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健康组培苗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何为中 范业赓 +2 位作者 刘红坚 翁梦苓 许树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0-32,共3页
为了研究甘蔗健康种苗后代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以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健康种苗第1代种茎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研究甘蔗健康第2至第3代新植及其宿根蔗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与其供体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OC22和桂糖35... 为了研究甘蔗健康种苗后代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以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健康种苗第1代种茎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研究甘蔗健康第2至第3代新植及其宿根蔗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与其供体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处理的分蘖率、发株率和每667 m2有效茎数均高于对照;但参试品种脱毒处理的茎径均小于对照,桂糖35号脱毒处理的茎径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参试品种脱毒处理的每667 m2有效茎数、株高和每667 m2产量与对照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表明:ROC22和桂糖35号茎尖脱毒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并不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健康种苗 农艺性状 田间表现
下载PDF
甘蔗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柳 区惠萍 +5 位作者 梁永检 刘昔辉 杨丽涛 汪淼 黄东亮 李杨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施用氮素是甘蔗产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高氮肥的施用不仅增加了甘蔗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酸化。如何在持续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控制或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减少因... 施用氮素是甘蔗产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高氮肥的施用不仅增加了甘蔗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酸化。如何在持续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控制或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减少因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甘蔗生产成本上涨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甘蔗产业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主要从甘蔗氮素利用的生理机制,甘蔗氮素在各器官的分布特征,参与甘蔗氮素吸收、同化、运输相关酶的生理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甘蔗氮素生理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甘蔗氮素利用效率及甘蔗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甘蔗 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甘蔗无根试管苗移栽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和POD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业赓 陈忠良 +2 位作者 刘红坚 何为中 莫磊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7,31,共4页
以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将其移栽至苗圃中,对其生根过程中根发生情况以及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二氢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突破表皮的时间为4~6d... 以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将其移栽至苗圃中,对其生根过程中根发生情况以及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二氢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突破表皮的时间为4~6d.6d时80%幼苗长出可见根。内源激素IAA、ABA、ZR的含量在根原基诱导阶段逐步上升(0~2d);在根原基形成阶段逐渐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2~4d);在根突破表皮前后又逐渐升高(4~8d)。POD活性在根原基诱导阶段逐渐下降:根原基形成阶段波动很大,出现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根突破表皮前活性降低,根生长阶段处于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无根试管苗 内源激素 过氧化物酶活性
下载PDF
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英文)
4
作者 吴杨 周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2期1693-1697,1706,共6页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甘蔗叶绿体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从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构和功能基因、叶绿体RNA编辑以及甘蔗属叶绿体系统进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甘蔗叶绿体遗传转化、甘蔗及近缘属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cpSSRs开发利用等方面指出甘蔗叶绿体基因组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叶绿体基因组 RNA编辑 系统进化 叶绿体转化
下载PDF
不同亲本组合甘蔗白条病的调查研究
5
作者 经艳 谭芳 +7 位作者 王伦旺 周会 唐仕云 贤武 邓宇驰 李鸣 黄海荣 韦金菊 《广西糖业》 2022年第3期8-11,37,共5页
以选种圃材料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甘蔗亲本、家系及组合的白条病发病习性,结果表明:在调查的75个组合695个无性系材料中,有白条病症状的组合高达30.67%,白条病发病无性系占总数的8.35%,其中杂交后代中白条病发病较多的母本有粤糖9... 以选种圃材料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甘蔗亲本、家系及组合的白条病发病习性,结果表明:在调查的75个组合695个无性系材料中,有白条病症状的组合高达30.67%,白条病发病无性系占总数的8.35%,其中杂交后代中白条病发病较多的母本有粤糖94-128、福农24号、桂糖05-3、桂糖06-2874;父本有福农24号、桂糖07-274、Q96、CP09-4707;组合有桂糖06-244×福农24号、粤糖94-128×桂糖05-3661、农林8号×桂糖07-274、福农24号×Q96、桂糖04-112×Q188、桂糖05-3×CP09-4707、桂糖06-2874×粤甘3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亲本 组合 白条病
