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的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玉金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将2008年6月和2009年4月各月连续15天输液的前100例次(各1 500例次)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选派7名输液室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来完成。传统组在配药室前设接待窗口连续接... 目的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将2008年6月和2009年4月各月连续15天输液的前100例次(各1 500例次)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选派7名输液室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来完成。传统组在配药室前设接待窗口连续接单,病人交单后自己找空位坐好等候注射护士前往输液,由2名护士负责接单和配药;4名护士负责推车至病人座位前输液,其间或协助巡视班接瓶、拔针等;1名护士负责巡视等。改进组则尝试应用电脑排队系统,病人在门口自动取号排队,接待班在门口根据配药进度分批接单,接单后病人即可进入"静脉穿刺区"等候输液,输上液体的病人由巡视护士护送到座位上继续输液;接待、配药、注射和巡视各班人员配置是1∶2∶2∶2。比较两组每天各完成100例次静脉输液(输上液体为准)所用的平均时间、差错失误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进组完成100例次所用平均时间(78.2±7.5)min,少于传统组的(108.2±8.6)min(P<0.05);总差错失误率0.4%,低于传统组的3.2%(P<0.01);患者满意度95.6%,高于传统组的91.3%(P<0.01)。结论改进门诊输液室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输液等候时间及差错失误,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输液 工作流程
下载PDF
双因素理论在门诊输液室分组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玉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8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门诊输液室分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输液室护理工作进行再设计,在实行分组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双因素理论指导劳务费分配。结果实施分组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5.83%)高于实施前(89.17%),实施后护理投...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门诊输液室分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输液室护理工作进行再设计,在实行分组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双因素理论指导劳务费分配。结果实施分组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5.83%)高于实施前(89.17%),实施后护理投诉发生率(0.0005%)低于实施前(0.004%),患者等候时间从实施前的(18.43±8.12)min缩短到实施后的(9.21±6.2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双因素理论引入门诊输液室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从而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门诊输液室 分组管理
下载PDF
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的方法
3
作者 杨玉金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6期522-522,523,共2页
由于输液患者多、环境拥挤、嘈杂和疾病的原因,患者及家属情绪复杂,加上输液室工作繁忙,护士每天重复着“接单、配药、穿刺”等单调的操作,以不发生差错和穿刺时能一针见血为工作目标,而忽略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因而投诉事件频频... 由于输液患者多、环境拥挤、嘈杂和疾病的原因,患者及家属情绪复杂,加上输液室工作繁忙,护士每天重复着“接单、配药、穿刺”等单调的操作,以不发生差错和穿刺时能一针见血为工作目标,而忽略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因而投诉事件频频发生。为此,我科从2007年10月开始就如何减少投诉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发现采用以下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输液患者投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 护理投诉
下载PDF
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艳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1期275-276,共2页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的情况,探讨其表达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90例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选取90例病房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 目的观察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的情况,探讨其表达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90例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选取90例病房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观察对象的情况,比较不同工作年限的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与观察对象的工作年限有关。观察组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存在着自尊感低下、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差,而且其与工作年限有关,临床中应积极开展此方面的治疗及干预,对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室 护理 自尊 领悟社会支持 对照研究
下载PDF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人文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田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门诊 静脉输液 人性化 护理
下载PDF
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田文 《医学文选》 2006年第2期261-262,共2页
静脉输液不仅用于给药,还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目前门诊静脉输液的数量明显增加,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本人工作十多年来,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初步总结... 静脉输液不仅用于给药,还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等,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目前门诊静脉输液的数量明显增加,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本人工作十多年来,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初步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治疗 安全问题 门诊 补充水分 其对策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玉金 《中国临床护理》 200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患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运用循证的方法 ,对害怕输液的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后的2007年全年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实施前2006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患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运用循证的方法 ,对害怕输液的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后的2007年全年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实施前2006年的88.1%提高到95.8%。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静脉内输注 儿童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8
作者 田文 邢淑文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静脉输液外渗 原因预防 老年患者 急危病人 临床治疗 液体外渗 护理纠纷 老年人
下载PDF
四指横向按压法在老年患者输液拔针后的应用
9
作者 杨玉金 《中国临床护理》 2009年第4期262-262,270,共2页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的按压方法,以预防或减少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导致出血或皮下淤血。方法选择2008年6月在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2d以上的老年患者5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首日采用传统的单指或双指按压法;次日采用四...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的按压方法,以预防或减少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导致出血或皮下淤血。方法选择2008年6月在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2d以上的老年患者5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首日采用传统的单指或双指按压法;次日采用四指横向按压法,分别观察患者皮下淤血情况。结果采用四指横向按压法,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明显低于传统的单指或双指按压法,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指横向按压法,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拔针后皮下淤血,有效地保护血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拔针 按压方法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玉金 罗飞云 孔磊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2-533,共2页
