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俊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1期195-196,共2页
目的:分析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患者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PDCA改善循环法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 目的:分析PDCA改善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患者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PDCA改善循环法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改善循环法用于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改善循环法 放射科 护理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俊丽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第5期2465-2466,共2页
目的分析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行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介入放射科2011年1月~2015年2月接收新护士40例作为对象,行不同培训模式,即:基础培训模式(对照组)、护理程序模式(实验组),评估培训结果。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成... 目的分析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行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介入放射科2011年1月~2015年2月接收新护士40例作为对象,行不同培训模式,即:基础培训模式(对照组)、护理程序模式(实验组),评估培训结果。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将护理程序用于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作用突出,可提高知识掌握度,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 介入放射科 护士 培训效果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梁俊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17198例患者中18例(0.10...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17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m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mOsnVkg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品管圈持续改进CT增强检查护理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梁俊丽 《微创医学》 2016年第3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7 2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13 078例作为试验组。将...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放射科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7 2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放射科CT增强检查患者13 078例作为试验组。将两组患者在检查时发生的对比剂渗漏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从组中抽取100例患者,对比两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与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检查期间发生对比剂渗漏情况以及患者的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跟踪回访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品管圈手法融入到放射科CT增强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比剂渗漏的情况,缩短患者检查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对比剂 满意度:CT 增强检查 等待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