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作品
1
作者 李芃 黄全乐 +6 位作者 周容伊 韩如意 姬舟 杨颋 谢倩 何伟 张莎玮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基于点云数据基础的风景园林教学改革
2
作者 张莎玮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95-197,共3页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正为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教学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旨在通过剖析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点云数据基础的关联,揭示大数据之于风景园林教学发展的...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正为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教学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旨在通过剖析风景园林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点云数据基础的关联,揭示大数据之于风景园林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夯实数据基础与教学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以建立风景园林研究中的“大数据思维”,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超越与回归:从设计创新到文化创造
3
作者 沈康 韩如意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9,共3页
设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追问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同时代的社会对设计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与定义,结合当下我们这个急速发展的转型时代,需要思考的是设计内涵的变与不变。设计既要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同时也需要回归批判的精神... 设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追问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同时代的社会对设计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与定义,结合当下我们这个急速发展的转型时代,需要思考的是设计内涵的变与不变。设计既要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同时也需要回归批判的精神,回归最基本的本质追问;针对当下特别要探究的是:设计如何成为思考的艺术、顺应时代趋势成为创新的驱动力,如何以人本、多元、可持续的设计价值观为引领,实现面向未来的文化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 创新设计 设计文化 价值观
原文传递
发现与重构:基于社会创新的“朱村生活”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竹芳 谢倩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4,共6页
设计是对文化的投射。因此,设计是从发现地方、发现地方生活开始的,重要的是发现日常生活中隐含的设计文化,将其转化为适应现代生活的新设计,并让今天的使用者由此重新发现地方、认识地方文化。广州朱村的设计赋能实践,尝试跳脱出文创... 设计是对文化的投射。因此,设计是从发现地方、发现地方生活开始的,重要的是发现日常生活中隐含的设计文化,将其转化为适应现代生活的新设计,并让今天的使用者由此重新发现地方、认识地方文化。广州朱村的设计赋能实践,尝试跳脱出文创产品设计局限于物品与视觉的思维,从社会创新的角度,考量文创产品所链接的文化品牌建设、产业体系和文旅产业发展;在设计语言上,回归日常生活,从农耕环境、农耕物产、生活器物、饮食习俗四个方面释义可忆、可尝、可用、可传的文创产品系列,重新发现和阐释朱村的生活美学;为乡村的地方认知和乡村振兴探索设计赋能的文创产品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 生活美学 文创产品设计 “朱村生活”
原文传递
以庆典缝合日常:以2024奥运会为契机的巴黎塞纳河滨水公共空间整合与创新
5
作者 黄全乐 李芃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城市滨水空间在从功能性岸线向公共空间转型的进程中,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空间上的碎片化问题。对此,城市为举办“大事件”而进行的整体改造是一个契机,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段可以将不同功能的城市滨水片段整合起来。本研究以法国巴黎的塞... 城市滨水空间在从功能性岸线向公共空间转型的进程中,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空间上的碎片化问题。对此,城市为举办“大事件”而进行的整体改造是一个契机,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段可以将不同功能的城市滨水片段整合起来。本研究以法国巴黎的塞纳河沿岸公共空间整合设计策略和机制为研究对象,专注探讨其以主办2024奥运会为契机,将庆典空间与日常空间交织营建的有机互动机制,阐明大事件下的“庆典空间”反哺都市公共生活“日常空间”的城市设计方法,以及创造性的“时空转换”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奥运会 塞纳河 滨水公共空间
原文传递
抽象与真实的对话:借鉴开放形式理论的空间基础教学实验
6
作者 温颖华 杨一丁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本文围绕广州美术学院与卑尔根建筑学院合作的“韵律、连续性与群体关系”工作坊教学,介绍了运用开放形式(Open Form)理论与方法,训练学生环境感知和形式应用的能力,理解在真实环境中人的行为与抽象空间形式间的具体关系,让抽象与真实... 本文围绕广州美术学院与卑尔根建筑学院合作的“韵律、连续性与群体关系”工作坊教学,介绍了运用开放形式(Open Form)理论与方法,训练学生环境感知和形式应用的能力,理解在真实环境中人的行为与抽象空间形式间的具体关系,让抽象与真实之间的对话能被学生表达出来。从中也为空间设计基础教学带来新的启发:以游戏方式开展形式训练,将抽象视觉语言内化成为易用手段,实现其在发现和解决真实环境中的具体问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形式 抽象形式 真实环境 基础教学
