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改革——以广州市两基层检察院司法实践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莫然 刘婷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14-17,共4页
未成年人司法是当下新一轮司法改革中的热点议题,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性使得它得以成为最适合的改革试点和起始点。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与越秀区检察院借助地区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立法框架之下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了尝试性完善。... 未成年人司法是当下新一轮司法改革中的热点议题,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性使得它得以成为最适合的改革试点和起始点。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与越秀区检察院借助地区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立法框架之下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了尝试性完善。这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 司法改革 南沙区检察院 越秀区检察院
下载PDF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难点及对策建议——以2013~2015年广州市Y区人民检察院办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案件为视角
2
作者 谢莹 《法治论坛》 2016年第4期198-205,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银行业得到蓬勃发展,信用卡业务也随之急剧增长,由于滥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信用卡诈骗罪发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以Y区检察院2013~2015年办理的信用卡诈骗罪案件为样本,分析总结恶意透支型为主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银行业得到蓬勃发展,信用卡业务也随之急剧增长,由于滥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信用卡诈骗罪发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以Y区检察院2013~2015年办理的信用卡诈骗罪案件为样本,分析总结恶意透支型为主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难点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以期为有效惩治及防控该犯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 恶意透支 催收 非法占有
原文传递
实证视角下合成毒品犯罪研究——以Y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办案数为样本
3
作者 邱灵 《法治论坛》 CSSCI 2018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具有原材料获取容易、制作工艺简单、成瘾性强等特征。近年来,合成毒品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涉外毒品犯罪、跨国邮递毒品犯罪多发,毒品犯罪方式更加隐蔽,'人货分离''毒资分离'等情形下合... 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具有原材料获取容易、制作工艺简单、成瘾性强等特征。近年来,合成毒品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涉外毒品犯罪、跨国邮递毒品犯罪多发,毒品犯罪方式更加隐蔽,'人货分离''毒资分离'等情形下合成毒品犯罪办理难点凸显。打击合成毒品犯罪,遏制合成毒品蔓延势头,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专业性,治理合成毒品犯罪的针对性以及管控'三非'人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毒品 涉外毒品犯罪 跨国邮递毒品 证据
原文传递
假盐犯罪案件的原因、特点及打击对策——以G市Y区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为样本
4
作者 刘松 《法治论坛》 CSSCI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但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其中假盐犯罪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近年来G市Y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假盐犯罪案件为样本,对假盐犯罪的特点、原因...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但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其中假盐犯罪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近年来G市Y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假盐犯罪案件为样本,对假盐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打击对策,以期为假盐犯罪的惩防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盐 食品安全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检察监督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婷 戴泽昶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18,共8页
我国公安派出所承担着主要的刑事侦查职能,但其办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检察院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的规范化与法治化程度。最高检在2013—2017年的工作规划中首次将"建立健全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机制"作... 我国公安派出所承担着主要的刑事侦查职能,但其办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检察院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的规范化与法治化程度。最高检在2013—2017年的工作规划中首次将"建立健全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机制"作为检察改革目标,各地检察院纷纷就此展开试点和摸索,在此过程中两大难题日益凸显:一是监督过程中检警关系的协调,二是有限检力的合理配置。如何有效解决这两大难题是建立健全公安派出所检察监督机制的关键。一个较为有效的尝试是通过对当前各地改革和试点的经验和做法进行类型化分析,通过不同类型的对比和分析提炼出应对两大难题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安派出所检察监督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派出所 检察监督 派驻检察室 人民检察院
下载PDF
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探讨
6
作者 王雄飞 章莉坚 《广东法学》 2012年第2期7-12,共6页
网络社会具有的虚拟性、自由性、交互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理性和非理性网络行为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针对网络社会现实化管理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检察机关参与网络社会现实... 网络社会具有的虚拟性、自由性、交互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理性和非理性网络行为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针对网络社会现实化管理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检察机关参与网络社会现实化管理的应然定位出发,探讨进一步拓展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促进网络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疏导网络舆情等功能,进而对检察机关参与网络社会现实化管理的路径选择做了建设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虚拟社会 现实化管理 检察机关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未成年人销假犯罪分析及预防对策——以某区检察院2014年未成年人销假案件为样本
7
作者 邓定永 钟亮鸣 《探求》 2015年第1期51-56,共6页
