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技术在放射科的作用和现代影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启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4期196-196,198,共2页
目前应用于临床中的现代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CT、DSA、MRI、PET和USG等,近年来我国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优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能为医师进一步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目前应用于临床中的现代影像诊断技术主要包括CT、DSA、MRI、PET和USG等,近年来我国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优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能为医师进一步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这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的放射性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肿瘤的放射治疗需要依靠对肿瘤的定位及对肿瘤大小的判断。由此可见,影像学技术在放射科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技术 放射科 影像学质量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MSCT及MRI影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蒋洪春 曹林德 张建梅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8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MSCT及早期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典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的24例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和脊柱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MSCT发现骶髂关节炎19例,其中I级11例,Ⅱ级8例,阴性5例;MRI...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MSCT及早期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典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的24例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和脊柱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MSCT发现骶髂关节炎19例,其中I级11例,Ⅱ级8例,阴性5例;MRI检查发现脊柱炎(Romanus病灶)13例,Anderson病灶1例。结论 MSCT与MRI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炎及早期脊柱炎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孤立性颅骨转移瘤19例影像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林德 唐勇 +1 位作者 彭湘辉 张征军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转移 孤立性颅骨转移瘤
下载PDF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附3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宾精文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18-1220,F0002,共4页
关键词 骨肿瘤 平滑肌肉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颅高压脑死亡的CTA影像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鸿 曹林德 +2 位作者 陈卫平 彭湘晖 杨文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急性颅高压通常由重度脑损伤及大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引起,在临床上易诱发脑疝及脑干受压而致脑死亡.颅内压监护虽可直接测定颅内压但属有创性检查,且引起颅内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高达7.7%[1],在临床上作为常规监护有诸多不... 急性颅高压通常由重度脑损伤及大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引起,在临床上易诱发脑疝及脑干受压而致脑死亡.颅内压监护虽可直接测定颅内压但属有创性检查,且引起颅内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高达7.7%[1],在临床上作为常规监护有诸多不便.CT平扫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原发病灶及其颅内继发改变,但无法反映血流灌注情况.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我院8例急性颅高压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其特性及共性,旨在提高对高颅压的CTA影像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高压 脑死亡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整改对提高介入放射诊疗人员医院感染认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邹连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目的 调查了解医院介入放射诊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为有效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12月的125名介入放射诊疗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及采样监测等方式,对上述... 目的 调查了解医院介入放射诊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为有效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12月的125名介入放射诊疗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及采样监测等方式,对上述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分析比较整改前后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度以及介入放射室环境细菌学的调查情况。结果 整改后,介入放射人员的感染知识问卷的正确率高于整改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后放射介入室的环境细菌学的各种调查采样的合格率明显升高,与整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放射诊疗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 感染 认知 整改
下载PDF
肺癌早期诊断的影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启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0期5-6,共2页
肺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比较高,对人类的健康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癌症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诊断肺癌通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导致诊断延误,且由于患者自身或医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误诊率也较... 肺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比较高,对人类的健康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癌症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诊断肺癌通常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导致诊断延误,且由于患者自身或医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误诊率也较高,相关数据显示近80%的肺癌患者由于早期无特性性表现,在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癌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有所提高,为肺癌的及早确诊及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就肺癌早期影像诊断的相关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影像诊断技术 研究发展
下载PDF
