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单体通过NF-κB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伏江龙 杨雪 +4 位作者 万宛若 张帆 侯小涛 邓家刚 郝二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95-208,共14页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动脉管壁增厚或功能退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后期斑块破裂发生血栓,进而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故也是导致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作为炎症...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动脉管壁增厚或功能退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后期斑块破裂发生血栓,进而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故也是导致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作为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被激活后可介导炎症因子的转录,能诱发AS发病或是加重病情。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因子等刺激下相关机制被激活,NF-κB介导内皮细胞内相关调控基因,分泌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凝血因子,促进单核细胞等选择性聚集,上调黏附分子的表达,使黏附分子黏附于细胞内皮并向内膜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形成不稳定斑块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AS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现了许多中药可以抗AS,可作用于人体的多个靶点,在不同环节上影响AS发生和发展。该文章主要介绍了NF-κB通路及其与AS的关系,黄酮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不同类型的75个中药单体成分在基于NF-κB通路抗AS中的研究现状,发现中药单体主要通过调节NF-κB通路起到调控胆固醇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间黏附和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等作用,以期为防治AS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核转录因子-κB(NF-κB) 中药 炎症 中药单体
原文传递
灯盏细辛及其制剂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安然 韦玮 +2 位作者 郝二伟 张萌 侯小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灯盏细辛为袪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聚集、抗超氧化反应、干预炎性反应、调节内皮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常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青... 灯盏细辛为袪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聚集、抗超氧化反应、干预炎性反应、调节内皮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常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青光眼、类风湿性关节炎、肝功能损害等疾病的治疗。现对灯盏细辛及其制剂联合用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其合理用药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制剂 联合用药 增效 研究进展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药用红树植物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韦林垚 侯小涛 +4 位作者 郝二伟 谢滟 杜正彩 谢金玲 邓家刚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8年第3期93-100,共8页
红树植物在全世界118个国家皆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区,且大多具有药用价值。据调研,中国的红树植物共有20科37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研究表明,23种药用红树植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红树植物在全世界118个国家皆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区,且大多具有药用价值。据调研,中国的红树植物共有20科37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研究表明,23种药用红树植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国内外97篇涉及中国现有23种药用红树植物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进行综述,为利用药用红树植物开发抗癌药物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抗肿瘤 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佛手临床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倩 郝二伟 +5 位作者 杜正彩 吴东阳 梁玲玲 李泽宇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4-203,共10页
目的:从含佛手临床处方中挖掘佛手中医用药规律,为佛手现代临床应用、保健产品开发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收集含佛手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V2... 目的:从含佛手临床处方中挖掘佛手中医用药规律,为佛手现代临床应用、保健产品开发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收集含佛手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V20.)和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6)建立基础数据库,对组方用药(或配伍用药)与治疗病证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处方筛选,收集含佛手临床处方共458首,涉及中药388味,用药总频数达6199次,其中佛手核心配伍药材(>130次)为茯苓(222次)、白术(217次)、白芍(196次)、柴胡(159次)、陈皮(142次)5味;选取与佛手配伍频数>49次的药材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包括药材34味,累计出现频数为3131次,占总频数的50.51%,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佛手配伍药材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主要以苦、甘、辛味居多,主要归脾、肝、胃、肺经。含佛手临床处方配伍药材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14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佛手、白术-佛手、白芍-佛手、柴胡-佛手、白术-茯苓-佛手、陈皮-佛手。含佛手临床处方主治病证共52种,可分至11类中医病证类型,筛选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脾胃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妇科病证”3类高频主治中医病证类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治疗脾胃系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白芍、柴胡、陈皮、半夏,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6种、3联药物组合9种;在治疗气血津液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白芍、白术、黄芪、麦芽、柴胡,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3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7种、3联药物组合5种、4联药物组合1种;在治疗妇科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白芍、当归、黄芪、香附、茯苓,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5种、3联药物组合10种。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含佛手临床处方组方配伍用药及佛手高频中医病证类型规律,直观、科学地展示出了佛手的配伍规律。针对不同的中医病证,佛手均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进行配伍治疗。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同时,加强补益活血、健脾化湿,增强其理气疗效。对指导佛手合理应用、保健食品开发、新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关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数据挖掘 临床处方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