原文传递
图像·图形·画境:基于抽象认知实验的形式语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韩如意 王铬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以分析性的单项要素练习作为切入点,进行发散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成为当下国内空间设计类专业形式基础教学的主流。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探讨如何根据自身教学需求,结构有序地构建一个秩序框架,有效整合要素并推动训练的递进展开,引导学... 以分析性的单项要素练习作为切入点,进行发散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成为当下国内空间设计类专业形式基础教学的主流。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探讨如何根据自身教学需求,结构有序地构建一个秩序框架,有效整合要素并推动训练的递进展开,引导学生在由“视”到“知”,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中,体验从图像到图形再到画境的跨越,帮助一年级新生奠定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训练所需的形式操作能力相适应的视觉思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础教学 形式语言 抽象认知 视知觉训练
原文传递
家的设计:日常生活的迭代与演进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康 谢倩 《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53,共6页
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最直接的发生场域,其家居形态受到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个人与群体因这些影响形成符合自身生活需求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并驱动着“家的设计”竞相迭代。随着现代设计对日益快速的日常生活需... 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最直接的发生场域,其家居形态受到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个人与群体因这些影响形成符合自身生活需求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并驱动着“家的设计”竞相迭代。随着现代设计对日益快速的日常生活需求迭代的响应,设计的角色也逐渐由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生活方式迭代的转变。本文尝试从分析“家”的基本需求开始,分析人们之于家居的观念流变,以及技术迭代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观察家居生活形态之社会性转变,探寻未来家庭生活环境及其设计的迭代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居空间 家的设计 迭代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点云技术的岭南古典园林“非透视”空间研究
9
作者 张莎玮 杨颋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本文以风景园林测量的技术视角,重构了古典园林“非透视效果”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利用激光三维点云验证“非透视效果”的方法,并在余荫山房进行验证。发现余荫山房在营造时采用了透视的错位、透视的遮挡、透视的消隐等方法,创... 本文以风景园林测量的技术视角,重构了古典园林“非透视效果”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利用激光三维点云验证“非透视效果”的方法,并在余荫山房进行验证。发现余荫山房在营造时采用了透视的错位、透视的遮挡、透视的消隐等方法,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受,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测量 非透视效果 三维点云 数字孪生
原文传递
历史街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基于中国澳门历史城区近十年典型年份POI数据的追踪
10
作者 谢倩 沈康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澳门历史城区近十年典型年份POI数据的追踪,结合真实空间中发生的事件,对旅游商贸与日常生活空间的分布情况和变动特征进行现象分析,以此观察文化旅游和消费是如何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历史街区的空间属性变动。以PO... 本文通过对中国澳门历史城区近十年典型年份POI数据的追踪,结合真实空间中发生的事件,对旅游商贸与日常生活空间的分布情况和变动特征进行现象分析,以此观察文化旅游和消费是如何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历史街区的空间属性变动。以POI数据切入历史街区空间属性的研究方法,为文化遗产在本土社区的动态使用和传承提供了一种观察视角,也为旅游及消费业态对日常生活内在秩序的适度介入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旅游空间 日常生活空间 中国澳门历史城区
原文传递
过程与系统:景观生态学及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联动初探
11
