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组织胚胎学教学临床例子应用
1
作者 黄荣师 岑妍慧 +2 位作者 赵飞兰 范蓉 何国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27-828,共2页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医学生只有掌握此课程内容后才能对后续课程展开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最终能运用于临床,服务临床。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其学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结合临床,而且教学中凡提到临床例子,学生就很有兴趣...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医学生只有掌握此课程内容后才能对后续课程展开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最终能运用于临床,服务临床。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其学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结合临床,而且教学中凡提到临床例子,学生就很有兴趣,教学效果也因此提高。因此,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也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适当结合临床例子,把组织学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清楚,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胚胎学 教学 临床
下载PDF
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尝试性建设
2
作者 岑妍慧 何国珍 +5 位作者 李中华 黄荣师 赵飞兰 陈青 吴诚 范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76-576,共1页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及理论性强,使教师和学生深感“教”与“学”均不易,尤其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双语课程中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英语应用...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及理论性强,使教师和学生深感“教”与“学”均不易,尤其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双语课程中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使外语学习与专业教学相脱节,所以我们在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中采用网络教学的模式,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者,提高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质量,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双语教学 网络课程
下载PDF
OY-TES-1 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的预测、鉴定及体外抗瘤效应初探
3
作者 范蓉 曾霞 +4 位作者 黄巍 罗彬 陈芳 赵飞兰 谢小薰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96-196,共1页
本实验采用表位预测软件BIMAS和SYFPEITHI对靶抗原OY-TES-1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的预测和筛选,并合成了7条OY-TES-1的CTL表位肽:P1(ALLTPTWKA)、P2(RLSNNVEEL)、P3(VLCSQPVSI)、P4(QLPHTEALL)、P5(LLASQSLSI)、P6(MIMENIQEL)和... 本实验采用表位预测软件BIMAS和SYFPEITHI对靶抗原OY-TES-1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的预测和筛选,并合成了7条OY-TES-1的CTL表位肽:P1(ALLTPTWKA)、P2(RLSNNVEEL)、P3(VLCSQPVSI)、P4(QLPHTEALL)、P5(LLASQSLSI)、P6(MIMENIQEL)和P7(ALLVLCYSIV)。通过T2细胞结合力和稳定性实验检测各候选表位肽与HLA-A2分子结合的亲和力和稳定性,发现P5和P7多肽与HLA-A2分子有较高的亲和力,其余为中等亲和力的多肽;而结合稳定性实验(DC_(50))显示,P5和P7的DC_(50)均大于6h,P4、P6的DC_(50)小于2h,其余肽的DC_(50)介于2~6h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实验 靶抗原 表位肽 表位预测 VLC 亲和力 限制性
下载PDF
对两种浓度腺嘌呤诱导肾阳虚不育大鼠的评估
4
作者 黄巍 李桃 +3 位作者 廖鑫荣 陈继凡 吴鑫 范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对两种浓度(200 mg/Kg/d与300 mg/Kg/d)腺嘌呤诱导肾阳虚不育大鼠的评估。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 A组(200 mg/Kg/d)和模型B组(300 mg/Kg/d),每组6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予以蒸馏水和腺嘌呤灌胃2... 目的:对两种浓度(200 mg/Kg/d与300 mg/Kg/d)腺嘌呤诱导肾阳虚不育大鼠的评估。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 A组(200 mg/Kg/d)和模型B组(300 mg/Kg/d),每组6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予以蒸馏水和腺嘌呤灌胃21 d。观察大鼠体征、血清性激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睾丸与肾脏重量及精子密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个模型组睾酮、雌二醇、体重、睾丸重量与精子密度明显降低(P<0.05),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与肾脏重量明显升高(P<0.05)。模型B组精子密度低于模型 A组(P<0.05),其余指标在2个模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浓度腺嘌呤均可成功诱导肾阳虚不育模型,较高浓度腺嘌呤对抑制精子发生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 肾阳虚 不育 大鼠
下载PDF
