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及研究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1
作者 农晓琳 陈洪 +8 位作者 农东晓 黎燕宁 黎彦 周诺 蒙宁 巫家晓 罗莉 刘蒙壮 农辉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研究生 课题 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 医学 现代医药学
下载PDF
中国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73-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国内1991 ̄2004年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14篇,累计病例3054例,对照428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国内1991 ̄2004年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14篇,累计病例3054例,对照428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母文化程度(0.7301),流产史(3.3768),孕早期服药(2.9642)、接触化学毒物(3.2927)、剧烈呕吐(10.6965)、感染(6.7954)、接触农药(5.9415)、TORCH感染(2.0370)、负性精神刺激(2.1331),父吸烟(2.2480)和饮酒(2.6646);多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母文化程度(0.6545),孕期营养(3.4488),孕早期服药(3.4892)和负性精神刺激(1.6294)。[结论]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母文化程度,孕期营养,孕早期服药、感染、剧烈呕吐、接触化学毒物,父吸烟和父饮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比值比
下载PDF
青蒿素、青蒿琥酯抗皮肤瘢痕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农晓琳 陈洪 +6 位作者 陈石海 李佳荃 李菊裳 蒙宁 黎燕宁 邓凌 李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检测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建立抗皮肤瘢痕膏剂的有效配方。方法:原代培养建立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系,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结果:浓度为0.206g/L和0.103g/... 目的:检测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建立抗皮肤瘢痕膏剂的有效配方。方法:原代培养建立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系,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结果:浓度为0.206g/L和0.103g/L的青蒿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青蒿琥酯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0.206g/L的青蒿素和浓度为240、120mg/L的青蒿琥酯的凋亡率和坏死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青蒿素、青蒿琥酯可抑制体外培养的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作为抗皮肤瘢痕外用膏剂的功效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琥酯 皮肤 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bFGF、TGFβ_1在人皮肤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农晓琳 邓凌 +4 位作者 李佳荃 陈石海 李昊 李菊裳 黎燕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患者43例,...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患者4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中bFGF、TGFβ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形成晚期的组织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瘢痕形成早期,在增殖期瘢痕、成熟期瘢痕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发生时期的瘢痕中,TGFβ1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bFGF可能是抑制瘢痕形成的重要因子;TGFβ1可能是瘢痕维持其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内源性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皮肤 病理性瘢痕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水蛭素对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FGF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睿 农晓琳 +4 位作者 邓凌 李佳荃 李菊裳 黎燕宁 李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614-617,共4页
目的:检测水蛭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水蛭素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 目的:检测水蛭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水蛭素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人成纤维细胞24h后,bFGF、TGFβ1的mRNA和bF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0.156~2.5 U/L的水蛭素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FGF的mRNA、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蛭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促进其分泌bFGF。结论:水蛭素抑制瘢痕可调节bFGF、TGFβ1分泌,由此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进一步抑制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水蛭素 成纤维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应用飞行质谱技术筛选室间隔缺损的血清蛋白标志物 被引量:3
6
作者 仇小强 李永红 +1 位作者 曾小云 钟秋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差...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差异蛋白,并通过构建血清诊断模型分析所筛选差异蛋白区分病例与对照能力。[结果]25个蛋白在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构建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结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儿科常见病患儿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蛋白存在差异,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这些蛋白质可能是室间隔缺损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蛋白标志物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珍珠液对体外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农晓琳 陈洪 +7 位作者 陈石海 李佳荃 李菊裳 黎燕宁 蒙宁 张宏 邓凌 李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088-9091,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珍珠液有促组织细胞再生、消除瘢痕等功效。目的:观察珍珠液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9/12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瘢痕组织组织标本来自广西医科大... 背景:研究发现,珍珠液有促组织细胞再生、消除瘢痕等功效。目的:观察珍珠液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9/12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瘢痕组织组织标本来自广西医科大学整形外科患者。珍珠液是珍珠的水解液,含有多种氨基酸、多肽、维生素、矿物质和天然酶等,购自北海国发生物有限公司。方法:参考Veelken方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反复传代去除非成纤维细胞成分后,建立人皮肤瘢痕细胞系。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3~5代,用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塑料培养板,密度为0.5×104/孔,每孔加入100μL的细胞悬液和100μL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24h后吸弃原培养液,实验分组:珍珠液组:加入已经配置的含珍珠液质量浓度为125.00,62.50,31.30,15.60,7.80,3.90,1.95,0.98mg/L的培养基200μL;对照组:每孔只加200μL的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珍珠液对成纤维细胞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15mg/L,除0.98mg/L质量浓度外,其余质量浓度均能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珍珠液的浓度越高,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越大。剂量IC50=15mg/L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体积缩小、胞质少、密度变小,凋亡细胞多、呈棕黄色。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密度大。珍珠液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珍珠液能抑制体外培养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液 皮肤 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异兴 农晓琳 +4 位作者 李佳荃 农东晓 黎燕宁 胥航 俞立平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ART处理体外NACC细胞株后,噻唑蓝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R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ART处理体外NACC细胞株后,噻唑蓝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R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RT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NAC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ART对体外NACC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这种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24 h、48 h、72 h ART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13.09、74.80、35.61μg/ml;(2)ART处理后的NACC细胞出现形态和结构的改变;(3)ART可以明显地抑制NACC细胞的迁移(P<0.05);(4)不同浓度ART均能促进NACC细胞凋亡,随着ART浓度的增加,NACC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5)低浓度ART可将细胞阻滞在G1期,当浓度达到50.0μg/ml时,ART可将细胞阻滞于G2期。