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伏花岗岩型铀矿床定位预测理论研究进展
1
作者 彭卓伦 张珂 +3 位作者 陈光明 敖文波 卢映新 赖中信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45-546,共2页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床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 理论研究进展 花岗岩类岩石 成矿理论 原地重熔 重熔界面 深部隐伏矿 岩浆系统 理论指导
下载PDF
花岗岩热液铀矿成矿物质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延勇 娄六红 +3 位作者 丘善森 张献河 彭卓伦 卢映新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10期134-136,138,共4页
铀成矿物质的来源一直是花岗岩热液铀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关研究认为此类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床的围岩或上地幔。然而,这些结论或多或少与许多野外观察不符,越来越多值得怀疑。根据新的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理论,探讨花... 铀成矿物质的来源一直是花岗岩热液铀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关研究认为此类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床的围岩或上地幔。然而,这些结论或多或少与许多野外观察不符,越来越多值得怀疑。根据新的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理论,探讨花岗岩热液铀矿成矿物质形成机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铀矿床 成矿物质 形成机制 探讨
下载PDF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分带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卓伦 陈国能 +3 位作者 张珂 陈光明 卢映新 刘延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54-455,共2页
  晚白垩世是下庄铀矿田最重要的成矿期阶段,早、晚两次成矿作用(130~120 Ma和80~60 Ma)均生于石英正长岩(γξ3(1)>)固结期后.成矿热液主要是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致使断裂构造岩及两侧的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除硅化...   晚白垩世是下庄铀矿田最重要的成矿期阶段,早、晚两次成矿作用(130~120 Ma和80~60 Ma)均生于石英正长岩(γξ3(1)>)固结期后.成矿热液主要是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致使断裂构造岩及两侧的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硅化.除硅化外,水云母化、萤石化、粘土化、方解石化等热液蚀变作用与铀矿成矿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矿体产于硅化破碎带内,但在断裂与基性岩脉的交汇部位常见显著富化.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常见的矿化类型是微晶石英型沥青铀矿、萤石化型沥青铀矿和粘土化型沥青铀矿,三者通常被认为不同类型的矿床(金景福和黄广荣,1991;金景福等,1992;Dawood,2004).……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花岗岩演化与铀钍元素富集的关系:以粤北贵东岩体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娄峰 李宏卫 +4 位作者 陈光明 敖文波 赖中信 卢映新 杨燕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对粤北贵东岩体铀钍丰度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原地重熔过程导致铀钍元素向花岗岩体的上方汇聚富集,并造成铀、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在花岗岩体中,铀的丰度带位处钍丰度带之上。陆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不但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同时... 对粤北贵东岩体铀钍丰度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原地重熔过程导致铀钍元素向花岗岩体的上方汇聚富集,并造成铀、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在花岗岩体中,铀的丰度带位处钍丰度带之上。陆壳多次原地熔融(重熔)不但导致复式花岗岩体形成,同时造成铀元素在晚期岩体中的富集。贵东岩体内燕山早期岩体铀钍含量的东西差异被认为与卷入熔融的铀源层(寒武—震旦系)的初始埋深有关,而复式岩体铀含量的南北差异,则被解释为与晚期重熔界面倾斜方向所导致的晚期岩体的剥蚀深度有关。高铀含量和高铀钍比值并存往往是晚期岩体埋深较浅的表现,对于深部隐伏矿床的寻找有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钍丰度 原地重熔 复式岩体 粤北
下载PDF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珂 闫亚鹏 +1 位作者 赖中信 卢映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南东转化为北东-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铀矿田 断裂 花岗岩原地重熔说
下载PDF
陆壳重熔与下庄地区花岗岩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珂 陈国能 +2 位作者 彭卓伦 赖中信 卢映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50-51,共2页
  贵东岩体是由多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下庄铀矿田位处该岩体东部,为华南重要的产铀基地.在资源和能源紧缺的今天,有关花岗岩及花岗岩型铀矿床成因问题的争论日益增多.本文根据近年提出的花岗岩成因和成矿新理论,结合下庄地区花岗...   贵东岩体是由多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下庄铀矿田位处该岩体东部,为华南重要的产铀基地.在资源和能源紧缺的今天,有关花岗岩及花岗岩型铀矿床成因问题的争论日益增多.本文根据近年提出的花岗岩成因和成矿新理论,结合下庄地区花岗岩及铀矿的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对该区花岗岩的形成演化及其与铀矿成矿的关系提出我们的认识.…… 展开更多