未成年人销假犯罪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呈高发态势。此类案件的主要特点为:犯罪主体多为亲缘性或地缘性的犯罪团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较小,涉案未成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未成年犯罪人多为从犯且获利极少。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销假犯罪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呈高发态势。此类案件的主要特点为:犯罪主体多为亲缘性或地缘性的犯罪团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较小,涉案未成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未成年犯罪人多为从犯且获利极少。未成年人参与销假犯罪活动的原因主要是:为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法律认识错误、家庭和学校在道德和法制教育方面的双重缺失以及沿海地区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预防对策,应当从强化家庭、学校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净化市场环境入手。此外,处理销假案应宽严相济,对未成年的初犯尽量免予刑事处罚同时将其作为污点证人,而对首要分子则适用"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从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销假案件 犯罪原因 预防对策 法律适用
原文传递
广州市越秀区外国人毒品犯罪情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8
作者 李润斌 陈宇清 《法治论坛》 201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外国人毒品犯罪发案率急剧上升,且呈现出犯罪主体多数为"三非"人员、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行为组织化等特点,而在打击和预防外国人毒品犯罪中存在着协调机制欠缺、立法不够健全、取证认证困难、语言翻译...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外国人毒品犯罪发案率急剧上升,且呈现出犯罪主体多数为"三非"人员、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行为组织化等特点,而在打击和预防外国人毒品犯罪中存在着协调机制欠缺、立法不够健全、取证认证困难、语言翻译障碍、综合预防薄弱等诸多问题,建议强化公检法协调合作机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培养翻译人才,加强综合预防和信息化建设等,以更有效地防范和惩治外国人毒品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人 毒品犯罪 打击 预防 对策
原文传递
实证视角下我国目击辨认程序中的暗示行为及其规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莫然 刘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61,共9页
目击辨认在世界各国刑事司法中都是一个十分常用的侦查措施,对于破获案件惩罚犯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击辨认结果的准确性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来自辨认过程中的暗示行为便是主要因素之一。运用法学实证研究法能够对我国目击辨认中... 目击辨认在世界各国刑事司法中都是一个十分常用的侦查措施,对于破获案件惩罚犯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击辨认结果的准确性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来自辨认过程中的暗示行为便是主要因素之一。运用法学实证研究法能够对我国目击辨认中暗示行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通过文献调查法可以了解我国目击辨认中暗示行为的普遍性,通过法学实验法能够揭示暗示行为对辨认结果的危害性,并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对暗示行为的立法规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击辨认 实证研究 暗示行为 法学实验 文献调查
下载PDF
我国贿赂犯罪立案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雄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1-237,共7页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以事模式的立案程序实现了对大量普通刑事案件及时有力的侦办。然而,对于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其犯罪事实的发现及其后继侦查并不符合"先事后人"的发展规律,现有的立案模式不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以事模式的立案程序实现了对大量普通刑事案件及时有力的侦办。然而,对于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其犯罪事实的发现及其后继侦查并不符合"先事后人"的发展规律,现有的立案模式不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而且还对案件的办理造成实质影响。应建立符合贿赂犯罪查办规律的、集启动、初查、查问、决定环节在内的立案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赂犯罪 立案 初查 查问 程序 重构
下载PDF
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解决路径探究——以构建刑事诉讼移管机制为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丹明 《法治社会》 2018年第3期99-107,共9页
中国是一个"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单一制多法域国家,四个法域实行不同的刑事法律制度。四法域之间尚未就刑事管辖权冲突的问题达成有关协议。多年来,四地互涉刑事案件频发,四地刑事管辖权冲突的现象客观上一直存在... 中国是一个"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单一制多法域国家,四个法域实行不同的刑事法律制度。四法域之间尚未就刑事管辖权冲突的问题达成有关协议。多年来,四地互涉刑事案件频发,四地刑事管辖权冲突的现象客观上一直存在。刑事管辖权冲突的解决区际刑事法律冲突的关键,是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对中国四法域间的刑事管辖权冲突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探索其解决的方案:首先通过对几个案例的分析介绍了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的现状,接着对欧盟解决刑事管辖权冲突的一个重要机制——刑事诉讼移管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其对中国解决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的借鉴意义,最后,论述了在中国构建区际刑事诉讼移管机制的制度设计的具体问题,包括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及对移管的条件、程序和效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刑事管辖权 法律冲突 刑事诉讼移管
下载PDF
加强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对策建议——以广东、广州检察机关办理案件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春波 《法治论坛》 2011年第2期367-374,共8页
作为经济先行一步的广东省、广州市,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给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加了障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实效,成为亟待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从加大... 作为经济先行一步的广东省、广州市,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给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加了障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实效,成为亟待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从加大刑事犯罪案件打击力度、推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切实维护知识产权人利益、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广州市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犯罪 刑事司法保护
原文传递
近年越秀区城市管理领域暴力抗法案件的调研报告
13
作者 林欢平 陈宇清 《法治论坛》 2012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暴力抗法违法犯罪呈上升态势。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执法...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暴力抗法违法犯罪呈上升态势。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抗法 妨害公务 城市管理 行政执法
