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开发自动化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
1
作者
傅钰斌
曾四海
汪传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1期5-10,共6页
针对血液仓储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激增的临床用血缺口,研发新型自动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解决血制品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靠人工化保证的问题,有效保证血液安全、提高出库效率、降低成本和周期,有利于提升平时和应急状态临床用血保障能力。...
针对血液仓储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激增的临床用血缺口,研发新型自动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解决血制品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靠人工化保证的问题,有效保证血液安全、提高出库效率、降低成本和周期,有利于提升平时和应急状态临床用血保障能力。本设计采用物联网、图像式条形码识别、机械结构、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技术。基于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开发的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的设计方案适合血液系统日常工作需要,能实现对血液制品血液制品的仓储出库管理更科学、更系统、更可追溯,进一步提高血液供应的安全和效率,从而缓解临床用血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
自动化
血液制品
设计
血液管理
血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登革病毒风险研究
2
作者
黎世杰
廖峭
+5 位作者
梁燕梅
陈锦艳
游冉冉
熊华平
黄珂
戎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评估登革热疫情爆发期间登革病毒(DENV)在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的风险以及对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广州地区参加献血的无偿献血者4 000名,检测其血清中DENV IgM抗体以及IgM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测DENV RNA,并对他...
目的评估登革热疫情爆发期间登革病毒(DENV)在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的风险以及对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广州地区参加献血的无偿献血者4 000名,检测其血清中DENV IgM抗体以及IgM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测DENV RNA,并对他们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检出DENV IgM抗体阳性标本131份,阳性率为3.28%。其中男82例,女49例,阳性率分别为3.11%、3.58%,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3,P=0.43);18~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以及51~60岁年龄组抗DENV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3.85%、3.27%、2.79%和3.38%,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7,P=0.55)。131例DENV IgM阳性献血者中检出DENV 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0.05%,DENV-1型和DENV-2型各1例。结论在DENV流行期间,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通过输血传播DENV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输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登革病毒
登革热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州地区脂肪血报废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
6
3
作者
傅钰斌
汤静儿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195-196,共2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脂肪血报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14、2015、2016年脂肪血产生和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全血制品的平均脂肪血率为5.02%,脂肪血占所有报废血液总量的38.40...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脂肪血报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14、2015、2016年脂肪血产生和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全血制品的平均脂肪血率为5.02%,脂肪血占所有报废血液总量的38.40%。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脂肪血数量占比持续增大,比例逐年升高。应加强献血宣传,提倡低脂健康饮食,降低脂肪血的报废率,减少血液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脂肪血
报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赖玉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期226-227,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采集的CPDA-1抗凝新鲜全血,将大部分血浆于封闭条件下分离,然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然后将每袋悬浮红细胞平均分成4等份,设为A、B、C、D组,并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4℃、1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采集的CPDA-1抗凝新鲜全血,将大部分血浆于封闭条件下分离,然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然后将每袋悬浮红细胞平均分成4等份,设为A、B、C、D组,并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4℃、10℃、16℃、25℃)的冰箱中,取样测定分别于24 h、7 d、14 d、21 d、28 d时进行,比较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下红细胞的氧亲和力值以及携氧量。结果 A、B、C组24 h、7 d、14 d、21 d、28 d时测定的红细胞氧亲和力值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24 h、7 d测定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24 h、7 d、14 d、21 d测定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即4℃后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红细胞携氧能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保存
时间
温度
红细胞功能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凌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60例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时、产后24 h出血量及异体输血情况、采...