肋骨DR摄影管电压对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及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祖生 《系统医学》 2017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肋骨DR摄影管电压对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电压。方法对2016年7—10月来该院做肋骨DR摄影的成年患者90例进行分组,随选以65 k V自动曝光控制(以下简称自控)已摄影的正位肋骨片30例,随选30例胸外伤患者以80 k V... 目的分析肋骨DR摄影管电压对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电压。方法对2016年7—10月来该院做肋骨DR摄影的成年患者90例进行分组,随选以65 k V自动曝光控制(以下简称自控)已摄影的正位肋骨片30例,随选30例胸外伤患者以80 k V用肋骨窗自控拍摄正位肋骨片,随选30例非外伤患者以100 k V用肋骨窗自控拍摄常规胸片,对前述3组的影像质量和曝光量(m 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5 k V组肋骨显示较好但曝光量较大(14.3~56.2 m As),80 k V组能使肋骨较好地显示且曝光量较小(3.4~12.6 m As),其曝光量(m As)比65 k V组减少约69.2%,100 k V组肋骨显示欠佳但曝光量最小(1.2~3.2 m A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 V组为最佳选择。结论可选择75~85 k V肋骨窗自控进行胸部肋骨摄影,既能保证影像质量,又能大大降低受检者的曝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数字化X线摄影 管电压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自动曝光控制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与脑脊液流速及颈部大血管血液流速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建梅 彭湘晖 +3 位作者 刘运昌 罗婉莹 黄光仪 杨旭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采集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经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进行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数据,分析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与脑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广... 目的:采集脑小血管疾病患者经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进行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数据,分析脑脊液的流量、搏动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搏动与脑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40例经头颅磁共振诊断为脑小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认知损害分为损害组(n=14)、无损害组(n=26)。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上下峰流速、颈部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以及舒张期末血液流速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无损害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上峰速度为(6.85±2.03)cm/s,显著高于损害组的(4.62±2.27)cm/s(P<0.01);无损害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下峰速度为(6.02±1.48)cm/s,显著高于损害组的(4.14±1.35)cm/s(P<0.01)。损害组颈部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以及舒张期末血液流速水平均低于无损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脑小血管疾病与脑脊液流速及颈部大血管血液流速均呈负相关(r=-0.892,P<0.001;r=-0.734,P<0.001)。结论:通过MRI相位对比成像可以监测脑小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的脑脊液及颈部大血管血液的流量和搏动,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和减少脑小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脑脊液流速 颈部大血管 血液流速 相关性
下载PDF
联合检测GFAP、NSE、hs-CRP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其爱 朱文娟 +2 位作者 莫炜明 杨建彬 宾精文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孕母无并发症或内科疾病的出生2~7 d足月新生儿27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均取股静脉血3 m L进行血浆GFAP、...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孕母无并发症或内科疾病的出生2~7 d足月新生儿27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均取股静脉血3 m L进行血浆GFAP、NSE、hs-CRP水平的检测,同期对新生儿NABA评分进行检测,并行MRI检查确定脑损伤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脑损伤组(n=82)和非脑损伤组(n=194)。比较两组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以及NABA评分比较,分析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与新生儿NABA评分和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GFAP、NSE、hs-CRP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结果与非脑损伤组比较,脑损伤组血浆GFAP、NSE、hs-CRP水平均升高,NABA评分则降低(P<0.05)。与脑损伤组NABA评分≥35分患儿比较,脑损伤组NABA评分<35分患儿血浆NSE、hs-CRP、GFAP水平均升高(P<0.05)。新生儿血浆NSE、hs-CRP、GFAP水平与其NABA评分均呈负相关(r=-0.845、-0.887、-0.873,P<0.05),与其脑损伤发生率则呈正相关(r=0.811、0.875、0.82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浆GFAP、NSE、hs-CRP水平评估其脑损伤的准确性均较高,其中以三者联合评估脑损伤的准确性最高。结论新生儿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与其NABA评分和脑损伤均相关,且三者联合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新生儿脑损伤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烯醇化酶 超敏C反应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新生儿 脑损伤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和sCD40L水平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汉华 阳维德 +7 位作者 郑萍 黄晓明 布桂林 苗颖 马小燕 罗秀峰 陈锋 谈礼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4例,入院时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4例,入院时分别进行血清PAPP-A、sCD40L水平检测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PAPP-A、sCD40L水平对冠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304例患者中,CTA检查有易损斑块105例,无易损斑块199例;易损斑块组血清PAPP-A和sCD40L水平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ROC曲线显示:将PAPP-A浓度0.9μg/L作为最佳临界值,诊断冠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87.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将sCD40L浓度8.0 mg/L作为最佳临界值,诊断冠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83.1%,AUC为0.812;两者AU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PP-A>0.9μg/L、sCD40L>8.0 mg/L均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OR=2.49,95%CI:1.15~5.36,P=0.01;OR=1.97,95%CI:1.03~3.16,P=0.03)。结论:PAPP-A和sCD40L水平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指标,且PAPP-A的预测价值优于sCD40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PAPP-A SCD40L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国庆 付鹏 +1 位作者 李爽 杨文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9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89例,单纯随机选取同期无并发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89例,单纯随机选取同期无并发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将23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有9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些因素分别为:血糖控制不良、肺功能不良、全血黏度(低切)、胆固醇、免疫球蛋白IgG、β2微球蛋白、D二聚体、T细胞亚群(CD4++/CD8++活性)、NK细胞活性减少,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的9个变量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血糖控制不良、肺功能不良、β2微球蛋白、T细胞亚群(CD4++/CD8++活性)减少、NK细胞活性减少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控制血糖、改善肺功能状况、降低β2微球蛋白含量、提高T细胞亚群(CD4++/CD8++活性)及NK细胞活性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汉华 阳维德 +7 位作者 郑萍 黄晓明 布桂林 苗颖 马小燕 罗秀峰 陈锋 谈礼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77-2880,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患者327例,临界病变指冠脉造影50%<冠脉直径狭窄...