结论 ART对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调整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腺样囊性癌 体外实验 抑制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红 金湘东 +1 位作者 仇小强 曾小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7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用BiomarkerPatterns软件构建以全部有差异蛋白质峰为预... 目的:探讨血清诊断模型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用BiomarkerPatterns软件构建以全部有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完整诊断模型及以完整模型中意义最大的5个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的简化诊断模型。结果: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4,96.51%,97.06%,96.15%,94.29%和98.04%。简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结论:血清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诊断 诊断模型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应用蛋白质芯片筛选壮族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
11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壮族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血清标志蛋白。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25例壮族单纯性VSD患儿与36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Wizard软件分析数据。结...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壮族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血清标志蛋白。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CM10芯片检测25例壮族单纯性VSD患儿与36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Wizard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有12个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质荷比(m/z)6640.784、8570.154、8698.278、2244.582、5321.868、6441.972和7973.3107个蛋白在VSD患儿血清高表达,质荷比(m/z)2213.579、4604.572、2142.465、9198.582和2169.2645个蛋白下调。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发现与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的快速、有效的蛋白质组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标志蛋白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室间隔缺损特异标志物的研究
12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06-207,211,共3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特异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与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结果有21个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质荷比6640.784、85...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特异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与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结果有21个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质荷比6640.784、8571.079、6441.972、8698.804、3322.549、2128.960、2291.255、2055.652、2243.846和2.99.661等10个蛋白在VSD患儿血清中呈高表达,而质荷比2050.946、9306.537、7783.535、9198.666、2143.745、4604.572、7993.109、2824.602、2230.218、2083.311和9360.675等11个蛋白下调。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是进行室间隔缺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工具,所筛选出的蛋白成分可能是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儿童 血清标志物 蛋白质芯片技术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探索
13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799-800,808,共3页
目的探索并发展一种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以血清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构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 目的探索并发展一种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和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以血清差异蛋白质峰为预测变量构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血清诊断模型。结果简化血清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3、88.37%9、7.06%8、2.69%、78.57%和97.73%。结论血清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诊断 诊断模型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宫内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
14
作者 李永红 仇小强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胎儿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胎儿环境因素主要是宫内感染。目前虽然只有风疹病毒与CHD的关系较为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亲妊娠初期感染弓形体、人细小病毒B19、柯萨奇B组病毒、巨细胞病...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胎儿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胎儿环境因素主要是宫内感染。目前虽然只有风疹病毒与CHD的关系较为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母亲妊娠初期感染弓形体、人细小病毒B19、柯萨奇B组病毒、巨细胞病毒病原可能导致胎儿CHD。本文就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宫内感染 病原体 畸形
下载PDF
广西学龄儿童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情况分析
15
作者 吴兴华 林玫 +4 位作者 权怡 方锦嵩 梁大斌 秦卫文 仇小强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掌握广西学龄儿童中流脑抗体水平和咽部带菌情况,为探讨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4地的学龄人群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12个班级共367名学生;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咽拭子培养... 目的掌握广西学龄儿童中流脑抗体水平和咽部带菌情况,为探讨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4地的学龄人群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12个班级共367名学生;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血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学龄人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为60.49%;咽喉部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5.72%,流脑A群、C群、W135群、Y群抗体保护阳性率分别为87.67%,74.52%,36.61%,42.08%。城镇学龄人群的疫苗接种率、A/C/Y群抗体水平都显著性高于农村学龄人群。结论广西学龄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对W135和Y群流脑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存在自然感染;农村寄宿学生为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抗体 接种 感染 儿童
原文传递
青蒿素、青蒿琥酯抗皮肤瘢痕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农晓琳 陈洪 +8 位作者 陈石海 李佳荃 李菊裳 蒙宁 黎燕宁 韦高 张宏 邓凌 李昊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检测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防治的效果。方法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配制外用膏剂治疗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用药28d后切取瘢痕HE染色、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及胶原纤维面积密度。... 目的检测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防治的效果。方法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配制外用膏剂治疗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用药28d后切取瘢痕HE染色、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及胶原纤维面积密度。结果青蒿素、青蒿琥酯配制的膏剂组均较对照组瘢痕平坦、柔软且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胶原纤维排列较稀疏、整齐。青蒿素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分别为(1.452±0.27)、(3638.245±463.0)细胞/mm^2、(32.29±6.9)%;青蒿琥酯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分别为(1.445±0.24)、(3585.016±638.9)细胞/mm^2、(34.74±8.27)%。两实验组检测指标均小于基质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青蒿素组与青蒿琥酯组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蒿素、青蒿琥酯膏可有效地抑制动物实验性皮肤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琥酯 瘢痕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