水解南珠液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节细胞自噬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岑妍慧 高月 +7 位作者 林江 刘鹏 贾微 杨瑞 黄威 刘鑫 黄泽萍 宁志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为研究对象,采用H_(2)O_(2)诱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水解南珠液调节细胞自噬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法建立人微血管内... 目的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为研究对象,采用H_(2)O_(2)诱导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水解南珠液调节细胞自噬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法建立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自噬情况和Wnt/β-catenin通路变化情况。水解南珠液作用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3a和β-catenin基因的mRNA水平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Wnt3a、β-catenin和LC3-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改变。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NO分泌量。最后采用TUNEL法检测水解南珠液对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使用200μmol/L浓度的H_(2)O_(2)作用HMEC-16 h,成功建立了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损伤组细胞LC3-Ⅱ/LC3-Ⅰ表达上扬,但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却下降(均P<0.05)。经透射电镜观察,氧化应激损伤组细胞内还可见较多明显的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水解南珠液处理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含量越来越少且Wnt3a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越来越高(均P<0.05)。且在Wnt3a和β-catenin呈时序性表达上扬的同时,LC3-Ⅱ蛋白表达则呈相对应的时序性减少。经水解南珠液处理后,细胞SOD活性与氧化应激损伤组相比,呈显著增加趋势。水解南珠液组细胞NO分泌量为(121.78±0.17)μmol/L,明显高于氧化应激损伤组的(70.43±0.74)μmol/L(P<0.05)。氧化应激损伤组的TUNEL阳性细胞为20.3±2.8,水解南珠液作用组则减少为10.4±2.3(P<0.05)。结论水解南珠液能促进氧化损伤HMEC-1细胞的SOD活性、NO分泌和减少氧化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从而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程度,这些作用与水解南珠液能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南珠液 WNT/Β-CATENIN 细胞自噬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共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研究
6
作者 刘鑫 岑妍慧 +6 位作者 贾微 杨瑞 李森 姜娜 黄泽萍 宁志莹 黄威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胰岛细胞共培养体系下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可能性。方法无菌条件下从Wistar大鼠的股骨及胫骨分离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_(44)和CD_(90)表达;行成骨方向及成脂肪方向诱导分化...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胰岛细胞共培养体系下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可能性。方法无菌条件下从Wistar大鼠的股骨及胫骨分离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_(44)和CD_(90)表达;行成骨方向及成脂肪方向诱导分化,采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离纯化大鼠胰腺的胰岛细胞,采用双硫腙染色鉴定。使用ELISA法检测胰岛细胞培养液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分别加入含葡萄糖5.6 mmol/L(低糖)和25.0 mmol/L(高糖)的培养液,ELISA法检测胰岛素释放量。取第5代BMSCs和胰岛细胞,随机分为干细胞单独培养组(干细胞组)、干细胞-胰岛细胞共培养组(共培养组)及胰岛细胞单独培养组(胰岛组),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BMSCs的形态学变化;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及高、低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共培养组诱导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的胰岛素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胰岛样细胞超微结构。结果BMSCs表面标志物CD_(44)和CD_(90)的阳性率分别为99.48%、99.50%,经成骨方向诱导分化形成多个钙结节,经成脂肪方向诱导分化胞质内形成较多脂滴。双硫腙染色显示胰岛中β细胞呈棕红色,每个胰腺可获得胰岛约450个,平均纯度达80%。低糖、高糖组刺激后胰岛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7.105±1.551)mIU/ml和(20.231±1.592)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组培养7 d后,见局部干细胞开始聚拢并以出芽的方式向上生长成小团块,直至最后形成球形的胰岛样细胞团结构。干细胞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0.5 mIU/L;胰岛组培养5 d胰岛素分泌量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3 d时降至最高值的20%;共培养组胰岛素水平在5 d时达到峰值,13 d时仍维持在峰值水平的40%左右,胰岛组与共培养组8、10、13 d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高糖和低糖刺激后胰岛组胰岛和共培养组诱导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的胰岛素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胰岛样细胞团内出现大量棕黄色颗粒,超微结构中出现较多分泌颗粒和粗面内质网,呈现较活跃的蛋白质分泌功能。结论BMSCs与胰岛细胞的共培养体系能诱导B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该细胞团表达胰岛素蛋白,具有较成熟的胰岛素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 共同培养技术 细胞分化 胰岛样细胞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