下载PDF
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霆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有总 唐仕云 王泽平 李毅杰 刘平武 林善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296,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区域性 聚类分析 抗性评价
下载PDF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廷速 张金莲 +7 位作者 李松 覃晓娟 汪茜 王灿琴 吴圣进 谭裕模 杨荣仲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区 根际土壤 AM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广西近40年甘蔗种质资源引进及利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韦金菊 周会 +7 位作者 李海碧 毛莲英 宋修鹏 雷敬超 桂意云 张荣华 李杨瑞 刘昔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0-287,共8页
【目的】对近40年广西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甘蔗引种利用效率及推动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统计1982—2020年广西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分析引进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育种利用、育成后代的应用及研... 【目的】对近40年广西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甘蔗引种利用效率及推动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统计1982—2020年广西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分析引进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育种利用、育成后代的应用及研究利用情况,总结引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1982—2020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市)引进甘蔗种质资源共1044份(包括花穗238份),其中1993年以来引进甘蔗种质资源751份(包括花穗26份);引进甘蔗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配置了杂交组合2771个,进入区试且亲本含有引进种质资源血缘的品系有43个;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育成的58个桂糖系列甘蔗品种中有40个含有引进种质资源血缘,其中美国CP系列亲本占37.9%,我国台湾ROC系列亲本占34.5%,美国CP系列和我国台湾ROC系列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甘蔗育种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进的甘蔗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及分子育种方面也逐步开展研究。但目前广西甘蔗引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引进甘蔗种质在适应性上普遍存在较大问题;(2)引进别国或地区优良甘蔗种质的同时有可能会带来新的病虫害,给甘蔗产业的安全生产增加风险。(3)引进的种质资源未能在国内育种单位间充分共享。【建议】应加强优异甘蔗种质资源的引进;规范甘蔗引种程序,严格遵守引种检疫规程;重视引进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及共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引进 利用 广西
下载PDF
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韦金菊 宋修鹏 +5 位作者 黄伟华 覃振强 张荣华 刘璐 邓展云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PCR 广西
下载PDF
广西甘蔗生长中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毅杰 段维兴 +5 位作者 黄志 王泽平 李文教 韦开军 陆文娟 林善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 为明确广西蔗区病虫害的发生及对病害的抗性,2015年在生长中期对8个蔗区11个甘蔗主栽品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并对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螟害枯心率为0.00%~38.55%,其中桂柳2号宿根蔗和柳城05-136新植蔗在北海发生最严重,枯心率分别达到38.55%和37.66%。黑穗病发生率为0.00%~24.89%,所有调查品种宿根蔗黑穗病发生均较新植蔗严重。ROC22对黑穗病的抗性最差,表现为中感;桂柳2号次之,宿根蔗发病率为7.45%,鉴定为抗病,其余9个品种均为高抗。目前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较轻,花叶病发生率为0.39%~7.73%。ROC22、桂糖42号和桂柳2号对花叶病表现为中抗,其余8个品种均为抗病。南宁和北海蔗区螟虫发生较为严重,甘蔗生长前期对螟虫抗性的田间评价体系有待建立。ROC22对黑穗病抗性最差,其余品种较好。广西蔗区花叶病发生较轻。黑穗病和花叶病的田间抗性准确评价有待多年多点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枯心苗 黑穗病 花叶病 抗性
下载PDF
2008—2017年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在广西蔗区的消长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强 刘晓燕 +7 位作者 李毅杰 林丽 王泽平 李翔 宋修鹏 周会 林善海 李杨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2-990,共9页
本研究通过调查2008—2017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新台糖22号’(‘ROC22’)的农艺性状,结合分析同期该品种在广西蔗区的生产性状表现,以及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ROC22’的分蘖能力和宿根发株能力随年份增加而... 本研究通过调查2008—2017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新台糖22号’(‘ROC22’)的农艺性状,结合分析同期该品种在广西蔗区的生产性状表现,以及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ROC22’的分蘖能力和宿根发株能力随年份增加而逐渐减弱,株高和茎径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12年之后,平均甘蔗单产持续下降,蔗糖分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以11月蔗糖分下降较为显著;黑穗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从2.94%上升至9.02%,已成为广西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螟虫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枯心苗率从2.29%上升至4.27%。该品种种植面积于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从756.4×10^(3) hm^(2)下降至255.9×10^(3) hm^(2),占比从69.5%下降至31.6%。广西蔗农种植该品种所获取的原料蔗经济收入从2011/2012榨季的340.4亿元下降至2017/2018榨季的115.2亿元。可见,‘ROC22’在广西作为主栽品种多年,为广西蔗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其种性已明显退化,病虫对该品种为害加重,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显著下降,被其他优良新品种替代已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ROC22 生产性状 分布变化