目的调查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本院门诊输液室78名护士的职业接触情况。结果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患者血液、安瓿割伤和针刺伤等,其中以接触患者... 目的调查门诊输液室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本院门诊输液室78名护士的职业接触情况。结果门诊输液室护士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患者血液、安瓿割伤和针刺伤等,其中以接触患者血液和安瓿割伤最多见,分别占55.23%和41.18%。本组护士在过去1年内血源性传染病危险因素发生率为100%,有93.59%的人接触过患者血液;有78.21%的人被安瓿割伤过;针刺伤发生率为23.08%,发生针刺伤后仅44.12%上报医院,其余上报率为零加强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是减少护士职业接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 血源性传染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门诊输液室职业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玉金 罗飞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调查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门诊输液室24名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0.00%;近1年内有95.83%的人接触过患者的血液,91.67%的人有安瓿... 目的调查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门诊输液室24名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0.00%;近1年内有95.83%的人接触过患者的血液,91.67%的人有安瓿割伤史,针刺伤发生率为45.83%;针刺伤后仅有7.4%上报医院。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报告率低,存在职业安全风险;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 职业安全 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4只制作模型后,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16)4个观察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核素骨显像(ECT)方法,对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无差异性(P>0.05):T0、T4、T8、T16实验侧骨内压明显增高,双侧有差异性(P<0.01)。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T0与T4、T0与T8、T0与T16、T4与T8、T8与T16均无差异性(P>0.05),T4与T16有差异性(P<0.05);(2)核素骨显像:T0、T4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8、T16实验侧核素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16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T0与T8、T0与T16、T4与T16、T8与T16、T4与T8均有差异性(P<0.05),而T0与T4无差异性(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远侧骨干 骨内压 骨血流 骨代谢
下载PDF
~99Tc^m-MDP骨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骨血流和代谢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对其股骨远端骨血流和代谢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兔左侧后肢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 骨水泥(PMMA),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 目的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对其股骨远端骨血流和代谢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兔左侧后肢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 骨水泥(PMMA),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模型。将24只实验兔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_0)、术后4周(T_4)、术后8周(T_8)、术后16周(T_(16))4组,每组6只。对模型兔双侧后肢股骨行动态(血流相)和静态(骨相)显像,选取双侧后肢股骨远端相同的感兴趣区(ROI),算出实验侧/对照侧放射性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T_0、T_4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_8、T_(16)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_(16)组最高;实验侧/对照侧各时间段放射性比值比较:T_0与 T_8、T_0与 T_(16)、T_4与 T_(16)、T_8与 T_(16)、T_4与 T_8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均<0.05),而 T_0与 T_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动态显像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血供和代谢状况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局部血流
下载PDF
骨水泥阻塞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4-697,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实验兔分成4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而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8只采取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制作骨...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实验兔分成4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而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8只采取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4(T4)、8(T8)和16周(T16)3个观察组。对正常对照和模型动物实验侧股骨远端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透射电镜方法进行组织结构观察。[结果](1)HE染色: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滑膜组织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关节软骨破坏,骨组织结构损害,滑膜组织增生、肿胀。(2)甲苯胺蓝染色:造模16周关节软骨全层失染。(3)免疫组化:①Ⅱ型胶原:造模16周软骨细胞染色阳性。②TGF-β1:造模16周软骨细胞染色阳性,关节滑膜细胞染色阳性。(4)透射电镜:关节软骨和骨细胞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部分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崩解。[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导致股骨远端血循环障碍,骨内压升高,持续骨内高压加重了股骨远端的缺血缺氧状态,使股骨远端骨代谢发生紊乱,最终造成股骨远端骨、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了退变或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内高压 远侧关节 退变或坏死
下载PDF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85-2788,共4页
背景: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骨腔内的植入必然涉及受区骨髓腔的长期闭塞和髓内血管的破坏,由此而产生的髓内压和血流的变化是材料本身的影响所致,很有研究价值。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 背景: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骨腔内的植入必然涉及受区骨髓腔的长期闭塞和髓内血管的破坏,由此而产生的髓内压和血流的变化是材料本身的影响所致,很有研究价值。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摸球法取24只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由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提供。方法: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采用髋后外方入路,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扩髓(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沙布条沾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为髓腔塞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待10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继续填入调配好呈面团状骨水泥,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将24只模型组兔再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4,8,16周4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主要观察指标:①使用生理测压仪,测量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并进行比较。②采用核素骨显像方法,对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差异不显著(P>0.05);各时间点实验侧骨内压高于对照侧(P<0.01)。模型组对照侧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术后4周高于术后16周(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核素骨显像:术后当天及术后4周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术后8,16周实验侧均超过对照侧,术后16周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除术后当天及术后4周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人工关节 远侧骨干 骨内压 骨血流