原文传递
试论轻缓刑事政策
14
作者 李润斌 《广东法学》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法治保障的有序的、民主的、公正公平的、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刑事法律直接关注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法治保障的有序的、民主的、公正公平的、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刑事法律直接关注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关注社会中的黑暗面,是国家和社会控制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社会主义 六届四中全会 法治保障 公正公平 矛盾冲突 刑事法律 社会控制 和谐 民主
下载PDF
认定贪污受贿犯罪数额不应扣除公务费用
15
作者 蔡锐斌 何正华 《检察实践》 2001年第6期43-44,共2页
1.扣除公务费用与犯罪既遂的理论相悖。根据刑法理论,只要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职务便利,使公共财产脱离单位控制或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就构成了贪污、受贿的既遂。“而在非法占有财物的基础上... 1.扣除公务费用与犯罪既遂的理论相悖。根据刑法理论,只要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职务便利,使公共财产脱离单位控制或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就构成了贪污、受贿的既遂。“而在非法占有财物的基础上,行为人对这些财物作出的各种处分,不可能对犯罪既遂的成立发生影响,更不能改变其贪污、受贿的性质。”…因此,行为人在控制财物后如何处置,是自己使用还是给别人使用,是用于公务支出还是捐给他人,都与贪污、受贿罪的成立无关,是贪污、受贿罪犯罪既遂以外的量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 行为人 贪污 财物 非法占有 犯罪既遂 受贿罪 费用 成立 支出
下载PDF
浅谈对侦查机关适用监视居住的监督程序和机制
16
作者 李文瑾 陆芳 《广东法学》 2013年第6期66-68,共3页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限制在其住处或指定的区域,不准其擅自离开,并对其行动予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这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限制在其住处或指定的区域,不准其擅自离开,并对其行动予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这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监视居住如果适用不当或错误,势必会侵犯个人的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权利,从保障人权出发,检察机关有必要对侦查机关适用监视居住的情况进行监督,以确保它的准确适用。目前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于监视居住的规定不明确,导致对侦查机关适用监视居住缺乏必要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监督程序 侦查机关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活动 强制措施 保障人权
下载PDF
略论刑事庭前会议制度
17
作者 谢定国 《广东法学》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国引起非常反响的刘志军案,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取证,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结束庭审,这得益于法院在庭审之前召集了公诉人、刘志军及其辩护人举行了庭前会议,就案件的管辖、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向控辩双方了解...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国引起非常反响的刘志军案,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取证,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结束庭审,这得益于法院在庭审之前召集了公诉人、刘志军及其辩护人举行了庭前会议,就案件的管辖、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向控辩双方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还询问了控辩双方对证据材料的意见,使正式庭审时的法庭调查得以简化,大大缩短了庭审时间。这是依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非法证据排除 制度 审判人员 诉讼代理人 调查取证 证据材料 法庭调查
下载PDF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研究
18
作者 郑景青 《广东法学》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严格的死刑复核程序,它的设置对于严格把握死刑的适用,贯彻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大有助益,特别是在防止错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立法的缺陷造成实践中死刑复核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极易造成裁判的不公,...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严格的死刑复核程序,它的设置对于严格把握死刑的适用,贯彻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大有助益,特别是在防止错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立法的缺陷造成实践中死刑复核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极易造成裁判的不公,违背了死刑复核程序设置的初衷。本文就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意义、法律监督缺失的现状及影响、依据、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复核程序 法律监督 程序设置 刑事诉讼 刑事政策 适用 立法 裁判
下载PDF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内涵及其制度配套
19
作者 王雄飞 《广东法学》 2013年第3期8-16,共9页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纳入到条文之中,但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本文基于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不同解释,结合国际通行准则,归纳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存在三种内涵,以及本义内涵上...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纳入到条文之中,但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本文基于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不同解释,结合国际通行准则,归纳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存在三种内涵,以及本义内涵上的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我国“如实供述”条款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并通过比较方法,提出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建立的相应配套制度和例外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如实供述 辩诉交易 自由心证
下载PDF
侵占罪对象之“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探析
20
作者 曾春波 《广东法学》 2006年第5期80-82,共3页
针对当前刑法理论和实践对侵占罪对象之“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财物性质和保管行为的论述,揭示代为保管的财物性质为公、私财物,而不只限于公民私人财物;指出其应作广义理解,包括法定、约定和事实上持有或占有... 针对当前刑法理论和实践对侵占罪对象之“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对财物性质和保管行为的论述,揭示代为保管的财物性质为公、私财物,而不只限于公民私人财物;指出其应作广义理解,包括法定、约定和事实上持有或占有的他人财物,并且不以合法保管为前提,不法保管的财物乜可以成为侵占罪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管 他人财物 侵占罪 犯罪对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