下载PDF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 被引量:12
12
作者 覃振强 李德伟 +3 位作者 罗亚伟 宋修鹏 韦金菊 魏春燕 《中国糖料》 2017年第5期68-71,共4页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 推进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需要以优良甘蔗品种为基础,结合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等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保障。通过对当前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存在问题、"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对病虫害的影响进行分析,从5个方面提出了"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1)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2)开展甘蔗植保高效机械化技术研究;(3)开展甘蔗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的统防统治工作;(4)因地制宜制定"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方案;(5)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双高”糖料蔗基地 病虫害 防控对策 广西
下载PDF
2012—2013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南宁点试验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晓燕 梁强 +5 位作者 李毅杰 董文斌 谢金兰 李长宁 朱秋珍 王维赞 《中国糖料》 2015年第2期10-12,共3页
2012—2013年在南宁对参加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3个品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4-1545和柳糖07-95表现早熟高产高糖,蔗茎产量、含糖量和平均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综合表现较好;桂糖03-591表现中熟高产高糖,平均蔗... 2012—2013年在南宁对参加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3个品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4-1545和柳糖07-95表现早熟高产高糖,蔗茎产量、含糖量和平均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综合表现较好;桂糖03-591表现中熟高产高糖,平均蔗糖分略低于对照,枯心率、梢腐病发病率较高;桂糖05-1141和桂糖04-1045表现早熟高糖,产量表现一般;其它品系表现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南宁
下载PDF
广西甘蔗螟虫发生概况和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延勇 李傲梅 +4 位作者 张小秋 梁永检 李杨瑞 宋修鹏 吴建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1期1-3,10,共4页
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因此,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 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因此,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对螟虫种类、分布、为害特点等进行简述,重点分析广西甘蔗虫害预测预报、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差异,并对现阶段螟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望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螟虫 发生规律 防治策略
下载PDF
基于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对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泽平 许焕明 +3 位作者 陆志林 许云科 农树法 邓宇驰 《中国糖料》 2017年第4期68-70,78,共4页
通过笔者近三年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以大新县为实例来剖析广西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总结"双高"基地建设的意义,探讨科技特派员在广西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的服务方式,并且就"二次... 通过笔者近三年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以大新县为实例来剖析广西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总结"双高"基地建设的意义,探讨科技特派员在广西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中的服务方式,并且就"二次创业"时期下如何发挥多方联动作用提出"科技支撑、政府引导、糖企投入、蔗农自助、资本参与"的几点意见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科技特派员 “双高”基地 “二次创业”
下载PDF
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病毒种群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丰静 黄诚华 +5 位作者 李正文 商显坤 黄伟华 潘雪红 魏吉利 林善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种质筛选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主要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提取RNA后采用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 MV)、玉米矮化病毒(MD...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种质筛选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主要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提取RNA后采用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 MV)、玉米矮化病毒(MD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特异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将目的片段克隆并测序;病毒CP基因序列在Gen 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收集的48份样品中检测出Sr MV阳性33份,SCMV阳性2份,SCMV和Sr MV复合侵染1份,未检测到MDMV和JGMV。花叶病的发病率为75.0%,其中,Sr MV、SCMV及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发病率分别为68.8%、4.2%和2.1%。台糖系列及其他引进品种的甘蔗花叶病感病率较高,桂糖系列品种的感病率相对较低。【结论】甘蔗花叶病已在广西大部分蔗区发生,其致病原以Sr MV为主,SCMV零星发生,由SCMV和Sr MV复合侵染的甘蔗花叶病发生机率较低。广西蔗区可能存在其他种类病原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花叶病毒 高粱花叶病毒 RT-PCR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17
