRNA转染入C6细胞后,对照siRNA组凋亡率为2.96%±1.25%,而RHBDF1 siRNA1组和RHBDF1 siRNA2的凋亡率分别为36.35%±4.85%和33.58%±4.08%:对照siRNA组细胞增殖率为95.96%±3.25%,而RHBDF1 siRNA1组和RHBDF1 siRNA2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4.57%±5.53%和25.68%±4.08%;组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DF1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内存在过度表达,沉默该基因后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RHBDF1基因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一个新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神经胶质瘤 RHBDF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