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病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玉艳红 陈务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S1期90-,共1页
关键词 传染病学 病人 传染病教学 见习课 教学效果 大课
下载PDF
重视新时期传染病临床教学工作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务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传染病 人类 传染性疾病 疾病 临床教学 医学生
下载PDF
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柏明 罗光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传染病学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谈新时期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工作
4
作者 陈茂伟 玉艳红 吴继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形势 传染病 传染性疾病 疾病 临床见习 医学生
下载PDF
广西肝癌高发区HBV、HCV感染及复制与HCC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继周 苏明华 +5 位作者 陈茂伟 罗光汉 梁任祥 韦忠亮 江建宁 黄力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 HBV、HCV单一或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5 2例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相同乡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 5岁、同性...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 HBV、HCV单一或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5 2例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相同乡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 5岁、同性别的原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 - EL ISA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HBVDNA、HCVRNA及其 HCVRNA基因亚型I型、 型、 型、 型进行定性检测 ,并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配对 χ2检验分析。结果 :肝癌组和对照组的 HBVDNA、HCVR-NA、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I型、HBVDNA+HCVRNA 型、HBVDNA+HCVRNA / 型、HB-VDNA +HCVRNA 型的阳性率分别为 78.8% (4 1 / 5 2 )、34.6 % (1 8/ 5 2 )、30 .8% (1 6 / 5 2 )、1 .9% (1 / 5 2 )、2 5 .0 % (1 3/ 5 2 )、1 .9%(1 / 5 2 )、1 .9% (1 / 5 2 )和 1 5 .4 % (8/ 5 2 )、7.7% (4 / 5 2 )、1 .9(1 / 5 2 )、0 .0 % (0 / 5 2 )、1 .9% (1 / 5 2 )、1 .9% (1 / 5 2 )、0 .0 % (0 / 5 2 ) ,其中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型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0 5 )。结论 :HBV、HCV、HBV和 HCV的重叠感染及复制 ,尤其是 HBV与 HCV基因亚型 型的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中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广西 高发区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重叠感染
下载PDF
广西肝癌高发区TTV感染与HCC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继周 黄力毅 +3 位作者 苏明华 梁任祥 韦忠亮 陈茂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区肝癌高发区中 TTV的感染在原发性肝癌 (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高发区中选择原发性肝癌4 9例 ,并按病例 -对照的配对原则 ,选择同乡镇 ,同职业 ,同性别 ,年龄± 5岁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采用套式 - PCR方法对两组... 目的 :探讨我区肝癌高发区中 TTV的感染在原发性肝癌 (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高发区中选择原发性肝癌4 9例 ,并按病例 -对照的配对原则 ,选择同乡镇 ,同职业 ,同性别 ,年龄± 5岁的正常人作为对照 ,采用套式 - PCR方法对两组血清进行 TTVDNA检测。结果 :病例组 TTVDNA的阳性率为 2 6 .5 % (13/ 4 9) ,对照组的阳性率为 2 8.6 % (14 / 4 9) ,两组 TTVD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P >0 .1) ;OR=0 .83(95 %可信区间为 0 .2 5~ 2 .8)。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中 TTV的感染率虽然很高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肝炎病毒 原发性肝细胞癌 病例-对照研究 广西 TTV感染 HCC
下载PDF
广西慢性肝病病人中TTV感染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国坚 吴继周 +4 位作者 周元平 梁远 周桂英 罗光汉 单晓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 :探讨 TTV感染在广西慢性肝病病人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用套式 PCR对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病病人并以非肝病病人作为对照进行 TTVDNA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病人、非甲 -庚型肝炎病、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变、重症... 目的 :探讨 TTV感染在广西慢性肝病病人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用套式 PCR对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病病人并以非肝病病人作为对照进行 TTVDNA检测。结果 :原发性肝癌病人、非甲 -庚型肝炎病、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变、重症肝炎病人及对照组 TTVNDA检出率分别为 :2 0 .4 5 % ( 18/88) ,9.0 9% ( 1/11) ,8.3 3 % ( 1/12 ) ,5 .88% ( 4 /17) ,9.0 9% ( 1/11) ,2 0 .0 % ( 4 /2 0 ) ,11.11% ( 1/9)和 8.89% ( 4 /45 )。经统计学分析 ,各组虽无统计学差别 ,但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变组阳性率接近 ,两组与其他组比较 P值接近显著性水平 ( P =0 .0 89)。结论 :TTV感染及复制与慢性乙肝的病情轻、中、重度 ,重肝无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式PCR 慢性 肝炎 TTV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肝细胞癌过程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茂伟 曹骥 +3 位作者 苏建家 焦杨 欧超 班克臣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分别于实验第12、20、36和46周进行肝活检,58周时处死大鼠并剖腹获取肝组织及肿瘤组织,对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测后,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所获取组织中ERK1和ERK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46周时发现首只罹患HCC的大鼠,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共有30只大鼠存活,其中24只大鼠发生HCC,6只大鼠无任何肿瘤发生;空白对照组11只大鼠均无肿瘤发生。