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绘画与思想史的复现——范勃艺术实践的进路
1
作者 胡斌 《油画艺术》 2017年第4期94-98,共5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范勃的作品大致可以被归入中国新具象的表达类型,即以一种区别于既往写实的具象手法对生存经验给予深度观照。而在所谓的新具象行列中,他的作品又多少有点特立独行,比如强烈的古典气质、凝滞的时间感以及人物之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范勃的作品大致可以被归入中国新具象的表达类型,即以一种区别于既往写实的具象手法对生存经验给予深度观照。而在所谓的新具象行列中,他的作品又多少有点特立独行,比如强烈的古典气质、凝滞的时间感以及人物之间的疏离感。在他的代表性作品《不尽的黄昏》中,背景是喧嚣却似乎被消音的城市,缭绕的云雾让人感觉一种若即若离的时空情境。一个瞬间被推拥定格在眼前,突然宁静得恐怖;眯着眼睛处在梦呓状态中的男女组成一幅潜意识精神旅行而并无确定航向的群体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实践 人物 思想史 绘画 个体 生存经验 特立独行 时间感
下载PDF
文化产业管理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异同探析——泛珠江流域高校教育的观察
2
作者 苏梓钊 吴杨波 《艺术教育》 2024年第11期92-97,共6页
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在专业名称、专业范围和人才培养口径上都给人类似的感觉,但两者的发展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其内部也存在结构性的差异。文章围绕两个专业的历史溯源、优劣势比较以及泛珠江流域高校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探究这两... 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在专业名称、专业范围和人才培养口径上都给人类似的感觉,但两者的发展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其内部也存在结构性的差异。文章围绕两个专业的历史溯源、优劣势比较以及泛珠江流域高校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探究这两个专业的结构性差异,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管理 专业 教学 泛珠江流域
原文传递
线上展览时代的视觉艺术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杨波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0年第4期51-56,共6页
本文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线上展览形态研究出发,聚焦于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内线上艺术展览的特点和规律,以文化研究的"表征"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视觉艺术展览模式的演变进行历史梳理,分析研究线上展览的形式倒逼视觉艺术作... 本文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线上展览形态研究出发,聚焦于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内线上艺术展览的特点和规律,以文化研究的"表征"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视觉艺术展览模式的演变进行历史梳理,分析研究线上展览的形式倒逼视觉艺术作品传播方式和视觉艺术创作理念改变的可能性;并以线上展览导致"视觉艺术的进一步异化"为命题,尝试为线上展览时代的视觉艺术管理找寻新的目标、任务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展览 视觉艺术 白盒子 艺术管理
原文传递
都市与山水幻象
4
作者 胡斌 《广东经济》 2016年第9期88-93,共6页
作为岭南画坛的实力派国画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李东伟以山水与青花瓶的结合,奠定了其山水画的一个图式符号。在他的理解当中,山水画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人根本精神的一个图式语言;青花花瓶则比较彻底地浓缩了中国人的理念,不管是... 作为岭南画坛的实力派国画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李东伟以山水与青花瓶的结合,奠定了其山水画的一个图式符号。在他的理解当中,山水画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人根本精神的一个图式语言;青花花瓶则比较彻底地浓缩了中国人的理念,不管是宫廷的,还是民间的。李东伟并没有去搞考古式的研究,钻牛角尖,分出这其中具体的区别,而只是要获取一个典型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20世纪90年代 幻象 都市 图式语言 根本精神 传统文人 中国人
下载PDF
“在路上”的诗情与赋形的自由——读张振江的近作
5
作者 胡斌 《广东经济》 2017年第4期88-93,共6页
写生,不管以什么材质,在美术圈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但是,在我看来,它不只是为了搜集所谓的素材或者寻找艺术的灵感,其远涉他乡的过程就蕴含着某种情趣和兴致。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张振江以《在路上》为题出版其近期的油画写生... 写生,不管以什么材质,在美术圈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但是,在我看来,它不只是为了搜集所谓的素材或者寻找艺术的灵感,其远涉他乡的过程就蕴含着某种情趣和兴致。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张振江以《在路上》为题出版其近期的油画写生作品便别具深意。毫无疑问,“在路上”直接对应的是他那些奔赴国内国外各地的写生,然而,“在路上”也引人无限遐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自由 诗情 《在路上》 艺术家 写生
下载PDF
新海归潮中的中国青年当代艺术家
6
作者 胡斌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0,共1页
自改革开放、国门再次打开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家赴海外发展的热潮。在他们当中不乏一些受国际关注的艺术家。但这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西方掀起的后殖民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有关,是在全球格局中对于身份政治的强调... 自改革开放、国门再次打开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家赴海外发展的热潮。在他们当中不乏一些受国际关注的艺术家。但这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西方掀起的后殖民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有关,是在全球格局中对于身份政治的强调,而不少艺术家也的确体现出较为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和符号形象。这种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语境当中的状况引起了艺术家自身以及批评家、策展人的反思,他们力图逐渐从此境遇中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海归 当代艺术家 策展人 国际语境 中国当代艺术 后殖民主义 全球格局
原文传递
在历史与当代的连接中寻找中国策展的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斌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26,共2页
“中国策展学”的建构应该从中国艺术的历史脉络和当代现场出发。在知识储备上,无论是批评还是策展,都应该持有兼具历史视野和跨文化视域的整体观;在策展实践上,应该从历史与当代的连接中寻找自身的路径。而这种对自身路径的建构本身就... “中国策展学”的建构应该从中国艺术的历史脉络和当代现场出发。在知识储备上,无论是批评还是策展,都应该持有兼具历史视野和跨文化视域的整体观;在策展实践上,应该从历史与当代的连接中寻找自身的路径。而这种对自身路径的建构本身就处于国际化的网络之中,也必将激荡起国际艺术世界独特而积极的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脉络 当代现场 中国策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