作者 陈潇航 王泽平 +7 位作者 黄海荣 张小秋 宋修鹏 李文教 雷敬超 黄冬梅 李秋芳 颜梅新 《广西糖业》 2023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便后续科学地指导病害防治,本文分别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便后续科学地指导病害防治,本文分别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与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病原菌孢子和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烂、畸形、干瘪甚至穿孔。其中,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60μg/mL和0.042μg/mL;而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高达2504.060μg/mL。供试药剂中,三唑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剂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均小于1.0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 拟轮枝镰孢菌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广西甘蔗2017—2019年新品种区试百色试点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江娟 韦德斌 +3 位作者 黄文武 李文教 黄日兴 李翔 《广西糖业》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新品种的选育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探讨广西新育成及引进的甘蔗优良品系在百色试点的表现,为新品种的选育、登记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9个甘蔗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个重复,于2017—2019年在百... 新品种的选育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探讨广西新育成及引进的甘蔗优良品系在百色试点的表现,为新品种的选育、登记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9个甘蔗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个重复,于2017—2019年在百色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区域品比试验,探讨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表现、丰产性和宿根性等。综合区试结果发现:桂糖10-434和桂糖10-20032个品种不仅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及出芽率、发株率、分蘖率等各方面数据均高于对照,且黑穗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而言均增(减)产不显著(P>0.05)。因此,该轮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桂糖10-434和桂糖10-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区域试验 甘蔗 试点
下载PDF
甘蔗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泽平 段维兴 +4 位作者 李毅杰 梁强 周主贵 张木清 林善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结果】参试点新植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16%~23.82%(平均为3.51%),病情指数为0.03~16.48(平均为3.45),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25.89%(平均为4.27%),病情指数为0~17.37(平均为4.61)。建立了田间抗性评价标准,并将抗性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个不同抗性等级。研究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高抗和高感材料,其中桂辐06-156、桂糖05-3846、桂选B9和ROC22抗性最好,表现为抗性;桂糖06-1023和桂糖06-400抗性最差,均表现为感病。根据病情指数对12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聚类与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一致。梢腐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呈现区域性,崇左、柳州和河池3个试验点属于梢腐病重发区;北海次之;百色和南宁2个试验点属于轻发区。【结论】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系)以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梢腐病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分级标准 抗性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杨荣仲 梁强 +5 位作者 桂意云 周会 陈家慧 王伦旺 贤武 邓宇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95-2202,共8页
为了解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甘蔗杂交组合,通过2年5组家系试验发现,在甘蔗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收割机和收集车碾压对宿根蔗发株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不仅宿根蔗发株减少,而且生长势变差,当碾压程度超过4... 为了解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甘蔗杂交组合,通过2年5组家系试验发现,在甘蔗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收割机和收集车碾压对宿根蔗发株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不仅宿根蔗发株减少,而且生长势变差,当碾压程度超过4级时,其不良表现尤为突出。通过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组合、时间、碾压是影响机械化收获宿根蔗发株的重要因素,评价机械化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的影响不仅需要调查宿根蔗发株数,还需要调查新植蔗有效茎数、宿根蔗成活情况、碾压程度和长势等性状,更重要的是选用适宜的数据分析方法才能作出有效的评价。通过计算甘蔗杂交组合耐碾压值,并选取碾压等级、宿根发株和耐碾压值进行聚类分类,从363个试验组合中筛选出11个耐碾压值高、宿根发株多的适应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收获 碾压 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