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30例发病诱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卓琳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62-1263,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诱因 非甾体类抗炎药 饮酒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下消化道疾病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卓琳 林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3043-3044,共2页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诊断 炎性肠疾病/诊断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肠疾病/并发症 息肉/诊断 血吸虫病/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 综述[文献类型]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NF-κB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志海 张启芳 +1 位作者 唐国都 孙学成 《胰腺病学》 2007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ANP模型,观察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胰腺组织NF-κB的变化,探讨ANP的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ANP组(36只)。应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的方法诱导ANP模型,对照组注...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ANP模型,观察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胰腺组织NF-κB的变化,探讨ANP的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ANP组(36只)。应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的方法诱导ANP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制模后4h、12h、24h、36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血清MIF浓度、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及NF-κB的变化。结果ANP组血清MIF浓度、胰腺组织病理分值、NF-κB含量在各时点都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胰腺病理分值、MIF、NF-κB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MIF、NF-κB都与ANP胰腺病理损伤有关,MIF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途径加重胰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0期43-44,共2页
目的深入探究经内镜逆行性胰腺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双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EPRC治疗,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 目的深入探究经内镜逆行性胰腺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双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EPRC治疗,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淀粉酶恢复时间为(65.4±7.5)h、住院时间为(11.8±2.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4.6±6.7)h、住院时间(25.6±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23、16.694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行ERCP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为良好,有利于尽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性胰腺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 效果
下载PDF
不同时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趋势探讨
5
作者 陈卓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085-508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趋势。方法:选择1992/1996年(A组)和2002/2006年(B组)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共367例,其中慢性胃炎(胃炎组)259例,消化性溃疡(溃疡组)108例,分别对两个时期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趋势。方法:选择1992/1996年(A组)和2002/2006年(B组)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共367例,其中慢性胃炎(胃炎组)259例,消化性溃疡(溃疡组)108例,分别对两个时期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同时期,胃炎组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588,P<0.05);溃疡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χ=0.858,P>0.05)。结论:近10 a来慢性胃炎HP感染率下降;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诊断 胃炎/诊断 消化性溃疡/诊断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停用致尿崩症的观察及护理
6
作者 张治红 罗江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4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尿崩症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大出血患者 护理 连续应用 微量注射泵
下载PDF
肠结核的内镜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卓琳 张启方 +2 位作者 李桂平 牛桂军 陈永昌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3期90-90,共1页
目的探讨肠结核内镜特点,提高对肠结核的认识。方法通过对本院经肠镜、病理、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等确诊的28例患者的肠镜特点,进行病变范围、溃疡形态、病理类型及活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变于右半结肠23例(82.1%),累及回盲... 目的探讨肠结核内镜特点,提高对肠结核的认识。方法通过对本院经肠镜、病理、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等确诊的28例患者的肠镜特点,进行病变范围、溃疡形态、病理类型及活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变于右半结肠23例(82.1%),累及回盲瓣19例(67.9%),累及回肠末端20例(71.4%);混合型15例(53.6%),溃疡型9例(32.1%);溃疡形态多样18例(64.3%);活检病理确诊12例(42.9%);经试验性治疗诊断16例(57.1%)。结论肠结核常累及回盲瓣及回肠末端,罕见单纯的回肠末段结核;横行溃疡不常见到,溃疡常伴增生存在;病理活检确诊率低,试验性治疗对诊断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结核 内镜 病理类型 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