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新设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即时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永斌 吴海标 +2 位作者 何玮 陈明明 班英平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新设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风池穴治疗,均留针30min,出针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 目的:观察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新设穴治疗,对照组以针刺风池穴治疗,均留针30min,出针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即时颈痛程度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针刺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即时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有显著的即时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疼痛针刺 新设穴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施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小霞 范建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cerebral palsy,CP)的施治规律。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获取2000-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文献,建立研究文献数据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篇,随机分组对照观...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cerebral palsy,CP)的施治规律。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获取2000-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文献,建立研究文献数据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篇,随机分组对照观察22篇(51.16%);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共采用14种;2~5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者38篇(88.37%);针刺频次为1次/d者32篇。头针9篇(36%)、体针11篇(68.75%),在排序前13位的主穴中,头部用穴6个(46.15%)。结论2~4组主穴交替使用,针刺频次以2次,d为佳,为了弥补治疗CP针刺频次和留针时间的不足,建议将针刺疗法和耳穴贴压疗法结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针灸疗法 中医药学文献
原文传递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朱琏新设穴反应点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永斌 潘小霞 +4 位作者 吴海标 何玮 陈明明 石世梁 周文功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1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朱琏新设穴反应点在项痹病患者中的表现形式,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该穴治疗项痹病提供选穴依据。方法:将90例项痹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非项痹病患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双侧新设穴的形态学改变和痛阈改变,包括新... 目的:探讨朱琏新设穴反应点在项痹病患者中的表现形式,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该穴治疗项痹病提供选穴依据。方法:将90例项痹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0例非项痹病患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双侧新设穴的形态学改变和痛阈改变,包括新设穴体表皮肤色泽改变、皮肤局部凹陷或隆起、皮下硬结、压痛等指标,统计2组阳性反应的例数,比较2组阳性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两侧出现穴位皮肤隆起、皮下硬结、指按压痛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新设穴体表形态学改变阳性率观察组为50. 0%,对照组为6. 7%;新设穴痛阈改变阳性率观察组为91. 1%,对照组为11. 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项痹病患者新设穴体表阳性反应敏感性增加,穴位存在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新设穴 反应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