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覃杏霏 沈智勇 +8 位作者 蓝光华 陈怡 周月姣 朱秋映 梁淑家 唐振柱 韦辉 蓝文展 耿文奎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631-1633,1647,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各地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对广西14个市城乡居民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及基本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广西城市、农村居民艾滋... 目的了解广西各地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对广西14个市城乡居民的艾滋病综合知识及基本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广西城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91.0%(86.0%~100.0%)、86.2%(81.5%~96.0%),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93.7%(88.0%~100.0%)、89.7%(84.0%~97.0%),城市居民的综合知识及基本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4大经济区间城市及农村居民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和城市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桂林区域的城市居民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及基本知识知晓率最高(P〈0.05),梧州区域的农村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最高。结论广西各地农村居民艾滋病综合知识和基本知识知晓较低,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工作,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宣传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知晓率 广西 城市 乡村
下载PDF
中国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73-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国内1991 ̄2004年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14篇,累计病例3054例,对照428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国内1991 ̄2004年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14篇,累计病例3054例,对照428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母文化程度(0.7301),流产史(3.3768),孕早期服药(2.9642)、接触化学毒物(3.2927)、剧烈呕吐(10.6965)、感染(6.7954)、接触农药(5.9415)、TORCH感染(2.0370)、负性精神刺激(2.1331),父吸烟(2.2480)和饮酒(2.6646);多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母文化程度(0.6545),孕期营养(3.4488),孕早期服药(3.4892)和负性精神刺激(1.6294)。[结论]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母文化程度,孕期营养,孕早期服药、感染、剧烈呕吐、接触化学毒物,父吸烟和父饮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比值比
下载PDF
应用飞行质谱技术筛选室间隔缺损的血清蛋白标志物 被引量:3
3
作者 仇小强 李永红 +1 位作者 曾小云 钟秋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差...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差异蛋白,并通过构建血清诊断模型分析所筛选差异蛋白区分病例与对照能力。[结果]25个蛋白在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构建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结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儿科常见病患儿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蛋白存在差异,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这些蛋白质可能是室间隔缺损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蛋白标志物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冼晶 梁秀就 +5 位作者 黄高明 李励 蔡劲薇 黄松 卢德成 罗佐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0-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皮质增生9例)... 目的探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皮质增生9例)患者FHIT、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腺癌最低(分别为100.00%、96.15%、42.8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皮质增生最低(分别为85.71%、7.69%、0和100.00%、96.15%、77.78%)。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中的表达两两相关,其中FHIT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718,P=0.00),FHIT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0.449,P=0.001),Ki-67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06)。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结果显示,腺癌表现为FHIT阴性或弱阳性、Ki-67强阳性、PCNA强阳性;腺瘤表现为FHIT阳性、Ki-67阳性、PCNA阳性;皮质增生表现为FHIT强阳性、Ki-67阴性、PCNA阴性。结论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对肾上腺皮质腺癌、腺瘤及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增多症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KI-67 增殖细胞核抗原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库欣综合征中FHIT、Ki-67、PCNA的表达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冼晶 黄高明 +5 位作者 梁秀就 黄松 蔡劲薇 李励 卢德成 罗佐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中肿瘤抑制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 目的探讨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中肿瘤抑制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增生9例)中FHIT、Ki-67、PCNA的表达,对临床病理及生化指标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鉴别库欣综合征皮质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中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腺癌最低(分别为100%、96.15%和42.9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增生最低(分别为85.71%、7.69%、0.00%和100%、96.15%、77.78%)。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HIT、PCNA两个因素与鉴别腺癌、腺瘤、增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FHIT、Ki-67和PCNA的表达与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病变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HIT、PCNA与鉴别诊断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FHIT KI-67 PCNA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红 金湘东 +1 位作者 仇小强 曾小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7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用BiomarkerPatterns软件构建以全部有差异蛋白质峰为预... 目的:探讨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用BiomarkerPatterns软件构建以全部有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完整诊断模型及以完整模型中意义最大的5个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简化诊断模型。结果: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4,96.51%,97.06%,96.15%,94.29%和98.04%。简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结论:血清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诊断 诊断模型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应用蛋白质芯片筛选壮族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
7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壮族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血清标志蛋白。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25例壮族单纯性VSD患儿与36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Wizard软件分析数据。结...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壮族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血清标志蛋白。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25例壮族单纯性VSD患儿与36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Wizard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有12个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质荷比(m/z)6640.784、8570.154、8698.278、2244.582、5321.868、6441.972和7973.3107个蛋白在VSD患儿血清高表达,质荷比(m/z)2213.579、4604.572、2142.465、9198.582和2169.2645个蛋白下调。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发现与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的快速、有效的蛋白质组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标志蛋白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室间隔缺损特异标志物的研究
