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兴华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30-32,共3页
心脏骤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脏停止泵血,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循环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的临床急危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脑复苏的程度是判断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脏... 心脏骤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脏停止泵血,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循环衰竭、呼吸心跳停止的临床急危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脑复苏的程度是判断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在临床急救中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发病机制,总结多靶点之参附注射液在临床及实验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机制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参附注射液 治疗 心脏骤停 脑复苏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实施安全护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维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6期224-225,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所以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常见症状有发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所以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常见症状有发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研究即使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在接受治疗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即对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给出具体的护理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安全护理
下载PDF
72例胸腔闭式引流在多发伤合并血气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颜宁钟 蓝洲 邓海霞 《蛇志》 2019年第3期344-34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血气胸危重患者在急诊快速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多发伤合并血气胸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胸腔闭式引流对多发伤合并血气胸的救治措施。结果影响救治效果的因素包括引...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血气胸危重患者在急诊快速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多发伤合并血气胸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胸腔闭式引流对多发伤合并血气胸的救治措施。结果影响救治效果的因素包括引流时机、输血方式、有无合并其他致命损伤、止血药的使用、损伤控制手术止血时机等情况。结论影响多发伤合并血气胸急诊救治效果的因素较多,应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等救治措施,采取有效的急救干预手段提高机体的恢复能力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观察与分析
下载PDF
院前创伤团队启动模式对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探讨
4
作者 蓝洲 曹明淦 +4 位作者 李波霖 李兵 颜宁钟 冯思华 甘仁 《大众科技》 2020年第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团队启动(TTA)模式对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收治的84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TTA模式启功前的42例为非TTA组,TTA模式启功后...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团队启动(TTA)模式对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收治的84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TTA模式启功前的42例为非TTA组,TTA模式启功后的42例为TTA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受伤机制、年龄、ISS评分、急诊滞留时间、死亡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无显著差异,TTA组较非TTA组的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缩短,患者送达手术室或专科的时间平均约减少30分钟,且住院时长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非TTA组(P<0.05)。结论:TTA模式指导下的颅脑损伤为主的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模式,可以缩短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提高后续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多发伤 创伤团队 急诊滞留时间
下载PDF
sbar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周维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47-49,共3页
观察探究临床急诊预检分诊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sbar模式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317例患者实行分组研究,将全体患者按照所干预方式的差异设成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158例... 观察探究临床急诊预检分诊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sbar模式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317例患者实行分组研究,将全体患者按照所干预方式的差异设成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158例;另外采取sbar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159例。从分诊准确情况、预检分诊质量、患者满意度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 从对两组患者预检分诊质量的评价结果看出,在分诊评估时长、分诊挂号时长以及急诊科停留时长方面,观察组均要较对照组有着大幅度的缩短(P<0.05)。对照组139例患者得到准确分诊,观察组153例患者得到准确分诊,观察组分诊准确率96.23%要比对照组87.97%有着大幅度的提升(P<0.05)。从患者预检分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出,在护患沟通、预检分诊服务、就诊秩序、就诊环境、就诊等候时长各维度满意度得分上,观察组均要较对照组有着大幅度的提升(P<0.05)。结论 在临床急诊预检分诊护患沟通过程中运用sbar模式,可以明显提升预检分诊质量,保证分诊准确性,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的大力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sbar模式 护患沟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