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文物考古工作新成果的考察与思考
1
作者 韦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86-90,共5页
本文通过对广东的几何印纹陶文化遗存、秦汉考古发现与研究及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新成果的考察和思考 ,提出在广西的考古工作中利用和借鉴广东的成果和经验 。
关键词 广东 考古工作 新成果 考察 借鉴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南朝墓 被引量:9
2
作者 覃义生 张宪文 《考古》 1983年第9期790-792,共3页
1979年5月、1980年3月,融安县大巷公社安宁大队黄家四队社员先后发现两座南朝墓。我队两次派人前往清理。两座墓北距融安县城10公里,位于融江西岸安宁大队北边。M1位于西边被称为锅铲坡的矮坡上,墓向东南;M2位于东边被称为牛奶坡的稻田... 1979年5月、1980年3月,融安县大巷公社安宁大队黄家四队社员先后发现两座南朝墓。我队两次派人前往清理。两座墓北距融安县城10公里,位于融江西岸安宁大队北边。M1位于西边被称为锅铲坡的矮坡上,墓向东南;M2位于东边被称为牛奶坡的稻田中,墓向西南,两座墓东西相距约400米。现将清理情况和出土器物简述如下。M1 系长方形砖室墓。已残,从残留的墓坑来看,墓室长约8、宽约2.2米,墓底至墓顶高2米。分甬道、墓室、供台三部分。券顶系楔形砖砌成,墓底铺地砖有两层,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安县 南朝 出土器物 滑石 砖室墓 广西壮族自治区 楔形砖 铺地砖 清理 安宁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隋唐墓 被引量:16
3
作者 韦仁义 佟显仁 《考古》 1984年第3期249-263,294,共16页
1976、1977年间,鉴于钦州县久隆、平吉两公社历年来陆续发现不少隋唐时期的文物,我队会同钦州县文化馆在上述两公社范围内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和钻探工作。在平吉公社的古龙、独竹,久隆公社的新圩、青草、新明、高营等地发现古墓葬三十余... 1976、1977年间,鉴于钦州县久隆、平吉两公社历年来陆续发现不少隋唐时期的文物,我队会同钦州县文化馆在上述两公社范围内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和钻探工作。在平吉公社的古龙、独竹,久隆公社的新圩、青草、新明、高营等地发现古墓葬三十余座,其中以久隆公社的青草、新明两地最为集中。这些古墓葬,除古龙、独竹的墓葬座落于钦江西岸外,其余均集中分布在钦江以东、新明江以西的大雾岭(亦称大墓岭)东麓。这次调查发现的古墓葬,除极少数外,封土均被夷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 古墓葬 随葬品 隋唐时期 钦江 公社 腹径 前室 青瓷器
原文传递
论广西石质文物的保护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槐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 ,广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许多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但就石质文物而言 ,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下 ,由于保护措施不力 ,出现了裂隙、风蚀、缺损等病害。本文叙述广西石质文物的基本保... 新中国成立以来 ,广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许多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但就石质文物而言 ,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下 ,由于保护措施不力 ,出现了裂隙、风蚀、缺损等病害。本文叙述广西石质文物的基本保存状况 ,分析其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病害原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出土一批战国铜器
5
作者 覃光荣 《考古》 1984年第9期853-854,共2页
1980年冬,贺县铺门公社陆合大队社员在贺江边劳动时,发现了一批古代青铜器,当即送到县文化馆。现将这批器物简述如下。斧 13件。器形大小不一,皆长方銎,
关键词 战国铜器 贺县 出土 广西壮族自治区 古代青铜器 中原文化 战国墓 文化馆 公社 发现
原文传递
论广西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问题
6
作者 黄槐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文物工作者经过五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出土和征集了大量文物,确定了许多文物点和保护单位,取得了可喜成绩。广西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保护技术发展水平明显滞后。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文物工作者经过五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出土和征集了大量文物,确定了许多文物点和保护单位,取得了可喜成绩。广西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保护技术发展水平明显滞后。要使广西文物保护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初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就要正视广西文物保护技术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和潜在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使广西文物保护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文物保护技术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文物保护中的“水害”问题 被引量:24
7
作者 郭宏 黄槐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几乎占去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始终遭受空气和水分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本文阐述了各种状态下的水以及水在相态转变时对不同文物材料的损害作用,以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对...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几乎占去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始终遭受空气和水分的物理及化学作用。本文阐述了各种状态下的水以及水在相态转变时对不同文物材料的损害作用,以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对于馆藏文物,应控制环境湿度;对于室外文物应依据环境和材料特征,查明水的来源,寻求防治对策。并且结合实例讨论了文物保护中根据具体情况防止不同形态的水对文物材料老化作用的一些措施,以供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相对湿度 文物材料 水分 湿度控制 防水
下载PDF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保护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槐武 谢日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宁明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骆越人遗留下来的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 2 0 0 0多年历史的变迁 ,在地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下 ,岩画已严重剥蚀。因此 ,保护花山岩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花山岩画... 宁明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骆越人遗留下来的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 2 0 0 0多年历史的变迁 ,在地质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下 ,岩画已严重剥蚀。因此 ,保护花山岩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花山岩画损害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 ,根据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和现有的保护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明花山岩画 病害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广西古代滑石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珍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1期80-85,共6页