8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06-207,211,共3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特异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与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结果有21个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质荷比6640.784、85...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特异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与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结果有21个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质荷比6640.784、8571.079、6441.972、8698.804、3322.549、2128.960、2291.255、2055.652、2243.846和2.99.661等10个蛋白在VSD患儿血清中呈高表达,而质荷比2050.946、9306.537、7783.535、9198.666、2143.745、4604.572、7993.109、2824.602、2230.218、2083.311和9360.675等11个蛋白下调。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是进行室间隔缺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工具,所筛选出的蛋白成分可能是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儿童 血清标志物 蛋白质芯片技术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探索
9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799-800,808,共3页
目的探索并发展一种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以血清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构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 目的探索并发展一种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以血清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构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诊断模型。结果简化血清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结论血清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诊断 诊断模型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宫内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
10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胎儿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胎儿环境因素主要是宫内感染。目前虽然只有风疹病毒与CHD的关系较为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亲妊娠初期感染弓形体、人细小病毒B19、柯萨奇B组病毒、巨细胞病...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胎儿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胎儿环境因素主要是宫内感染。目前虽然只有风疹病毒与CHD的关系较为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亲妊娠初期感染弓形体、人细小病毒B19、柯萨奇B组病毒、巨细胞病毒病原可能导致胎儿CHD。本文就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宫内感染 病原体 畸形
下载PDF
广西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5年随访调查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明丽 蓝光华 +2 位作者 李荣健 潘沛江 董柏青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吸毒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保持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人组广西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吸毒者进行为期5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吸毒者人口学特征和吸毒行为,生存分析方... 目的了解广西吸毒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保持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人组广西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吸毒者进行为期5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吸毒者人口学特征和吸毒行为,生存分析方法完成维持治疗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121例,5年平均维持治疗时间为(31.1±23.8)个月,治疗时间〈1、1、2、3、4、≥5年者的保持率分别为25.0%、75.0%、56.9%、45.0%、34.4%、26.4%。研究对象参加治疗后1~2年内最容易退出治疗(保持率在2009年下降到45.2%),随后逐渐趋于稳定(2010--2012年保持率在31.3%~47.7%范围波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农民(HR=1.319,P=0.001)、人组前注射吸毒(HR=1.509,P〈0.001)、治疗期间偷吸(HR=2.157,P=0.007)是研究对象退出治疗的危险因素,而与家人关系较好(HR:0.689,P=0.002)、生活来源于工资收入(HR=0.880,P=0.034)、MMT日均维持剂量〉60mL(HR=0.817,P=0.01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广西吸毒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较低。农民、与家人关系、有工资收入、入组前注射吸毒、治疗期间偷吸及MMT日均维持剂量是吸毒者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吸毒人群 维持时间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广西学龄儿童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分析
12
作者 吴兴华 林玫 +4 位作者 权怡 方锦嵩 梁大斌 秦卫文 仇小强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掌握广西学龄儿童中流脑抗体水平和咽部带菌情况,为探讨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4地的学龄人群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12个班级共367名学生;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咽拭子培养... 目的掌握广西学龄儿童中流脑抗体水平和咽部带菌情况,为探讨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4地的学龄人群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12个班级共367名学生;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血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学龄人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为60.49%;咽喉部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5.72%,流脑A群、C群、W135群、Y群抗体保护阳性率分别为87.67%,74.52%,36.61%,42.08%。城镇学龄人群的疫苗接种率、A/C/Y群抗体水平都显著性高于农村学龄人群。结论广西学龄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对W135和Y群流脑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存在自然感染;农村寄宿学生为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抗体 接种 感染 儿童
原文传递
广西2010-2013年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韦辉 李明丽 +1 位作者 李荣健 蓝光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2010-2013年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者的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上报到广西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仅有1个治疗阶段的MMT脱失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广西2010-2013年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者的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上报到广西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仅有1个治疗阶段的MMT脱失者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的基本特征、治疗相关信息及脱失原因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 498名研究对象,病人脱失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因毒品无关的违法犯罪被抓(33.4%)、疾病/怀孕(17.0%)及偷吸而被强戒(12.7%),他们治疗保持时间>12个月的比例分别为15.0%、34.2%及16.3%。排除脱失原因为疾病/怀孕、外出打工/移居、死亡、无法联系等669名脱失者,将829名脱失者分为"主动脱失"与"被动脱失"两组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治疗期间高尿检阳性率是"被动脱失"者的危险因素;而与家人关系良好、日均治疗剂量大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开展家庭社会支持服务、提高剂量、强化尿检及后期心理干预等关键措施,利于提高MMT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新旧注射吸毒人群HIV传播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明丽 潘沛江 +4 位作者 朱金辉 蓝光华 李荣健 潘姣姣 董柏青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旧注射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及HIV传播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针具交换点和戒毒所新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旧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服务参...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旧注射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及HIV传播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针具交换点和戒毒所新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旧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服务参号隋况、高危行为学特征及HIV传播影响因素。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74例注射吸毒者,其中新人群(注射吸毒≤5年)及旧人群(注射吸毒〉5年)分别为157例(33.1%)和317例(66.9%)。调查对象的HIV感染率为20.5%,HIV感染率与吸毒年限呈正相关趋势(_=0.83,P=0.004),且在5年内的变化速率最快。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30岁的新人群中,男性、重复使用及共用针具是HIV传播的影响因素;在30~40岁的旧人群中,男性、知晓共用注射辅助材料的危害及共用针具是HIV传播的影响因素;在〉40岁的旧人群中,男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参加过针具交换及共用针具是HIV传播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新旧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倡导针具交换、有套性交、扩大干预服务覆盖面,知而信、信而行,是预防控制HIV传播与流行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吸毒人群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