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罗汉果化学物质基础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董菲 卢凤来 +1 位作者 颜小捷 李典鹏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罗汉果皂苷是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天然甜味剂。本文对罗汉果皂苷的结构特点、形成规律、结构与甜度的关系、功效、体内代谢和产物分布特征以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希... 罗汉果皂苷是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天然甜味剂。本文对罗汉果皂苷的结构特点、形成规律、结构与甜度的关系、功效、体内代谢和产物分布特征以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为罗汉果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代谢产物 大健康产品
下载PDF
广西秋海棠属植物的药用资源 被引量:8
2
作者 董莉娜 刘演 +2 位作者 许为斌 林春蕊 潘争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4,共8页
秋海棠属植物是著名的园艺植物,也是常见的民族药用植物.广西该属植物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民间访谈的方法,考证广西地区产秋海棠属药用资源共23种.这些药用植物多常绿,根状茎圆柱状、匍匐,叶基生、非盾状、不裂、无斑纹;... 秋海棠属植物是著名的园艺植物,也是常见的民族药用植物.广西该属植物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民间访谈的方法,考证广西地区产秋海棠属药用资源共23种.这些药用植物多常绿,根状茎圆柱状、匍匐,叶基生、非盾状、不裂、无斑纹;主要分布于桂西南地区,多着生于石灰岩石壁、石缝隙和岩石上.目前,秋海棠属药用类群占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总数的29%,对其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分离和药理作用等领域有待深入研究.为了便于识别,本文提供了广西产秋海棠属药用类群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秋海棠属 药用资源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广西玉良天坑特色植物茎花山柚的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成豪 唐健民 +4 位作者 蒋昊龙 邹蓉 秦惠珍 柴胜丰 韦霄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以广西玉良天坑内的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BL.)新鲜嫩叶为试材,依据各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分别对其主要活性物质、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抗氧化活性对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茎花山柚作为一种地道的特色... 以广西玉良天坑内的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BL.)新鲜嫩叶为试材,依据各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分别对其主要活性物质、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抗氧化活性对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茎花山柚作为一种地道的特色野菜,其嫩叶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60,7.36,0.53 g/100 g,VC含量为46.7 mg/100 g,均显著高于常见蔬菜(P<0.05);此外氨基酸总量为4.26 g/100 g,约是香椿芽的1.5倍,其中鲜味氨基酸Asp、Glu、Gly和Ala的含量分别为0.56,0.57,0.23,0.24 g/100 g,其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7.6%,并且具有显著高钾低钠的特征,K含量约为Na含量的8.07倍;对其嫩叶醇溶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其抗氧化能力约为同等浓度VC的一半,抗氧化活性较强。茎花山柚作为特色野菜,其口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可将其作为新型经济植物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花山柚 天坑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特色野菜
下载PDF
食药同源植物火麻的研究进展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健民 韦霄 +4 位作者 邹蓉 高丽梅 熊雅兰 熊忠臣 蒋运生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食药两用植物火麻(Cannabis sativa L. subsp. sativa)具有优良的植物油(火麻油)和植物蛋白(火麻蛋白),全身是宝,在食品、医药和工业用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火麻蛋白的系列产品必将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 食药两用植物火麻(Cannabis sativa L. subsp. sativa)具有优良的植物油(火麻油)和植物蛋白(火麻蛋白),全身是宝,在食品、医药和工业用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火麻蛋白的系列产品必将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国内外对火麻的研究报道比较丰富、研究方向多,但是缺少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火麻研究的文献报道,综述食药两用植物火麻的最新研究进展,找出火麻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开发策略:要实现火麻产业经济,需要建立有优质的种质资源圃,健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火麻加工、销售体系,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生理功能机制深入研究,才能促进火麻产业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 食药两用 研究进展 开发策略
下载PDF
药用植物通脱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菲菲 韦霄 +3 位作者 邹蓉 唐健民 熊忠臣 秦惠珍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347-355,共9页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以干燥茎髓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和通气下乳等功效。近年来,因其特殊的药用疗效和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备受关注,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药用植物通脱木的真假鉴别、化学成...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以干燥茎髓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和通气下乳等功效。近年来,因其特殊的药用疗效和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而备受关注,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药用植物通脱木的真假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人工种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通脱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脱木 通草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鉴别 人工种植
下载PDF
天坑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成豪 唐健民 +3 位作者 邹蓉 柴胜丰 韦霄 蒋运生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16,共5页
