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天佳 周开斌 +2 位作者 廖明珍 曹锡忠 黄林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28-429,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只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痛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肩痛 上肢功能训练 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结合康复训练预防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天佳 周开斌 廖明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在入组时和服药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FI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2.78%)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4例(3.74%)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脑出血(1.87%),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2.80%)。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下载PDF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疗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开斌 《中医外治杂志》 2012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拔罐、TDP照射,温针久以及放血疗法治疗。并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拔罐、TDP照射,温针久以及放血疗法治疗。并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远期治疗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前庭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开斌 吴小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8-569,共2页
小儿脑瘫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大多伴有平衡障碍。前庭系统是维持人体和眼球在动态或静态运动中的主要平衡功能器官,临床上... 小儿脑瘫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大多伴有平衡障碍。前庭系统是维持人体和眼球在动态或静态运动中的主要平衡功能器官,临床上报道各种疗法对脑瘫运动、语言和智力的观察比较多,针对前庭平衡治疗的报道不多,我们采用在风池、百会穴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简易前庭康复练习治疗脑瘫患儿平衡障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平衡功能 脑瘫患儿 前庭训练 穴位注射 运动功能障碍 平衡障碍 小儿脑瘫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治疗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开斌 吴小平 《医学综述》 2012年第9期1357-1359,共3页
临床中感觉障碍容易被忽视,治疗针对性差,目前尚未有大宗报告,其治疗机制、脑功能重组表现的基础研究鲜有报道,治疗需要充分利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康复评价体系及康复手段综合治疗。现通过分析国内外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治疗现状... 临床中感觉障碍容易被忽视,治疗针对性差,目前尚未有大宗报告,其治疗机制、脑功能重组表现的基础研究鲜有报道,治疗需要充分利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康复评价体系及康复手段综合治疗。现通过分析国内外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治疗现状,结合文献详细阐述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治疗的具体方法,探讨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治疗特点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侧感觉障碍 实体觉 位置觉 治疗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两种阶梯训练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天佳 吴小平 黄福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上下阶梯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训练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健侧先上、患侧先下的上下阶梯方法,B组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训练效果。结果... 目的:观察两种上下阶梯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训练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健侧先上、患侧先下的上下阶梯方法,B组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训练效果。结果:两种训练方法均有明显疗效(P<0.05),B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步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上下阶梯 训练
下载PDF
穴位注射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开斌 龙耀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69-270,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感觉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刺血疗法+常规康复)2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常规康复)23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感觉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刺血疗法+常规康复)2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常规康复)23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感觉障碍积分、运动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刺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穴位注射 甲钴胺注射液 刺血 感觉障碍
下载PDF
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中风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彦柳 周开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5期123-124,12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穴位注射、常规运动及感觉训练)26例和对照组(常规运动及感觉训练)26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穴位注射、常规运动及感觉训练)26例和对照组(常规运动及感觉训练)26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感觉障碍积分(t=4.12,P<0.01;t=4.21,P<0.01)、运动积分(t=4.28,P<0.01;t=4.31,P<0.01)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注射不仅有利于感觉功能恢复,而且对提高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穴位注射 脑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0
9
作者 梁天佳 吴小平 +3 位作者 龙耀斌 曹锡忠 杜灿荣 廖明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髂腰肌、臀肌肌力训练及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