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急性胆源性腹痛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家恩 苏中 蔡卓冶 《淮海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辅助下胆源性腹痛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胆源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必要时4 h后可重复1次.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加山莨菪碱静... 目的 探讨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辅助下胆源性腹痛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胆源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必要时4 h后可重复1次.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加山莨菪碱静脉滴注,2组均连用3 d,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42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0.5%;对照组38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3.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观察组16.0%,对照组为28.0%.但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胆源性腹痛具有止痛迅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腹痛 地塞米松 辅助疗法
下载PDF
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少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7期176-176,178,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降血压、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偏瘫肢体中药涂擦及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肢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得更显著;观察组患肢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中药涂擦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涂擦 早期康复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促排气方法的探讨
3
作者 陈燕慧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及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采用温水足浴联合按摩,B组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C组采用开塞露注肛,并将3组术后...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及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采用温水足浴联合按摩,B组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C组采用开塞露注肛,并将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宫底高度进行比较。结果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中药排气汤口服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采用中药排气汤口服组产后72 h宫高低于温水足浴联合按摩组及开塞露注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产妇术后排尿、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其它方法相比,温水足浴联合按摩可明显促进肛门排气,而中药排气汤口服可较好促进子宫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排气方法 温水足浴 中药排气汤 开塞露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潘庆登 陈志强 +4 位作者 黄永康 陆智东 何岳 钟丽娟 何传雄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并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LDL、TG和HDL多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平均年龄(72.20±11.12)岁,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9,P〈0.01);且血清TC、TG和LDL分别为(5.38±1.41)、(1.63±0.91)和(3.56±1.18)mmol/L,也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5、2.785、5.261,P均〈O.01),而两组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I.571,95%CI:1.116±2.212)、年龄≥65岁(0尺=3.116,95%CI:2.201~4.410)、高血压(0R=1.699,95%Ch1.184-2.438)、LDL≥3.3mmol/L(DR=1.779,95%Ch1.161~2.726)和TG≥1.8mmol/L(0R=1.575,95%CI:1.064~2.333)5种因素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结论男性、年龄≥65岁、高血压、LDL≥3.3mmol/L和TG≥1.8mmol/L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