RT-PCR检测发现,发生肿瘤、未发生肿瘤及空白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在实验不同时期的ERK1和ERK2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发生肿瘤大鼠的HCC组织ERK1和ERK2 mRNA表达水平较发生肿瘤前各时间点活检肝组织有明显上升(P<0.01),且较癌旁肝组织、同期无癌大鼠及空白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发现,HCC组织p-ERK1及p-ERK2蛋白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发生肿瘤前各时期肝组织及无癌大鼠肝组织明显上升(P<0.01)。结论:在HCC发生早期ERK1和ERK2处于相对正常的状态,而在癌变期ERK1和ERK2信号转导通路表现出异常激活状态,提示ERK1和ERK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蛋白激酶类 信号转导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HBV、HCV、HBV和HCV重叠感染与HCC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务卿 吴健林 +2 位作者 陈茂伟 梁任祥 韦忠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HBV、HCV、HBV和HCV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分别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HCC病人78例作为病例A组(肝癌高发区组)、B组(肝癌低发区组),并分别选择相同乡镇、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士5... 目的:探讨HBV、HCV、HBV和HCV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分别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HCC病人78例作为病例A组(肝癌高发区组)、B组(肝癌低发区组),并分别选择相同乡镇、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士5岁、同性别的原籍健康人群2组分别78人作为对照组C组(肝癌高发区正常人组)和D组(肝癌低发区正常人组),应用PCR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HBVDNA、HCVRNA,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HBVDNA、HCVRNA、HBV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A组6 9.2%(5 4/7 8)、2 0.5%(1 6/7 8)、1 6.7%(1 3/7 8);B组5 2.6%(4 1/7 8)、6.4%(5/78)、5.1%(4/78);C组18.0%(14/78)、7.7%(6/78)、3.8%(3/78);D组10.3%(8/78)、2.6%(2/78)、1.3%(1/78);其中A组与C组,A组与B组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D组中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BV、HCV、HBV和HCV的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HBV的感染及复制在肝癌的发生中最为重要,高发区中HCV、HBV和HCV的重叠感染的致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CV HCC 重叠感染
下载PDF
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与胃部病变、血清HBVM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建宁 周桂英 +2 位作者 韦敏怡 玉艳红 单晓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血清HBVM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SP兔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HBsAg、HBcAg;应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cAg,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结果: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血清HBVM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SP兔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HBsAg、HBcAg;应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cAg,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结果: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多见,其次为溃疡病;胃十二指肠粘膜单项HB-sAg阳性率约31.7%,单项HBcAg阳性率约22.2%,一项以上阳性率约42.9%;胃十二指肠粘膜HBVM与病变程度有关,与血清相应的HBVM、HBV-DNA无关。结论:HBV可侵犯胃十二指肠粘膜,可能发生原位复制引发病理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检测可作为判断HBV在体内复制、分布状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粘膜 HBSAG HBCAG 乙型肝炎 HBVM
下载PDF
乙肝患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明华 江建宁 +1 位作者 刘志红 廖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18-519,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 HBVM、HBV- DNA与肝组织 HBs Ag、HBc 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 EL ASA和 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两对半及 HBV - DNA含量 ,应用 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 HBs Ag、HBc Ag。结果 :血清 HBs Ag、HBe Ag、抗 - HBc均...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 HBVM、HBV- DNA与肝组织 HBs Ag、HBc 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应用 EL ASA和 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两对半及 HBV - DNA含量 ,应用 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 HBs Ag、HBc Ag。结果 :血清 HBs Ag、HBe Ag、抗 - HBc均呈阳性模式 ,且与肝组织 HBs Ag、HBc Ag呈正相关关系 (χ2 =9.15 4、 P =0 .0 0 3及 χ2 =8.4 6 5、 P =0 .0 0 4 )。血清 HBs Ag、抗- HBe、抗 - HBc均呈阳性模式 ,且与肝组织 HBs Ag无相关性 (χ2 =0 .0 0 0 ,P =0 .987) ,与肝组织 HBc Ag呈负相关 (χ2 =5 .5 0 6 ,P =0 .0 19)。血清 HBV - DNA与肝组织 HBs Ag、HBc Ag呈正相关 (χ2 =11.331,P =0 .0 0 1及χ2 =8.84 8,P =0 .0 0 3)。结论 :血清 HBs Ag、HBe Ag、抗 - HBc均阳性模式及 HBV- DNA与肝组织 HBs Ag、HBc Ag表达有一致性 ,抗 - HBe阳性病人肝组织H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肝组织 阳性 血清 抗-HBC 表达 抗-HBE 模式 结论 乙肝患者