目的探讨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60例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时、产后24 h出血量及异体输血情况、采血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324.5±168.9)ml、产后24 h出血量(331.2±102.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45.8±203.6)、(476.5±194.3)ml,异体输血率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升自体抽血及输血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血液指标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高危孕妇
贮存式自体输血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赖玉珺
冯敏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进行输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进行检测,总结分析筛选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20例,占比为13.3%。不规则抗体结果中,...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进行输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进行检测,总结分析筛选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20例,占比为13.3%。不规则抗体结果中, 10例患者为Rh系统抗体,5例患者为其他系统, 4例患者为非特异性凝集, 6例患者为自身免疫性凝集。结论临床输血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提升安全性,从而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显著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选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开发自动化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
1
作者
傅钰斌
曾四海
汪传喜
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
出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1期5-10,共6页
基金
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局2021年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一般项目(202102080471)。
文摘
针对血液仓储管理的特殊性以及激增的临床用血缺口,研发新型自动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解决血制品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靠人工化保证的问题,有效保证血液安全、提高出库效率、降低成本和周期,有利于提升平时和应急状态临床用血保障能力。本设计采用物联网、图像式条形码识别、机械结构、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技术。基于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开发的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的设计方案适合血液系统日常工作需要,能实现对血液制品血液制品的仓储出库管理更科学、更系统、更可追溯,进一步提高血液供应的安全和效率,从而缓解临床用血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
关键词
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
自动化
血液制品
设计
血液管理
血站
Keywords
image barcod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utomation
blood products
design
blood management
blood station
分类号
R457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登革病毒风险研究
2
作者
黎世杰
廖峭
梁燕梅
陈锦艳
游冉冉
熊华平
黄珂
戎霞
机构
广州
血液
中心
体检采
血
部
广州
血液
中心
临床输
血
研究所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
广州
血液
中心
质量控制
部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4-1067,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项目(编号:B2015041)
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一般引导项目(编号:20161A010072)
文摘
目的评估登革热疫情爆发期间登革病毒(DENV)在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的风险以及对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广州地区参加献血的无偿献血者4 000名,检测其血清中DENV IgM抗体以及IgM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测DENV RNA,并对他们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检出DENV IgM抗体阳性标本131份,阳性率为3.28%。其中男82例,女49例,阳性率分别为3.11%、3.58%,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3,P=0.43);18~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以及51~60岁年龄组抗DENV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3.85%、3.27%、2.79%和3.38%,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7,P=0.55)。131例DENV IgM阳性献血者中检出DENV 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0.05%,DENV-1型和DENV-2型各1例。结论在DENV流行期间,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通过输血传播DENV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输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登革病毒
登革热
血液安全
分类号
R512.6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地区脂肪血报废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
6
3
作者
傅钰斌
汤静儿
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195-196,共2页
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一般引导项目(编号:20161A010071)
文摘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脂肪血报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14、2015、2016年脂肪血产生和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全血制品的平均脂肪血率为5.02%,脂肪血占所有报废血液总量的38.40%。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脂肪血数量占比持续增大,比例逐年升高。应加强献血宣传,提倡低脂健康饮食,降低脂肪血的报废率,减少血液的浪费。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脂肪血
报废
分类号
R197.6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赖玉珺
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期226-227,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采集的CPDA-1抗凝新鲜全血,将大部分血浆于封闭条件下分离,然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然后将每袋悬浮红细胞平均分成4等份,设为A、B、C、D组,并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4℃、10℃、16℃、25℃)的冰箱中,取样测定分别于24 h、7 d、14 d、21 d、28 d时进行,比较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下红细胞的氧亲和力值以及携氧量。结果 A、B、C组24 h、7 d、14 d、21 d、28 d时测定的红细胞氧亲和力值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24 h、7 d测定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24 h、7 d、14 d、21 d测定的红细胞有效携氧量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即4℃后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红细胞携氧能力越差。
关键词
血液
保存
时间
温度
红细胞功能
影响
分类号
R446.11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凌茹
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
广州
市
血液
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基金
广州市卫生计生科技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61A031003)
文摘
目的探讨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60例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时、产后24 h出血量及异体输血情况、采血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324.5±168.9)ml、产后24 h出血量(331.2±102.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45.8±203.6)、(476.5±194.3)ml,异体输血率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配合针对性护理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升自体抽血及输血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血液指标的快速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稀有血型
高危孕妇
贮存式自体输血
针对性护理
分类号
R473.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赖玉珺
冯敏清
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贮血发血部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91-92,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进行输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进行检测,总结分析筛选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20例,占比为13.3%。不规则抗体结果中, 10例患者为Rh系统抗体,5例患者为其他系统, 4例患者为非特异性凝集, 6例患者为自身免疫性凝集。结论临床输血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提升安全性,从而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显著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选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图像式条码识别技术开发自动化血液制品出库工作站
傅钰斌
曾四海
汪传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登革病毒风险研究
黎世杰
廖峭
梁燕梅
陈锦艳
游冉冉
熊华平
黄珂
戎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广州地区脂肪血报废情况调查报告
傅钰斌
汤静儿
《广东医学》
CAS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赖玉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体会
凌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赖玉珺
冯敏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