下载PDF
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形成与重熔界面的形态演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宏卫 娄峰 +4 位作者 陈光明 邱列 唐煜坤 杨燕娜 许冠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8,共10页
根据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对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该复式岩体的形成是该区陆壳中生代多次熔融(重熔)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区不同期次重熔界面形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 根据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对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该复式岩体的形成是该区陆壳中生代多次熔融(重熔)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区不同期次重熔界面形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重熔界面总体自南向北倾斜,因而在同一剥蚀面下,岩体自南向北依次出露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的岩性;晚侏罗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基本局限于早期岩体内部,故该期岩体普遍比早期岩体偏酸性,本期岩浆界面自北向南倾斜。早白垩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形成了石英正长岩和次英安斑岩两类不同的岩石,两者岩性的较大差异与卷入的源岩有关,本期的重熔界面同样自北向南倾斜,据此进行的隐伏矿床预测已经获得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东复式岩体 下庄矿田 原地重熔 重熔界面形态
下载PDF
粤东北仁差盆地火山岩基本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延勇 卢映新 +3 位作者 梁业武 彭卓伦 黄秋荣 马浩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粤东北差干地区火山岩受NNE向断裂控制,分布在仁差盆地内,其火山地貌主要表现为厚层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的堆积.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以酸性为主.与福建、浙江同类型火山岩相比,集块岩、绿色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 粤东北差干地区火山岩受NNE向断裂控制,分布在仁差盆地内,其火山地貌主要表现为厚层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的堆积.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以酸性为主.与福建、浙江同类型火山岩相比,集块岩、绿色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熔结晶屑凝灰岩等均是富硅、钾(w(SiO2)74.98%~78.25%、w(K2O)4.35%~7.25%),贫铝、铁、钙、钠(w(Al2O3)10.32%~12.21%、w(∑FeO)1.07%~1.86%、w(CaO)0.30%~0.62%、w(Na2O)1.36%~2.07%).该火山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大陆边缘活动带,岩浆来源于陆壳重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盆地 陆壳重熔 粤东北
下载PDF
仁差火山盆地多金属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延勇 卢映新 +3 位作者 梁业武 彭卓伦 黄秋荣 马浩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9-473,共5页
仁差盆地内构造发育,其中盖层火山岩内的裂隙带、破碎带及基底凹槽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产于红色蚀变带和暗色蚀变带中.火山岩富硅偏碱贫钙镁、K2O〉Na2O,为铝过饱和的酸性火山岩;岩石含铀量较高,背景值为(21-51)×10^-6,平均为38&... 仁差盆地内构造发育,其中盖层火山岩内的裂隙带、破碎带及基底凹槽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产于红色蚀变带和暗色蚀变带中.火山岩富硅偏碱贫钙镁、K2O〉Na2O,为铝过饱和的酸性火山岩;岩石含铀量较高,背景值为(21-51)×10^-6,平均为38×10^-6,高于克拉克值约10倍,Th/U=3.5,评价参数为26.26,对成矿比较有利.区域内各时代岩浆岩含铀量在(5.9-16.8)×10^-6,前泥盆系变质砂页岩的铜、银丰度值分别为30.32×10^-6、0.04×10^-6,这些富含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的原始地层在发生原地重熔时,能为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该盆地多金属成矿条件优越,是寻找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的远景区,特别是盆地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及基底是未来优先的工作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盆地 多金属矿床 成矿条件 广东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场与成矿
10
作者 陈国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场 成矿元素 固结过程 气体元素 花岗岩层 空间分布 化学元素 不同类型 重熔界面 物理化学
下载PDF
陆壳大规模熔融的成矿作用及华南的找矿战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5-6,共2页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绝大部分矿床形成于中生代的"大规模成矿"或"爆发成矿"过程(毛景文等,1999).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大规模成矿"或"爆发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