天坑植物多指一类生长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天坑)中的特殊植物群。随着天坑中更多植物新物种的发现、坑底坑外生境对比研究的增加以及天坑作为植物"避难所"研究的深入,天坑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天坑植... 天坑植物多指一类生长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天坑)中的特殊植物群。随着天坑中更多植物新物种的发现、坑底坑外生境对比研究的增加以及天坑作为植物"避难所"研究的深入,天坑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天坑植物群落形成、天坑植物特征、天坑植物资源等进行概述,以期为天坑植物资源的开发、药用植物的发掘与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奠定基础,同时为当前我国西部岩溶地区开发中的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坑植物 药用植物 濒危植物 植物新种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神木天坑两种药茶同源植物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健民 朱成豪 +5 位作者 秦惠珍 唐启明 高丽梅 熊雅兰 蒋昊龙 韦记青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喀斯特天坑地区拥有许多特色的药茶资源。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神木天坑五棱苦丁茶总黄酮进行提取,并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以神木天坑的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的叶片为材料,以苦丁茶叶... 喀斯特天坑地区拥有许多特色的药茶资源。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神木天坑五棱苦丁茶总黄酮进行提取,并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以神木天坑的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的叶片为材料,以苦丁茶叶片为对照,测定3种药茶的总黄酮含量;同时,为研究3种药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40%(V∶V)、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64.9℃、提取时间35.2 min、超声波功率316.8 W和超声频率35 kHz时,苦丁茶、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总黄酮得率分别为10.61%、4.98%和15.73%。当控制黄酮浓度为1 mg/mL时,3种茶叶黄酮均具有较好的总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以异叶梁王茶对·OH、·O-2和DPPH·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53.02%、49.84%和73.96%。试验结果表明异叶梁王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资源开发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棱苦丁茶 异叶梁王茶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
下载PDF
3种兜兰属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孙菲菲 杨一山 +4 位作者 秦惠珍 柴胜丰 付传明 蒋强 韦霄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55-162,共8页
通过研究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和长瓣兜兰(P.dianthum)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特性,为其种质资源保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兜兰属植物为试验材料,... 通过研究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和长瓣兜兰(P.dianthum)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特性,为其种质资源保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兜兰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的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比较3种兜兰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和长瓣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分别为2.719μmol·m^(-2)·s^(-1)、1.836μmol·m^(-2)·s^(-1)、2.015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78.74μmol·m^(-2)·s^(-1)、467.72μmol·m^(-2)·s^(-1)、481.25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分别为15.65μmol·m^(-2)·s^(-1)、12.79μmol·m^(-2)·s^(-1)、10.34μmol·m^(-2)·s^(-1),是典型的阴生植物。硬叶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CO_(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均显著高于长瓣兜兰和带叶兜兰(P<0.05),硬叶兜兰对CO_(2)的利用能力更强。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表现为硬叶兜兰(58.13)>长瓣兜兰(55.12)>带叶兜兰(51.88)。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弱,对光的利用范围狭窄,在引种栽培时应注意增加荫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CO_(2) 响应曲线 净光合速率 阴生植物
下载PDF
猕猴桃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齐贝贝 莫权辉 +2 位作者 王发明 叶开玉 李洁维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8期72-77,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于各种逆境的胁迫,猕猴桃生产中往往出现多种病害相伴发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综述了目前我国猕猴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生物逆境胁迫、非生物逆境胁迫及其对猕猴桃的危害,...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于各种逆境的胁迫,猕猴桃生产中往往出现多种病害相伴发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综述了目前我国猕猴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生物逆境胁迫、非生物逆境胁迫及其对猕猴桃的危害,并根据田间常见病害类型及防治方法,从栽培技术和抗逆品种两个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病害防治思路,以期为有效、合理地开展猕猴桃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害 生物逆境胁迫 非生物逆境胁迫 防治思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广西不同地区红阳猕猴桃果实香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翠霞 李洁维 +6 位作者 高建有 莫权辉 王发明 叶开玉 刘平平 齐贝贝 龚弘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70-2182,共13页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对猕猴桃香气的影响,筛选出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猕猴桃香气形成的区域,为广西种植猕猴桃选择适宜地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等对猕猴桃香气的影响,筛选出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猕猴桃香气形成的区域,为广西种植猕猴桃选择适宜地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广西龙胜、乐业果形指数南丹、全州等19个红阳猕猴桃产区的香气种类和含量。【结果】从19个产区的红阳猕猴桃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含26种酯类、24种萜类、2种C13衍生物、2种C6化合物、4种醇类、4种醛类、2种酮类、7种烯烃类。19个地区的红阳猕猴桃香气种类介于9~26种之间,香气种类最多的是百色乐业县,恭城县次之,最少的是桂林龙胜县飘里镇,只检测到9种香气物质。红阳猕猴桃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是酯类和萜类物质,有12个地区的红阳猕猴桃酯类物质占总香气的50%以上,7个地区的萜类物质占总香气的50%以上。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有丁酸乙酯、丁酸甲酯、己酸乙酯、苯甲酸甲酯、乙酸乙酯、桉油精等。19个地区的红阳猕猴桃香气含量(w,后同)介于32~215μg·kg^(-1)之间,其中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香气含量最高,灵川县下辖乡香气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桂林市的龙胜县泗水乡、兴安县溶江镇、临桂区南边山乡、河池市南丹县、罗城县红阳猕猴桃的香气综合得分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龙胜县泗水乡和临桂区南边山乡及河池市南丹县、罗城县的红阳猕猴桃香气含量较高、种类也较多,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也较高,说明香气较优,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等都比较有利于猕猴桃的香气形成,结果可为广西种植猕猴桃选择适宜地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广西 香气 不同地区