下载PDF
孕妇血清中HBVDNA及IFN-γ、IL-4、IL-6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梅燕 黄星 黄力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研究组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或...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研究组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或(和)HBeAg阳性和对照组2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外周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HBVM)、IFN-γ、IL-4、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行HBVDNA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的宫内感染率是25.81%,HBVDNA阴性的宫内感染率是6.12%。HBeAg阳性、阴性孕妇的HBVDNA阳性率及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孕28周时HBsAg阳性孕妇其血IFN-γ水平降低,IL-4、IL-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乙型免疫球蛋白(HBIG)后,HBsAg阳性孕妇的IFN-γ水平上升、IL-4和IL6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组孕妇血清中IL-4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IFN-γ与IL-4呈负相关(P<0.01);IFN-γ与IL-6亦呈负相关(P<0.01)。结论:估计HBV宫内感染危险性时,HBVDNA较HBeAg更可靠,产前应用HBIG可改善孕妇体内TH1/TH2功能失衡,使IFN-γ上升,IL-4、IL-6下降,IFN-γ、IL-4、IL-6在阻断HBV宫内感染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DNA IL-4 IL-6 IFN-Γ 孕妇
下载PDF
肝病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桂英 吴继周 +3 位作者 罗光汉 李国坚 刘革 柳洁敏 《广西医学》 CAS 1993年第5期375-376,共2页
本文对152例肝病和56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HBsAg和抗—HCV标志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肝病组HBsAg阳性率为82.9%,其中肝癌、肝硬变、慢重肝、慢活肝、慢迁肝和急性肝炎的阳性率分别为96.3%、95.2%、100%、95.7%、90.9%和28.6%,对照组... 本文对152例肝病和56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HBsAg和抗—HCV标志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肝病组HBsAg阳性率为82.9%,其中肝癌、肝硬变、慢重肝、慢活肝、慢迁肝和急性肝炎的阳性率分别为96.3%、95.2%、100%、95.7%、90.9%和28.6%,对照组为21.4%。肝病组抗—HCV阳性率为17.1%。上述各型肝病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0.7%、23.8%、37.5%、13.0%、4.5%和0.0%,抗—HCV阳性者均为HBsAg阳性,对照组为0.0%。研究结果提示;HBV感染是广西慢性肝病主要病因,HCV次之,两者合并感染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感染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门脾静脉直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明华 江建宁 刘志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832-833,共2页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门、脾静脉直径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 6 3例 ,分食管静脉曲张组 41例 ,未曲张组 2 2例 ,B超检测两组病人的门静脉 (PV)和脾静脉 (SPV)的直径 ,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 :1肝硬化食管静脉曲...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与门、脾静脉直径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 6 3例 ,分食管静脉曲张组 41例 ,未曲张组 2 2例 ,B超检测两组病人的门静脉 (PV)和脾静脉 (SPV)的直径 ,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 :1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组 PV,SPV直径分别为 (1.33± 0 .2 7) cm和 (0 .86± 0 .2 2 ) cm,均显著大于未曲张组的 (1.2 0± 0 .14) cm和(0 .71± 0 .14) cm(P =0 .0 30 9及 P =0 .0 0 46 ) ;2 PV及 SPV直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率呈正相关关系 (r =0 .30 0 1,P =0 .0 16 9及 r=0 .2 35 0 ,P =0 .0 6 39)。结论 :PV、SPV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有一致性 ,其界值定为 1.4cm,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直径 脾静脉直径 食管静脉曲张 B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AK细胞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光汉 周桂英 +2 位作者 吴继周 江建宁 玉艳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23-25,共3页
观察40例慢乙肝用异体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肝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慢乙肝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观察40例慢乙肝用异体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肝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慢乙肝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用LAK细胞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比治疗前上升(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升高与CD+4升高有关。CD+8治疗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提示输LAK细胞后,由于CD+4细胞的增加,对机体免疫调节网络具有启动调节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T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 慢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玉艳红 江建宁 +2 位作者 周桂英 韦敏怡 梁秀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7-957,共1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方法:用ELASA法检测两对半,地高辛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和胃黏膜中的HBsAg、HBcAg。结果:肝、胃组织HBVM的检出与血HB-VM无明显相关(P>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方法:用ELASA法检测两对半,地高辛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和胃黏膜中的HBsAg、HBcAg。结果:肝、胃组织HBVM的检出与血HB-VM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M并不能完全反映肝组织、胃黏膜中HBV存在状况。HBV在肝组织、胃黏膜的分布和复制状态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组织 胃黏膜 HBSAG HBCAG
