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春星 邹梦婕 +1 位作者 朱少亮 董小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202-0206,共5页
对手术室行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患者在原有护理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分析及探讨增加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一共选取56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23年6月-2023年9月。将56例患者分... 对手术室行腹腔镜肝癌切除的患者在原有护理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分析及探讨增加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一共选取56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23年6月-2023年9月。将56例患者分为两个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个患者。对照组按照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保温护理。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增加保温护理措施,可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手术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病人术后复苏、同时降低手术所致应激反应,让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更加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保温护理 腹腔镜肝癌切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叶彬 朱少亮 +2 位作者 何思明 王钊 石昶霖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FNH患者(肝FNH组)及54例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FNH患者(肝FNH组)及54例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与肝FNH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特征单独鉴别诊断肝FNH和HCC的价值。结果肝FNH组中心瘢痕、扩散加权成像低信号、动态强化方式(快进慢出)、肝胆期中心低或高信号伴外周高信号的比例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高于HC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强化方式(快进慢出)、肝胆期中心低或高信号伴外周高信号、ADC值升高与肝FNH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强化方式(快进慢出)、肝胆期中心低或高信号伴外周高信号、ADC值鉴别诊断肝FNH和H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64、0.810,三者鉴别诊断效能相当。结论Gd-EOB-DTPA增强MRI的动态强化方式(快进慢出)、肝胆期中心低或高信号伴外周高信号及ADC值可有效鉴别肝FNH和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钆塞酸二钠 核磁共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术前超声造影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价值及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建荣 钟敬涛 +7 位作者 刘天奇 杜阳春 韦所苏 殷舞 凌冰 唐耘天 黄永塔 董小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HCC)的价值及最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13-10~2018-10经术后常规病理确诊的164例HCC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CD34染色观察VETC癌巢型、非癌...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HCC)的价值及最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13-10~2018-10经术后常规病理确诊的164例HCC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CD34染色观察VETC癌巢型、非癌巢型HCC形态学特点。统计癌巢型与非癌巢型HCC发生癌旁转移的比例。随访VETC癌巢型与非癌巢型HCC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分析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对VETC癌巢型HCC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的影响。分析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VETC癌巢型HCC的价值。结果164例HCC中,VETC癌巢型HCC占40.24%(66/164),其癌旁转移发生率为30.30%(20/66),显著高于非癌巢型HCC的10.20%(10/98)(P<0.05)。VETC癌巢型HCC和非癌巢型HCC术后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53.33%和36.90%。在VETC癌巢型HCC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可显著降低HCC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P<0.05)。术前超声造影诊断VETC癌巢型HCC的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91.84%,准确率为87.80%,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4,P=0.000)。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VETC癌巢型HCC的灵敏度为93.94%,特异度为91.84%,准确率为92.68%,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49,P=0.000)。结论术前超声造影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可有效诊断VETC癌巢型HCC,解剖性肝切除是癌巢型HCC患者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 超声造影 冰冻切片 复发
下载PDF
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建荣 刘天奇 +1 位作者 郑树森 董小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6期529-533,共5页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更易发生转移,转移效率更高,术后更易复发,预后更差。该文对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分型、分子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评价和介绍,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对该类肝癌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元元 梁斌 +1 位作者 董小锋(综述) 刘天奇(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9期942-945,共4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晚期SHPT患者常出现耐药现象,需要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手术可以明显缓解SHPT患者的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S...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晚期SHPT患者常出现耐药现象,需要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手术可以明显缓解SHPT患者的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SHPT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甲状旁腺全切术、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甲状旁腺全切术+自体移植术等,但对于各种术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意见。该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SHPT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功能衰竭 甲状旁腺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手术技术及疗效介绍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斌 陈元元 +3 位作者 董小锋 姚思扬 黄顺荣 刘天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介绍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分析其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17-03~2017-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施行的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各1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介绍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分析其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17-03~2017-1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施行的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各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介绍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和腹腔镜保脾胰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分别为409 min、486 min、251 min和150 ml、200 ml、200 ml。