广西地区盛产滑石。自西汉晚期至南朝时期 ,广西地区的居民流行用当地出产的滑石雕刻成各种器物随葬。使用这些形制多样、雕刻工艺多较精致的滑石器作为随葬品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滑石雕刻工艺的发达 ,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厚葬之风及人们... 广西地区盛产滑石。自西汉晚期至南朝时期 ,广西地区的居民流行用当地出产的滑石雕刻成各种器物随葬。使用这些形制多样、雕刻工艺多较精致的滑石器作为随葬品 ,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滑石雕刻工艺的发达 ,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厚葬之风及人们“事死如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滑石器 随葬品 研究
下载PDF
广西左江岩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宏 黄槐武 +1 位作者 谢日万 蓝日勇 《东南文化》 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
左江沿岸保存着许多古代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岩画,左江岩画有她自己的模式、风格、特征,当把这些共同的特征结合起来后,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关键词 左江 岩画 艺术特征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广西百色田东坡西岭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1
作者 林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坡西岭遗址发掘共出土 2 4 4件石制品 ,其中石器 4 6件 ,类型分为砍砸器、手镐、刮削器 3种 ,制作简单、粗糙 ,极少经过细致加工。这与百色盆地其它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石器具有相似的特征。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关键词 石制品 坡西岭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广西百色
下载PDF
广西象州县发现一批战国文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蓝日勇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5-96,共2页
1980年3月,象州县罗秀公社军田大队下那曹村社员,在村边小河旁清理水碾房地基时,挖出一批铜器和陶器,由数家分散保存。1982年,我队到当地进行文物普查时,征集了这批文物。文物出土地点已盖上房子,原埋藏情况不明。现将这批文物介绍于下... 1980年3月,象州县罗秀公社军田大队下那曹村社员,在村边小河旁清理水碾房地基时,挖出一批铜器和陶器,由数家分散保存。1982年,我队到当地进行文物普查时,征集了这批文物。文物出土地点已盖上房子,原埋藏情况不明。现将这批文物介绍于下。铜矛 1件。锋残,身宽大,中有突脊,有浅血槽,断面呈扁菱形。骹中空至锋端,銎残,呈椭圆形,外有四棱。身后部两面饰对称的云雷纹和波浪纹。残长11.7、宽4厘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象州县 战国时期 广西 呈椭圆形 陶器 波浪纹 出土 铜器 发现
原文传递
试论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葬俗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清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材料 ,对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丧葬习俗的影响作了分析 ,认为三教或单独或综合地产生影响 。
关键词 六朝 岭南 儒释道 丧葬习俗
下载PDF
岭南汉代夫妻合葬墓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岭南汉代夫妻合葬墓分为同坟异穴和同坟同穴两大类型 ,其演变发展是同时的 ,但东汉时期同坟异穴合葬墓已明显减少。岭南地区的合葬墓具有自己的特点 ,与北方中原地区有较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汉代 岭南 夫妻合葬墓
下载PDF
岭南稻作农业起源的反思
15
作者 彭长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关键词 岭南 农业起源 反思 稻作文化 稻作农业 文化传统 祭祀活动 地方特色 农耕文化 稻作起源 壮族 农业史 起源地
下载PDF
桂东南地区的史前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鹏程 李珍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 ,对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特征、年代序列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桂东南 史前文化
下载PDF
论两广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日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护墓主在阴间不受侵扰。两广地区腰坑习俗兴盛原因是由于战国中晚朝岭南越人部落社会的兴盛 ,衰落原因是由于秦汉以后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传播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 战国汉代墓 腰坑习俗
下载PDF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合葬墓形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清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流行合葬之俗。考古材料显示,这些合葬墓的形制可以分成两类六型。合葬习俗与当时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人们强烈的孝道和灵魂不灭观念以及妇女地位的提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岭南 合葬墓形制 合葬习俗
下载PDF
广西防城潭蓬出土唐、元、明代文物 被引量:3
19
作者 韦仁义 《考古》 1985年第9期810-812,833+872,共5页
北部湾畔,防城港西南约3公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山公社潭蓬大队海湾沿岸,1982年间群众在平整房屋地时相继出土了数批文物(图一)。获讯后,县图书馆韦树友、刘炜等同志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韦仁义同志曾先后到过现场... 北部湾畔,防城港西南约3公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山公社潭蓬大队海湾沿岸,1982年间群众在平整房屋地时相继出土了数批文物(图一)。获讯后,县图书馆韦树友、刘炜等同志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韦仁义同志曾先后到过现场进行勘察。据现场观察和调查了解,这些出土文物有的属窖藏,有的属墓葬,而有的纯属遗弃,是唐、元、明时期的文物,现将出土文物整理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防城 出土文物 青花瓷器 文物工作 明代 青瓷器 整理简报 生产队 县图书馆
原文传递
汉代零陵县治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珍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零陵县是古代湘桂走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县份 ,但其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本文根据史书记载 ,结合考古发现 ,通过综合对比研究 。
关键词 汉代 零陵县治 城子山古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