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文英 吴永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4期408-408,4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简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结果开展"优质...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简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科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需要,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患者 工作流程 护士绩效
下载PDF
布托啡诺在急诊重症监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毅 刘路培 +3 位作者 黄振宇 黄善华 罗翠琼 龙春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6-838,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ICU收治的成年严重创伤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应用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芬太尼组应用芬太...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ICU收治的成年严重创伤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应用布托啡诺联合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芬太尼组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镇痛镇静,观察两组的镇痛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而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芬太尼组低(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相当。但应用布托啡诺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镇痛 清醒镇静 芬太尼 布托啡诺
下载PDF
广西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6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诚 张剑锋 黄英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恙虫病致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2009-01至2014-07诊断的恙虫病患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中,死亡16例(9.52%... 目的分析恙虫病致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2009-01至2014-07诊断的恙虫病患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中,死亡16例(9.52%)。发生2个器官系统损害100例(59.52%),3个器官系统损害44例(26.19%),4个器官系统损害15例(8.93%),5个器官系统损害8例(4.76%),6个器官系统损害1例(0.60%),器官损害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其中,肝、肺、血液系统最容易受累。157例多器官损害患者单用多西环素抗病原菌治疗,144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1.72%。结论恙虫病极易引起多器官损害,及时进行病原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多器官损害 多西环素
下载PDF
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莫钧 文秀玲 +4 位作者 毛矛帅 李金燕 罗杨 段如宽 李悦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701-703,共3页
目的分析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8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以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的各类因素为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初始救治时间、... 目的分析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8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以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的各类因素为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初始救治时间、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改良早期预警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ystem,MEWS)评分。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将单因素自变量进行赋值,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初始救治时间、GCS评分、MEWS评分之间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救治时间≥60 min、GCS评分为重度、MEWS评分为极重度是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增长的高危因素(P值均<0.01)。结论安眠药中毒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初始救治时间、GCS评分、MEWS评分;而初始救治时间≥60 min、GCS评分为重度、MEWS评分为极重度为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眠药中毒 急诊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路培 龙春萍 黄高宗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研究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目的研究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传统VSD,观察组加用波动式VSD,比较2组皮肤坏死积分、上肢肿胀程度和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皮肤组织坏死范围、坏死深度、水血疱情况及皮肤组织坏死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伤肢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且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2组血清肌酸激酶及hs-CRP水平均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LDH值在治疗24 h后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且治疗24、72、96及120 h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LDH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100/100)比93.0%(9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式VSD能有效减轻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患肢肿胀,促进咬伤皮肤组织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咬伤 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罗毅 刘路培 +3 位作者 黄振宇 黄善华 龙春萍 罗翠琼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了解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20例。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剂量为0.1 U/min,之后不再调整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05 g/(kg·min);多巴酚... 目的了解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20例。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剂量为0.1 U/min,之后不再调整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05 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 g/(kg·min)。去甲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5 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 g/(kg·min)。两组患者输液量、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调整。记录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6、12、18、24 h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肌酐、尿量等数据。结果在各个时间点,垂体后叶素组患者的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比去甲肾上腺素组低(P<0.01或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肌酐值、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明显升高血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慢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多巴酚丁胺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心肺复苏术的实施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岑惠琳 李桂湘 杨伟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系统的应用效果和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术(CPR)的方法。方法对2016年—2017年分配的17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CPR理论授课,观看操作录像并进行分组培训和考核。结果培训后,新入职护士对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对心肺复...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系统的应用效果和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术(CPR)的方法。方法对2016年—2017年分配的17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CPR理论授课,观看操作录像并进行分组培训和考核。结果培训后,新入职护士对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更加熟悉,对CPR培训方法和效果满意率高(94. 76%)。结论系统、规范化的CPR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CPR的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岗前培训 心肺复苏术 急救管理 护理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