下载PDF
9种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美玲 彭健玲 +3 位作者 江海都 柴胜丰 朱成豪 熊忠臣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19-426,共8页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金花茶花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不同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东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和10.21%;东兴金花茶花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2%和1.0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与其对·OH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总黄酮及茶多酚是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优质金花茶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花 抗氧化活性 茶多酚 总黄酮 评价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及配比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健民 秦惠珍 +4 位作者 邹蓉 蒋昊龙 宁莞权 杨秀德 曹其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0-95,共6页
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广西地不容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广西地不容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的影响各有差异。综合光合参... 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广西地不容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广西地不容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广西地不容光合特性的影响各有差异。综合光合参数比效分析,不同配比组合里N1(黄土30%、沙土30%、泥炭土30%、农家肥10%)、S2(黄土30%、沙土30%、泥炭土30%、农家肥8%、碱石灰2%)基质质地相对疏松,具有较高的透气性能和保水性,能增强光合作用效率和环境的适应力,可作为广西地不容栽培基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栽培基质 基质配比 光合特性 生长
下载PDF
七种紫珠属植物水提物中总黄酮、总酚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宁德生 李典鹏 +4 位作者 黄胜 刘金磊 谷陟欣 颜小捷 潘争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5-848,共4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分度法测定裸花紫珠等7种紫珠属植物水提液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7种植物中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差异很大,均以红紫珠含量最高,其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3.75%和2.93%;清除自由基能...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分度法测定裸花紫珠等7种紫珠属植物水提液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7种植物中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差异很大,均以红紫珠含量最高,其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3.75%和2.93%;清除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呈正相关性,亦以红紫珠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研究结果将为紫珠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珠属 总黄酮 总酚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黄精地上部位化学成分及其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亚凤 张祖湘 +3 位作者 何瑞杰 阳丙媛 王磊 黄永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11-1817,共7页
研究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叶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主要运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Toyopearl HW-40F和ODS C18等柱色谱和中低压半制备液相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胰脂肪酶抑制剂活性... 研究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叶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主要运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Toyopearl HW-40F和ODS C18等柱色谱和中低压半制备液相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胰脂肪酶抑制剂活性筛选模型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实验结果共分离纯化、鉴定14个化合物,经NMR、高分辨率质谱等波谱学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比,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咖啡酸甲酯(1)、绿原酸(2)、异牡荆素(3)、异荭草素(4)、荭草素(5)、荭草素2″-O-木糖甙(6)、木犀草素6-C-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6-C-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6-C-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荭草素-6-C-β-D-葡萄糖苷(10)、异牡荆素8-C-β-D-葡萄糖苷(11)、金圣草黄素(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正二十一烷酸(14)。其中,化合物6~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共筛选了化合物2、3、6、7、8、10、11、13的胰脂肪酶活性,结果显示该8个化合物对胰脂肪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碳苷黄酮 胰脂肪酶抑制剂
下载PDF
黄花倒水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史艳财 邹蓉 +3 位作者 韦记青 唐健明 陈宗游 范进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9-161,共3页
以黄花倒水莲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光照、发芽基质、成熟度、晾晒时间、GA3浸种浓度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发芽率大小顺序依次为25℃>20℃>20/30℃>30℃;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和种子附属物对种子发芽率影响... 以黄花倒水莲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光照、发芽基质、成熟度、晾晒时间、GA3浸种浓度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发芽率大小顺序依次为25℃>20℃>20/30℃>30℃;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和种子附属物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基本成熟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随着晾晒时间加长,发芽率呈降低趋势;GA3浸种6h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延长浸种时间,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黄花倒水莲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温度25℃、光照、发芽基质黄泥;100mg/L的GA3浸种6h效果较好;种子基本成熟时就应采收,阴干后及时保存或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倒水莲 种子 萌发 温度 浸种时间
下载PDF
壳斗科植物种子的多酚类含量及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亚凤 黄永林 +5 位作者 刘金磊 颜小捷 陈月圆 杨子明 何瑞杰 李典鹏 《广西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80-183,188,共5页