随访31~39个月均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胰腺区段切除术在手术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是一种创伤小、能更大程度保护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但需要熟练的手术团队在有经验的临床中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区段切除术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腹腔镜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留置IDDS对术后复发的防治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栋 赫军 +2 位作者 罗建强 梁中骁 黄宇 《医学文选》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定期经肝血管化疗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1 4例 ,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后分为经周围静脉化疗组 86例和经肝血管埋置全埋植式给药装置 (IDDS)化疗组 1 2 8例 ,两组术后定期化疗 ,观...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定期经肝血管化疗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1 4例 ,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后分为经周围静脉化疗组 86例和经肝血管埋置全埋植式给药装置 (IDDS)化疗组 1 2 8例 ,两组术后定期化疗 ,观察其半年、1年、2年、3年的复发率。结果 IDDS化疗组的 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 2 4 . 2 2 %、35. 94 %、5 9 .38%,明显低于周围静脉组的 37 .2 0 %、5 5 . 81 %、82 . 5 6 %(P <0 . 0 5 ) ,而且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动脉插管组和门静脉插管组 (P <0 . 0 5 )。结论 肝癌切除术中肝血管埋置IDDS ,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有实用价值 ,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插管组或门静脉插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全埋植式给药装置 灌注化疗
下载PDF
胰腺手术方式与胰腺区段切除术
8
作者 梁斌 刘天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1095-1098,共4页
胰腺肿瘤手术方式传统上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左侧胰腺切除术,其缺点是手术范围大、切除的器官及组织多、创伤大、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大。近年来,保留器官组织和功能的胰腺区段切除术越来越多地被开展应用,其优点是手术范围小、切除的... 胰腺肿瘤手术方式传统上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左侧胰腺切除术,其缺点是手术范围大、切除的器官及组织多、创伤大、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大。近年来,保留器官组织和功能的胰腺区段切除术越来越多地被开展应用,其优点是手术范围小、切除的器官及组织少、创伤小、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小。该文结合相关文献及笔者团队的经验,总结胰腺肿瘤传统手术方式的缺点和胰腺区段切除术的优点、适应证及尚需要解决的问题,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胰腺区段切除术的认识,以促进该术式在临床中的规范应用,从而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左侧胰腺切除术 胰腺区段切除术
下载PDF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高新 杨建荣 +7 位作者 王程 练湛雄 梁斌 刘朝锋 邓享强 罗扬 黄沃宁 邓李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肌骨超声引导刃针与传统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前后神经根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 目的探讨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肌骨超声引导刃针与传统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前后神经根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脱落5例,最终纳入55例;B组脱落7例,最终纳入53例。A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治疗,B组采用传统刃针治疗。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患侧神经根损伤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000 Hz、250 Hz、5 Hz检测条件下,两组患者治疗前C_(6)、C_(7)、C_(8)患侧感觉神经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C_(6)、C_(7)、C_(8)感觉神经功能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A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结果等级较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能够客观地评估神经根的损伤程度,对指导后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 肌骨超声 刃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前白蛋白之比对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彭梓钰 王开元 +2 位作者 黄薇如 朱少亮 彭宁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0249-0253,共5页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血清前白蛋白之比(PTPR)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87例H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血清前白蛋白之比(PTPR)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87例H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通过ROC曲线比较各因素对于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应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累积复发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累积复发率的差异。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PTPR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PTPR(P0.045)、肿瘤大小(P0.001)、肿瘤包膜完整程度(P0.041)、肿瘤病理分级(P0.043)是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组成的模型的AUC最大,为0.692(95%CI:0.629-0.755;P<0.001)。PTPR低值组的2年累积复发率为31.9%,高值组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前高PTPR与女性(P<0.001)、肿瘤>5cm(P<0.001)、2年内复发(P0.005)、HBsAg(+)(P0.003)、AFP>20ng/mL(P0.020)有关。结论 PTPR是HCC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由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组成的预测模型对于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前白蛋白 肝癌切除术 早期复发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董小锋 杨建荣 +1 位作者 李朋洋 钟敬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06-408,共3页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位于肿瘤下游的第一站淋巴结, 也被称为前哨淋巴结, TDLN内免疫微环境改变引起免疫细胞活性的变化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活性及远处转移能力。免疫治疗目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TDLN内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位于肿瘤下游的第一站淋巴结, 也被称为前哨淋巴结, TDLN内免疫微环境改变引起免疫细胞活性的变化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活性及远处转移能力。免疫治疗目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TDLN内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就TDLN内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进展进行总结, 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淋巴结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肝脏基础疾病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孔凡彪 杨建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影响肝转移的各种因素也成为结直肠癌的研究热点。肝脏自身基础疾病不仅影响肝脏的功能,而且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本文结合目前研究热点和进展,主要对肝...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影响肝转移的各种因素也成为结直肠癌的研究热点。肝脏自身基础疾病不仅影响肝脏的功能,而且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本文结合目前研究热点和进展,主要对肝脏基础疾病,如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原文传递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黄薇如 李泽林 +2 位作者 廖迎阳 朱少亮 彭宁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56-0061,共6页
