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结合病例讨论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宗杰 黄修解 +4 位作者 韦卓 王丽 黄金龙 胡明 许玉香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60-60,共1页
为探索适合心血管内科学教学的PBL结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PBL结合病例讨论授课的尝试,以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两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 为探索适合心血管内科学教学的PBL结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PBL结合病例讨论授课的尝试,以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两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式学习 病例讨论 心血管内科学
下载PDF
人参皂甙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强 莫雪梅 +1 位作者 杨小英 何劲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人参皂甙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多种作用,作用机制大多涉及综合因素。近年来,对它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颇受关注。现就其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 人参皂甙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安心颗粒防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显明 吴韫宏 彭忠异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96-2198,共3页
目的 :观察安心颗粒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 .方法 :将 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A)、模型组 (B)、脂必妥片组 (C)和安心颗粒组 (D) ,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脂必妥片、高脂... 目的 :观察安心颗粒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 .方法 :将 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A)、模型组 (B)、脂必妥片组 (C)和安心颗粒组 (D) ,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脂必妥片、高脂饲料加安心颗粒喂饲 .10wk后处死所有动物 ,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主动脉斑块病变程度、主动脉壁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 :C ,D组实验动物的主AS病变程度和主动脉壁各层结构的粥样硬化病变均轻于B组 ,其中D组病变程度最轻 ,约有 1/ 4动物主动脉无病变 .结论 :安心颗粒有防治高脂饲料所致AS形成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心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劲松 《中国医药》 2011年第8期908-90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ICM患者随机分为PCI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3例).PCI治疗组接受PCI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年,6和12个月时...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ICM患者随机分为PCI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3例).PCI治疗组接受PCI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年,6和12个月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治疗组左心室功能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LVEF:治疗后6个月(38.0±2.4)%比(36.0±2.8)%,治疗后12个月(43.0±2.1)%比(40.0±2.5)%,P<0.05],PCI治疗组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死亡以及因心功能不全和/或严重心肌缺血再次住院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分别为6.2%比24.2%,9.4%比30.3%,3.1%比18.2%,18.7%比54.5%,均P<0.05].结论 PCI对ICM治疗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PCI加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贵新 莫云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6-,共1页
目的 观察C 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变化 ,探讨C 反应蛋白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 2 0例及同期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 30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 目的 观察C 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变化 ,探讨C 反应蛋白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 2 0例及同期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 30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 12h及术后 12h分别采静脉血 2mL ,采用透射比浊法 ,应用日立自动分析仪测C反应蛋白。结果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为 5 .8± 0 .3mg L ,术后为18.5± 1.2mg L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为 4 .3±0 .5mg L ,术后为 4 .5± 0 .6mg L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另两组病人同期的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 反应蛋白增高与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且C 反应蛋白可能与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相关。因此C 反应蛋白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加用丹葛止痛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9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修解 黄金龙 +3 位作者 牛豫洁 刘叶芳 高姣 蒙定水 《新疆中医药》 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丹葛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入选病例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葛止痛方,对照组39例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经过1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丹葛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入选病例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葛止痛方,对照组39例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经过1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次数、程度)及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2%,对照组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76.92%,对照组61.54%,P<0.05)。结论丹葛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丹葛止痛方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血清CD62p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7-828,共2页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 CD62P ACS 后血清 GPⅡb/Ⅲa受体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
8
作者 何贵新 莫云秋 何劲松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569-157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20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患者和同期30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行PTCA+sten...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20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患者和同期30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行PTCA+stent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行CAG患者术前术后的CRP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作为炎症反应蛋白的CRP,在PTCA+stent术后明显升高,可能与PTCA+stent术后血管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及局部血管炎症加剧有关。推测CRP是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应加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术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庞伦祥 何劲松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诊断
下载PDF
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庞伦祥 何劲松 莫云秋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700-701,共2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42例中左心室造影示3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形态呈"黑桃"样...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42例中左心室造影示3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形态呈"黑桃"样改变,诊断阳性率90.5%,4例非"黑桃"样改变者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肥厚。4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论: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较好方法,并可了解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血MCP-1、IL-10和hs-CRP水平的改变与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广琴 王强 +1 位作者 曲楠 韦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1次/晚,32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38例),疗程共14d。于术前及术后24h、14d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MCP-1和IL-10水平。结果:①ACS患者支架术后24hhs-CRP、MCP-1水平升高(均P<0.01),术后14d低于术后24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②2组IL-10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4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2组MCP-1/IL-10比值术后24h增高(P<0.05),术后14d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支架置入术增加ACS患者血清hs-CRP、MCP-1、MCP-1/IL-10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他汀类治疗能促进ACS患者支架术后hs-CRP、MCP-1和MCP-1/IL-10水平下降和IL-10水平升高,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支架置入术 瑞舒伐他汀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10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病例讨论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宗杰 黄修解 +2 位作者 韦卓 王丽 黄金龙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2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比较病例讨论法与传统讲授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基本条件相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心电图教学。结果:学习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心电图综合测试、学习兴趣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经统计... 目的:比较病例讨论法与传统讲授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两个基本条件相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心电图教学。结果:学习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心电图综合测试、学习兴趣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经统计学秩和检验,试验班与对照班在综合测试成绩、学习兴趣、对教学的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例讨论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值得在临床授课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讨论法 讲授法 心电图教学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军 杨靖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观察服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37例与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1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 目的观察服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37例与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41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患者Hcy明显降低。结论通心络具有增加临床疗效,降低Hcy的作用,可认为是用于ACS治疗较好的中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钟美容 胡明 +1 位作者 麦超 潘晓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28期3390-3391,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治疗,对照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主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治疗,对照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包括理性情绪疗法、放松训练、健康教育、术后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干预措施,加强了相关知识的指导和宣传,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不良行为,缓解其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心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身康复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美容 包艳 韦丽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18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7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3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7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3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组术后焦虑评分(65.3±3.6),对照组(52.2±2.4),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冠状动脉治疗术后最佳实证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和改进护理措施,并发症明显减少,保证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