下载PDF
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力毅 邓一鸣 +2 位作者 罗光汉 廖柏明 苏明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91-492,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Ag(+) ,HBe Ag(+) ,抗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 (10 7.4 0 70± 2 .3830 拷贝 / m l)显著高于 HBs Ag(+) ,抗 - HBe(+) ,抗 - HBc(+)患者的含量 (10 5.1 2 51± 3.4 797拷贝 / ml) (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 HBV感染者 HBV DNA含量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症肝炎 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 DNA含量与 HBe Ag密切相关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肝硬化对大鼠和病人血锰等6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继培 宾萍 +5 位作者 姜岳明 高玉秋 黄力毅 刘守廷 PIRA Enrico ZHENG Wei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对血锰(Mn)等6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临床上阐明肝硬化所致金属元素代谢紊乱的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另观察52例肝硬化病例及44例非肝硬化对照者,采用电感偶合等离... 目的 探讨肝硬化对血锰(Mn)等6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临床上阐明肝硬化所致金属元素代谢紊乱的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另观察52例肝硬化病例及44例非肝硬化对照者,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大鼠和病人血锰(Mn)、锌(Zn)、铜(Cu)、铁(Fe)、钙(Ca)和镁(Mg)含量.结果 肝硬化大鼠全血Mn、Zn、Cu、C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Fe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病人血Mn含量为(1.45±1.27)μmol/L,明显比非肝硬化病人的(0.36±0.18)μmol/L高(P<0.01);Zn、Fe和Mg含量分别为(74.46±17.23)、(6 507.50±1 413.03)、(1 005.83±157.50)μmol/L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病人(P<0.01).结论 肝硬化时,大鼠和病人血Mn等6种金属的含量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检测肝硬化病人血液上述金属的含量,可能有益于防止因肝硬化所致某些金属缺乏和(或)过多所引起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毒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大鼠 全血 金属元素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柏明 覃永红 罗光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9-30,1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5 6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和对照组 2 8例 ,在相同的护肝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4U ,皮下注射 ,每日一次 ,连续应用 14天。对照组应用 2 ...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5 6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和对照组 2 8例 ,在相同的护肝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4U ,皮下注射 ,每日一次 ,连续应用 14天。对照组应用 2 0 %人血白蛋白 5 0ml ,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连续应用 14天。观察治疗前 ,治疗结束当天 ,治疗结束后 14天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白蛋白治疗前为 2 7.12± 4.0 6g/L ,治疗结束当天为 3 1.45± 4.76g/L ,治疗结束后 14天为 3 1.6± 4.62g/L ;对照组的白蛋白治疗前为 2 6.88± 4.68g/L ,治疗结束当天为 3 3 .3 5± 5 .84g/L ,治疗结束后 14天为 2 8.42± 3 .84g/L。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有效地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低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 重组人生长激素 慢性肝病 低蛋白血症 对照组 治疗组 白蛋白 患者 临床观察 护肝治疗
下载PDF
凯西莱联合丹参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海宁 罗光汉 +1 位作者 陈务卿 陈茂伟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1637-1638,共2页
目的 了解凯西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采取口服一般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凯西莱注射液 0 2g d ,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 d。疗程均为 4周。对此治疗前后检... 目的 了解凯西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采取口服一般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凯西莱注射液 0 2g d ,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 d。疗程均为 4周。对此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以TBIL、ALT、AST恢复较为明显 ,统计学表明有显著差异。治疗前肝肿大例数为 5 8例 (6 1 1% ) ,治疗后为 39例 (4 1 1% ) ,肝脏的回缩亦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检查 (ALB、GLB、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 )无明显改变。所有病例中除 2例出现少许皮疹、1例出现下颌下腺肿大 ,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 凯西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对肝功能指标及炎症肿大的肝脏恢复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后 联合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指标 近期疗效观察 凯西莱注射液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结论 一般性 目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