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10年广西天峨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傅剑羽 吕昌峰 +3 位作者 邹春燕 区德锦 韦海艳 黄亚铭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了解天峨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各型病... 目的了解天峨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667例,人群发病率为5.39/万,男女比率为1.91:1,各型肝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甲肝0.73/万、乙肝4.24/万、丙肝0.31/万、戊肝0.02/万、未分型肝炎0.09/万。肝炎高发病例年龄期在15~44岁年龄组。农民、学生和公职人员排前三位,发病人数分别占54.42%、12.88%和12.15%。肝炎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乙型肝炎明显。结论该县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疫情 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下载PDF
广西边远山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傅剑羽 阙光阳 +6 位作者 黄亚铭 黄林光 邓绍甫 胡自密 区德锦 韦海艳 邹春燕 《应用预防医学》 2010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在广西边远山区的螺类及鼠类自然感染状况,为当地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天峨县境内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孳生环境的活体福寿螺、石螺、蚌和诱捕野外鼠,采用酶消化法逐个检查各类软体动物感染阳性率及幼虫数,...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在广西边远山区的螺类及鼠类自然感染状况,为当地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天峨县境内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孳生环境的活体福寿螺、石螺、蚌和诱捕野外鼠,采用酶消化法逐个检查各类软体动物感染阳性率及幼虫数,并解剖检查野外鼠了解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交通方便山区福寿螺的感染率为18.15%,石螺为5.0%,而交通不便的山区乡螺类未发现感染,但鼠类在交通方便、离县城近的乡镇或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乡均发现感染阳性鼠。所调查的蚌类未发现感染。结论该县存在广州管园线虫自然疫源地且感染率高,感染度重。同时发现石螺也是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中间宿主。对当地人群容易造成感染,应引起高度关注并加强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园线虫 自然疫源地 螺类 鼠类
下载PDF
广西龙滩库区移民小学一起乙型流感爆发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剑羽 阙光阳 +4 位作者 邓绍甫 黄宝强 韦丽琴 金工卫 黄亚铭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6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2012年2月广西边远山区库区内移民区小学一起乙型流感爆发流行特征,为制定类似学校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小学患病学生资料,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该小学连同学前班学生354... 目的:分析2012年2月广西边远山区库区内移民区小学一起乙型流感爆发流行特征,为制定类似学校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小学患病学生资料,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该小学连同学前班学生354人,年龄5~13岁,均未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出现1例以发热、咳嗽、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后,随后2天增加到38例,最后发现53例,发病率14.97%,病例分布各年级,并以内宿生为主75.47%,由于各年龄组学生混合居住,因此,患病学生无年级发病规律现象。取样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经及时采取患病学生隔离治疗及对师生卫生防治知识宣传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边远山区学校师生除应加强卫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外,还应积极开展流感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流感疫苗 小学生
下载PDF
2004年-2011年广西天峨县居民食用碘盐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韦丽琴 傅剑羽 +2 位作者 黄林光 黄宝强 黄亚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2-853,共2页
目的:检测广西边远山区的天峨县各乡镇居民近几年食用碘盐状况,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及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食盐卫生标准》要求进行随机抽样检测,2004年-2011年每年在全县9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家中... 目的:检测广西边远山区的天峨县各乡镇居民近几年食用碘盐状况,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及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食盐卫生标准》要求进行随机抽样检测,2004年-2011年每年在全县9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家中的食用盐品1份。结果:八年共抽取和检测居民家中食用盐样品共2352份,其中非碘盐29份,不合格107份,合格2216份。2005年该县碘盐的覆盖率、合格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1.32%、80.68%和73.95%,通过整治目前各项指标均已达到100%。结论:2007年至今该县城乡居民家用食盐中未发现无碘食盐,居民基本实现食用合格碘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盐 碘盐合格率 居民户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广西天峨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韦丽琴 黄佳慧 +3 位作者 冉江娥 付来娣 贺艳梅 黄亚铭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8期148-151,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天峨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建立科学完整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2020年每年的3-10月份在天峨县辖区内的农贸市场、临时摊点、餐饮服务业、超市、小型商店及学校食堂等采样监测点按照《... 目的了解广西天峨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建立科学完整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2020年每年的3-10月份在天峨县辖区内的农贸市场、临时摊点、餐饮服务业、超市、小型商店及学校食堂等采样监测点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方法,对抽检食品进行14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比较各年度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率、不同食品类别及不同场所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结果2011-2020年共检测16类947份食品相关类样品,检出致病菌阳性样品115份,总检出率为12.14%,不同年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20年监测的食品样品中有11类共115份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蛋制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食品相关用品(消毒餐具)等5类未检出致病菌;各类经营场所抽检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峨县市场出售的食品受到不同程度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市场出售的食品监测和安全监管力度,从而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某校1例Ⅲ型进展期肺结核传播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林光 黄亚铭 +6 位作者 傅剑羽 王少忠 秦仁伦 陆景标 黄宝忠 滕菊芳 李事嵘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结核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下载PDF
天峨县2008-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韦丽琴 韦永红 +3 位作者 傅剑羽 黄林光 韦开艳 黄亚铭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熔岩地貌边远山区天峨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农村供水、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1年在全县9个乡镇随机选择108个水质取样点,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同时进行水样采...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熔岩地貌边远山区天峨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农村供水、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1年在全县9个乡镇随机选择108个水质取样点,现场调查取水方式、水源类型及覆盖人口,同时进行水样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4年共检测集中供水样品451分,供水覆盖人口为78 478人,占年均总人口46.39%,分散供水样品共76份,供水覆盖人口为678人,占年均总人口0.40%。检测水样527份,合格样品147份,合格率为27.89%,经统计学处理,各年度的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28.83%、2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指标中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最低,集中式供水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为29.71%,分散式供水仅为17.11%。结论:天峨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细菌学指标超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活饮用水 水质监测
原文传递
沙门菌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韦丽琴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8期962-964,共3页
自从1885年分离出沙门菌后,对沙门菌的检验普遍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其检验结果需4~7天,该综述描述了沙门菌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各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到各种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的发展过程,直到最近几年新出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 自从1885年分离出沙门菌后,对沙门菌的检验普遍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其检验结果需4~7天,该综述描述了沙门菌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各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到各种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的发展过程,直到最近几年新出现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沙门菌。反映了人类在检测沙门菌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一直在追求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快速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