探讨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肝细胞癌(HCC)患者在根治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8年01月~2020年07月期间住院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 探讨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肝细胞癌(HCC)患者在根治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8年01月~2020年07月期间住院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98例HCC患者,分别比较不同PNI、NLR与HCC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 PNI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BVDNA定量、AFP、BCLC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NLR组在性别、肿瘤大小、MVI、BCLC分期、术中出血量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低PNI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显著差于高PNI组(P=0.003),高NLR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差于低NLR组(P<0.0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50岁、肿瘤≥5cm、肿瘤个数≥2个、有MVI、BCLC分期B期、术前AFP≥20、PNI<47.00、NLR≥2.295是影响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NI和NLR是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47.00、2.295可分别作为PNI、NLR的最佳分界值,对评估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癌根治切除术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术后早期复发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通过整合素α5β1调控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阳性肝细胞癌的癌巢转移 被引量:17
14
作者 董小锋 钟敬涛 +3 位作者 刘天奇 陈元元 唐耘天 杨建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4-66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VETC)阳性型肝细胞癌癌巢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72例肝细胞肝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CD3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染色观察VETC癌巢在原发灶、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中的形态学表现,观察VETC癌巢血行转移的... 目的探讨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VETC)阳性型肝细胞癌癌巢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72例肝细胞肝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CD3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染色观察VETC癌巢在原发灶、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中的形态学表现,观察VETC癌巢血行转移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与VETC癌巢形成密切相关的分子蛋白,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整合素α5(integrinα5)、整合素β1(integrinβ1)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ng-2/integrinα5β1蛋白对内皮细胞、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integrinα5β1蛋白对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收集的肝癌标本中,VETC(+)肝癌27例(27/72),其中3例存在胆管癌栓,5例存在门静脉癌栓,3例同时存在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VETC(+)肝癌能够以癌巢的形式发生门静脉、胆管及肝内转移,并保留完整的VETC癌巢结构。Ang-2、integrinα5、integrinβ1可过表达于VETC(+)肝癌癌巢的肿瘤细胞、内皮细胞;COX-2仅高表达于VETC(+)肝癌癌巢的肿瘤细胞。Ang-2可促进肝癌细胞(121±12比186±11,P<0.01)、内皮细胞的迁移(81±7比163±14,P<0.01)。整合素α5β1的激活拮抗剂ATN-161可有效降低Ang-2促肝癌细胞(185±10比135±9,P<0.05)、内皮细胞(156±14比103±6,P<0.05)的迁移能力。ATN-161可显著降低Ang-2对肝癌细胞、内皮细胞FAK蛋白的磷酸化激活。结论VETC(+)肝癌可以癌巢形式发生整体转移,具有特异性的调控蛋白,Ang-2/α5β1/FAK是VETC(+)肝癌癌巢转移治疗中的潜在蛋白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 血管生成素-2 整合素
原文传递
手术方式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小锋 钟敬涛 +1 位作者 刘天奇 杨建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5-637,共3页
肝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外科手术依然是实现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而术后的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肝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外科手术操作中肝肿瘤受压后,可导致肿瘤细胞沿着破损的血... 肝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外科手术依然是实现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而术后的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肝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外科手术操作中肝肿瘤受压后,可导致肿瘤细胞沿着破损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发生转移;全肝血流阻断中使用Pringle手法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降低肝脏的免疫防护功能,引起肿瘤复发;断肝过程中作为物理屏障的正常肝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破坏,会引起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文章将肝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的关系进行初步阐述与总结,以期为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手术 复发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通过微小RNA-199a-5p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若琪 杨永裕 +3 位作者 肖旺 陈俊璋 阚和平 黄书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69-2973,共5页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通过微小RNA-199a-5p(miR-199a-5p)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方法 将HepG2.2.15细胞标记为空白对照组;根据恩替卡韦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低剂量实验组(10μmol·L^(-1)ETV)、中剂量实验组(20μmol·L...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通过微小RNA-199a-5p(miR-199a-5p)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方法 将HepG2.2.15细胞标记为空白对照组;根据恩替卡韦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低剂量实验组(10μmol·L^(-1)ETV)、中剂量实验组(20μmol·L^(-1)ETV)、高剂量实验组(30μmol·L^(-1)ETV);miR-199a-5p, anti-miR-199a-5p、anti-miR-con、miR-con转染至HepG2.2.15细胞,分别标记为miR-199a-5p组、anti-miR-199a-5p组、anti-miR-con组、miR-con组,转染后anti-miR-199a-5p组、anti-miR-con组继续用30μmol·L^(-1)的ETV进行培养,分别标记为ETV+anti-miR-199a-5p组、ETV+anti-miR-con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epG2.2.15细胞中miR-199a-5p的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高剂量实验组、ETV+anti-miR-con组、ETV+anti-miR-199a-5p组细胞HBsAg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06,0.25±0.03,0.24±0.04和0.71±0.07;HBeAg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7±0.08,0.33±0.03,0.35±0.04和0.72±0.06;HBV DNA含量分别为(412 541.22±349.13),(201 211.33±200.45),(211 034.25±189.97)和(303 321.21±250.27)U·mL^(-1);HBsAg含量分别为(16.32±1.44),(4.12±0.38),(3.99±0.54)和(11.38±1.26)U·mL^(-1);HBeAg含量分别为(9.07±0.77),(3.49±0.33),(3.52±0.49)和(7.89±0.61)S·CO^(-1);以上指标,空白对照组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高剂量实验组与ETV+anti-miR-199a-5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恩替卡韦通过miR-199a-5p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微小RNA-199a-5p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