下载PDF
模拟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1743-1745,共3页
目的为研究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股骨远端的影响提供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兔特殊的解剖结构,采用不打断股骨颈,用器械直接充填骨水泥的方法,建立单纯以PMMA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结果从大体解剖和X线摄片结... 目的为研究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股骨远端的影响提供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兔特殊的解剖结构,采用不打断股骨颈,用器械直接充填骨水泥的方法,建立单纯以PMMA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结果从大体解剖和X线摄片结果来看,骨水泥骨髓腔内充填良好,股骨中段以上完全阻塞,完全达到了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目的。结论该办法成功模拟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制作了骨水泥阻塞中段以上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人工关节 远侧骨干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宏宇 安洪 +3 位作者 梁斌 李荣祝 田文 韦敏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1期8389-8393,共5页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选用2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6~3.5kg,实验动物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16#上颌窦穿刺针(外径1.6mm,内径1.05mm,长80mm)、日本Olympus公司光学显微镜(BH-2型,LM)、日本Hitachi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600,SEM)。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摸球法取18只实验兔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实验兔麻醉后,采用髋后外方入路,根据兔存在第3转子这个特殊的解剖结构,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用自制的大小合适、粗细不同的髓腔锉反复扩髓后(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纱布条蘸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持续手工搅拌,待聚合至面团状态后使用,为避免骨水泥填入股骨骨髓腔后深度无法控制,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成髓腔大小塞状物,用器械轻轻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作为髓腔塞,待10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再将其重新调配好呈面团状骨水泥,用器械填入股骨髓腔内,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分别于术后4,8及16周取材观察,每次取6只,对照组直接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两组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学观察结果。②透射电镜下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滑膜组织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后16周关节软骨破坏,骨组织结构损害,滑膜组织增生、肿胀;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造模后16周实验兔关节软骨全层失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造模后16周软骨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关节滑膜细胞及软骨细胞TGF-β1染色阳性。②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和骨细胞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部分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崩解。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导致股骨远端血循环障碍,使股骨远端骨代谢发生紊乱,最终造成远侧关节骨、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或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人工关节 骨内高压 远侧关节
下载PDF
不同浓度葡萄糖喂服对减轻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灵 罗飞云 文丽娜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喂服对减轻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 240例需静脉穿刺的婴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0例,观察1组静脉穿刺前吮吸5%葡萄糖液,观察2组吮吸25%葡萄糖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静脉穿刺前不采用任何缓解疼痛的措...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喂服对减轻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 240例需静脉穿刺的婴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0例,观察1组静脉穿刺前吮吸5%葡萄糖液,观察2组吮吸25%葡萄糖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静脉穿刺前不采用任何缓解疼痛的措施。观察3组婴儿静脉穿刺过程的疼痛程度、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及观察2组疼痛程度较低,血氧饱和度较高(P<0.05);观察2组心率较低(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的疼痛程度、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吮吸5%或25%的葡萄糖液均可降低婴儿静脉穿刺时所致疼痛,且两种方法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葡萄糖液 疼痛 婴儿
下载PDF
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飞云 陈远华 杨玉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在门诊连续输液2 d以上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日输液者149例为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日输液者143例为对照... 目的观察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在门诊连续输液2 d以上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日输液者149例为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日输液者14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家属满意度、护士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婴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比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用于婴儿穿刺疼痛管理中,既缓解了婴儿的操作性疼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强了护士对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管理意识,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静脉穿刺 疼痛管理 婴儿
下载PDF
多重护理干预模式在婴儿浅静脉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飞云 傅桂芬 +2 位作者 陈娟带 文丽娜 李灵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护理干预模式在婴儿浅静脉穿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例门诊输液婴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家属面对面抱婴儿+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观察2组(家属面对面抱婴儿+婴儿用奶瓶吮吸5%葡萄糖液+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对照组(传统平... 目的探讨多重护理干预模式在婴儿浅静脉穿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例门诊输液婴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家属面对面抱婴儿+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观察2组(家属面对面抱婴儿+婴儿用奶瓶吮吸5%葡萄糖液+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对照组(传统平卧位穿刺法),每组80例。比较三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家属满意度。结果三组婴儿的总体FLACC评分、操作时间、家属满意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FLACC评分、操作时间少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P<0.05),观察2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P<0.05);三组婴儿的总体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减少婴儿浅静脉穿刺中疼痛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护理干预 婴儿 浅静脉穿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