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慢性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碧云 马化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23-626,共4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慢性牙周炎的炎症位点发现EB病毒(EBV),且检出率与牙周病变程度、炎症活动性以及牙周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关系。EBV可能通过直接破坏牙周组织、诱导炎症反应、损伤免疫细胞以及协同牙周致病菌作用使慢性牙周炎向重症方...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慢性牙周炎的炎症位点发现EB病毒(EBV),且检出率与牙周病变程度、炎症活动性以及牙周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关系。EBV可能通过直接破坏牙周组织、诱导炎症反应、损伤免疫细胞以及协同牙周致病菌作用使慢性牙周炎向重症方向发展。本文将从EBV的性质、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及病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慢性牙周炎 共感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碧云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470-247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有关Hp感染与慢性牙周炎关系的文献,采用Stata 1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共21项研究。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有关Hp感染与慢性牙周炎关系的文献,采用Stata 1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共21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可增加慢性牙周炎的发生风险(P<0.05);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Hp感染可增加慢性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均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本研究结果敏感性较低,结果较为稳定。未发现本研究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Hp感染可能是慢性牙周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103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患龋情况及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项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冉 夏斌 +15 位作者 葛立宏 秦满 李若竹 王渤 葛凤庆 王小竞 陈旭 宋光泰 邵林琴 汪俊 邹静 林居红 赵玉梅 梅予锋 黄华 曾素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9-646,共8页
目的了解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患龋情况及牙齿治疗内容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4至11月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项目,全身麻醉下进行牙齿治疗... 目的了解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患龋情况及牙齿治疗内容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4至11月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项目,全身麻醉下进行牙齿治疗的103例ASD患者作为ASD组,病例来源于我国13家口腔专科医院,依据年龄、性别,应用分层倾向评分配比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相同13家口腔专科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97名无全身疾病的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龋失补牙数(decay missing filling tooth,DMFT/dmft,DMFT表示恒牙,dmft表示乳牙)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D组与对照组儿童人均DMFT/dmft[M(Q25,Q75)]分别为0(0,3)/11(8,14)和0(0,3)/9(7,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下人均牙齿治疗数量ASD组[13(11,15)颗]显著高于对照组[12(9,14)颗](P<0.01);ASD组儿童人均牙髓治疗数量[3(2,6)颗]显著高于对照组[2(1,4)颗](P<0.05)。结论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ASD与对照组儿童相比,DMFT/dm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SD组儿童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数量相对更多,龋坏程度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医学 孤独症谱系障碍 麻醉 全身 龋失补指数 牙髓治疗
原文传递
以生理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思维与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华 陈黎 +1 位作者 陈爱华 冯华玉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70-274,共5页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期,其颅面骨骼、牙列咬合及面部软组织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怎样"给孩子一口好牙"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以口腔预防医学为理念,将口腔正畸技术融入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提出以生理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期,其颅面骨骼、牙列咬合及面部软组织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怎样"给孩子一口好牙"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以口腔预防医学为理念,将口腔正畸技术融入儿童口腔疾病治疗中,提出以生理为导向的儿童咬合诱导临床思维与实践,即定期对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健康问题,适时采用先进的技术予以干预,并引导建立生理,达到咬合稳定、美观及容貌协调的目的。临床实践涵盖保持乳牙的完整性、维持牙弓长度、干预替牙障碍以及矫治儿童错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儿童口腔 咬合诱导
原文传递
儿童口呼吸相关安氏Ⅱ类错畸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月 林慧冬 +1 位作者 SAMBO SOK 黄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499-503,共5页
儿童口呼吸常由口腔不良习惯、气道阻塞等因素导致,异常的呼吸模式使口周肌群及颌骨发生适应性改建,形成错畸形,影响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文章就儿童口呼吸相关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病因、危害、诊断、矫治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 口呼吸 儿童 错畸形 矫治
原文传递
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慧冬 黄华 +1 位作者 梁月 SAMBO SOK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89-693,共5页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其对患者的颌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等有一定影响.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程度会随着患儿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矫治难度进一步增加.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其对患者的颌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等有一定影响.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程度会随着患儿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矫治难度进一步增加.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多样.文章就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病因、危害、诊断及矫治方法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