作者 何伟 许牧川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本文围绕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本科三年级核心课程“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于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过程与系统”的视角进行双课联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环节... 本文围绕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本科三年级核心课程“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于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过程与系统”的视角进行双课联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环节相结合,设计“过程性思辨+系统思维构建”的教学模式,分层次多角度进行理论、案例、研讨与实践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学 绿地系统 过程与系统
原文传递
地图的治理投射:明代闽粤地区的田制改革与舆图绘制
12
作者 黎宇恒 何夏昀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明万历广东、福建地区的地方志舆图制作经历过一次“突变”,即从传统舆图的“四至八到”表现方法变为今天我们看来似乎更科学的“计里画方”之法,这一方法的出现则是万历赋役制度改革的推动和传统制图的制约下的一种选择,中心人物是活... 明万历广东、福建地区的地方志舆图制作经历过一次“突变”,即从传统舆图的“四至八到”表现方法变为今天我们看来似乎更科学的“计里画方”之法,这一方法的出现则是万历赋役制度改革的推动和传统制图的制约下的一种选择,中心人物是活跃于明隆庆、万历时期的广东归善县人叶春及。本文以叶春及为主要线索,探讨他的舆图制作与制度改革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里画方 四至八到 地图 地方志 舆图
原文传递
采样与切片——记“漂在广州”展览
13
作者 李芃 沈康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1,共12页
在城市化背景下,“漂”是当下生活中的一个难以描述的常见词,“漂泊”的城市移民是现代城市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2021年底,方晓风、沈康两位教授及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等48人以“漂在广州”为题,针对现代城市移民生活状态开展研究,选... 在城市化背景下,“漂”是当下生活中的一个难以描述的常见词,“漂泊”的城市移民是现代城市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2021年底,方晓风、沈康两位教授及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等48人以“漂在广州”为题,针对现代城市移民生活状态开展研究,选取其中16位人物样本进行深入的调研、思考与讨论,形成的研究成果以展览形式在2021年的广州设计周展出。本文以“人”的观察为主线,对研究及展览的全过程进行回顾,记录本次研究及展览对“漂在广州”这一主题的多层次触探。城市移民中“漂”的生活状态在各种“个人”的真实叙述中逐渐清晰,共同指向一个城市的性格气质与运转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移民 展览 扎根理论 广州
原文传递
“地方”的塑造:艺术和公共空间的激荡与共生
14
作者 沈康 张莎玮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8,共2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如何塑造和重塑地方身份与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关键的是人们的参与、交流和互动。艺术激发了公共空间品质,进一步影响公共生活的活力,并成为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艺术介入 空间策略
原文传递
从身体实践到身份生产--当代家具木工群体转型中的阶层分化
15
作者 陈振益 沈康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改革开放40多年,古典家具行业发展迅猛,并出现了行业内部的阶层分化。阶层分化的开端源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技术分工。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垂直分工导致木工群体的职业身份分化成技艺型工匠、学者型工匠和管理型工匠。不同职业身份的工匠... 改革开放40多年,古典家具行业发展迅猛,并出现了行业内部的阶层分化。阶层分化的开端源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技术分工。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垂直分工导致木工群体的职业身份分化成技艺型工匠、学者型工匠和管理型工匠。不同职业身份的工匠在资本分配中出现了差异,学者型工匠和管理型工匠在资本结构和资本总量中占据优势,并逐渐形成了行业内部的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木工群体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完成其社会身份的建构,并且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主体性身份的建构。占有阶层优势的群体通过经营不断扩大这一优势,最终形成代间再生产,并将这种积累传导到家族二代或三代,形成代际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木工 身体 资本 社会阶层 身份生产
原文传递
版本与艺术——“乌丝栏”新释
16
作者 黎宇恒 《美术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乌丝栏”是一种中国古籍的装帧形式,指用于区分古籍每行文字之间的细线,也称栏线、边准、解行、界行或界格,其载体既有缣帛纸张亦包括石刻,颜色既有黑色亦有红色(朱丝栏)[1]。余嘉锡先生、马衡先生以及日本学者岛田翰都曾对此题材十... “乌丝栏”是一种中国古籍的装帧形式,指用于区分古籍每行文字之间的细线,也称栏线、边准、解行、界行或界格,其载体既有缣帛纸张亦包括石刻,颜色既有黑色亦有红色(朱丝栏)[1]。余嘉锡先生、马衡先生以及日本学者岛田翰都曾对此题材十分留意,他们从文献学、金石学的角度来考订古籍制度中“乌丝栏”的名实。本文通过还原历史语境,利用艺术学、符号学研究方法,以“乌丝栏”为主要线索,考察宋人如何通过建构关于“乌丝栏”的话语,让这一书装形式成为一种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丝栏 书法 《蜀素帖》 定武《兰亭》 许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