【目的】测定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Hickel.et A.Camus)Chun ex Q.F.Zheng、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f.et Thoms ex Miq.、栲Castanopsis fargesii、椆木Lithocarpus th... 【目的】测定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饭甑青冈Cyclobalanopsis fleuryi(Hickel.et A.Camus)Chun ex Q.F.Zheng、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f.et Thoms ex Miq.、栲Castanopsis fargesii、椆木Lithocarpus thalassica(Hance)Rehd.种子中的多酚含量,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Folin-酚法测定多酚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在选取的5种壳斗科植物种子中,饭甑青冈的多酚含量最高(14.16%),其次为大叶栎(10.89%),栲的含量最低(0.44%);各提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青冈栎的半清除率质量浓度IC50均优于抗坏血酸(Vc),饭甑青冈IC_(50)与Vc相当。【结论】青冈栎与饭甑青冈种子提取物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乃至药品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总酚 含量测定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史艳财 邹蓉 +2 位作者 韦记青 陈宗游 漆小雪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以黄花倒水莲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优化超声波提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 以黄花倒水莲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优化超声波提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频率为高频(61kHz),超声波功率为420 W,提取温度55℃,料液比为1∶15g/mL,乙醇浓度90%,提取时间40min;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重复性好,该试验为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倒水莲 单因素试验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钩锥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亚凤 何瑞杰 +3 位作者 颜小捷 王磊 李典鹏 黄永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新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HW-40F和Toyoperal Butyl-650C等柱色谱对钩锥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 目的:研究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新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HW-40F和Toyoperal Butyl-650C等柱色谱对钩锥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经NMR、质谱等波谱学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间二聚没食子酰甲酯和对二聚没食子酰甲酯的混合物(4)、间二聚没食子酰乙酯和对二聚没食子酰乙酯的混合物(5)、5-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甲酯(6)、5-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7)、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8)、3,4-di-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9)、3,5-di-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10)、1,6-di-O-galloyl-β-D-glucose(11)、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5-O-galloylhamamelos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锥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荔枝皮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小丽 黄永林 +1 位作者 王亚凤 李典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研究荔枝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Butly-650C、Toyopearl WH-40F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荔枝皮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 目的:研究荔枝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Butly-650C、Toyopearl WH-40F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荔枝皮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新鲜荔枝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柯伊利叶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manghaslin(4)、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5)、(+)没食子儿茶素(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cinnamtannin B-1(8)、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9)、(+)-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10)、香草酸(11)、3,4,3',4'-四羟基联苯(12)、它乔糖苷(13)、异它乔糖(14)。结论:其中,化合物1-7、9-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化学成分 黄酮 多酚 木脂素
下载PDF
瓦山锥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亚凤 李思雯 +2 位作者 何瑞杰 阳丙媛 黄永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99-1505,共7页
研究瓦山锥(Castanopsis ceratacantha)叶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综合采用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Diaion HP20SS等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瓦山锥叶子8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 研究瓦山锥(Castanopsis ceratacantha)叶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综合采用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Diaion HP20SS等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瓦山锥叶子8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瓦山锥叶子中的特征化化合物进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筛选。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已从瓦山锥叶子80%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在此研究基础上继续从瓦山锥叶子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瓦隆酸双内酯(4)、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5)、长梗马兜铃素(6)、木麻黄鞣亭(7)、praecoxin A(8)、栗木素(9)、栎木素(10)、chinquapinic acid(11)、栎木鞣花素(12)、栗木鞣花素(13)、castacrenin D(14)、山奈酚(15)、异槲皮素(16)、aviculin(17)。所有化合物皆为首次从瓦山锥植物中分离得到,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4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他化合物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山锥 化学成分 单宁 结构鉴定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