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干预的临床预后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患者327例,临界病变指冠脉造影50%<冠脉直径狭窄<70%,64排冠脉CT检测易损斑块。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组(支架组)与单纯标准药物治疗组(药物组),随访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心梗、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支架组成功随访160例,5例出现MACE;药物组成功随访160例,16例出现MACE,支架组较药物组MACE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3%vs.10%,log-rank检验χ~2=6.62,P=0.01);支架组较药物组死亡、心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5%vs.5.63%,log-rank检验χ~2=4.61,P=0.0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合并易损斑块的处理策略,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标准药物治疗较单纯标准药物治疗可以减少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临界病变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易损斑块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连英 彭俊玲 +2 位作者 文国英 苗颖 刘运昌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CT增强扫描的婴幼儿2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实验组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蝶翼穿刺针穿刺。结果实验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CT增强扫描的婴幼儿2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实验组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蝶翼穿刺针穿刺。结果实验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无穿刺相关不良反应,对照组主要为造影剂渗漏16例(12.70%)和血肿10例(7.94%)。结论在婴幼儿CT增强扫描中静脉留置针穿刺,可降低静脉穿刺的渗漏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血肿和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婴幼儿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渗漏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鸿 杨文 +1 位作者 彭湘晖 李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输尿管非结石病变患者行尿路CT造影(CTU)。对增强延时扫描后输尿管管腔内呈连续性强化者采用血管追踪技术(VTT)后处理。结果:65例患者输尿管不全梗阻,...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输尿管非结石病变患者行尿路CT造影(CTU)。对增强延时扫描后输尿管管腔内呈连续性强化者采用血管追踪技术(VTT)后处理。结果:65例患者输尿管不全梗阻,输尿管全程显影,重建图像质量优异,所见病变经手术或临床追踪证实完全相符。其中32例为输尿管癌,12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末端,盲肠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侵犯输尿管各4例,8例输尿管炎性粘连,5例肾输尿管畸形,病变显示率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CTU检查,当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程度,采用VTT来展示输尿管病变可获得优异的输尿管整体成像,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非结石病变 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追踪
下载PDF
CT表现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鸿 曹林德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64-1565,共2页
关键词 肝脓肿 X线计算机扫描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CBASS序列对三叉神经及血管关系显示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俊玲 布桂林 +1 位作者 宾精文 骆红志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5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显示三叉神经及血管关系的优势,找出最佳的成像序列及方法。方法选90例患者依次采用CBASS序列、FE序列、3D-TOF-FE序列进行检查,评价3种序列在MR图像上三叉神经及血管显示的能力。结果 CBASS与FE序列显示三叉神经图...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显示三叉神经及血管关系的优势,找出最佳的成像序列及方法。方法选90例患者依次采用CBASS序列、FE序列、3D-TOF-FE序列进行检查,评价3种序列在MR图像上三叉神经及血管显示的能力。结果 CBASS与FE序列显示三叉神经图像质量无差异?2=0.128,P>0.05,3D-TOF-FE序列与CBASS、FE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2,P<0.05;?2=6.97,P<0.05;在显示三叉神经方面,CBASS,FE较3D-TOF-F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显示血管方面,CBASS,3D-TOF-FE较FE有统计学意义。CBASS与FE序列在显示三叉神经方面P=1.023>0.05,两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场机CBASS序列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对临床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强 磁共振成像 序列 三叉神经 血管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玲 宁尚峰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758-1759,F0003,共3页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细胞肺癌 诊断
下载PDF
髂内动脉插管化疗治疗盆腔恶性肿瘤38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玲 林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0期49-50,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通过髂内动脉插管介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法对38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行介人治疗,并在灌注后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腹腔积液、患部疼痛得... 目的:回顾性分析通过髂内动脉插管介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法对38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行介人治疗,并在灌注后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腹腔积液、患部疼痛得到缓解。症状明显改善23例,轻微改善9例,效果不明显6例。仅有2例在化疗后出现臀部局部疼痛、红斑和溃破,且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其余36例患者均为正常。结论:髂内动脉插管局部化疗药物灌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缓解症状,缩小肿瘤,延长生存期有一定效果。为不能耐受手术,丧失手术机会或其他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提供了继续治疗的机会,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 介入治疗 盆腔恶性肿瘤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启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73-74,88,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CT扫描结果。结果 b=200,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8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间两两比较,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2.86%,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86.11%。结论 DWI在肝硬化诊断分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分级的理想检查手段。而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但对患者机体有辐射作用,因此,应根据临床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肝硬化诊断与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