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伟坚 刘钰华 李庆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梧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行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30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导致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梧州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行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30例患者作为有心律失常组,并在未发生心律失常的20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作各无心律失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判别法(Baye s法)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3 d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术前有否糖尿病史及术前空腹血糖、最大通气量(MV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的百分比值(FEV1%)、体重指数、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在235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发生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的患者共30例,占手术患者的12.76%(30/23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心律失常组的年龄、术前3 d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MMV%、FEV1%、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氧合指数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判别法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麻醉时间、术后氧合指数是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Mahalanobis距离为10.21,F=36.7123,P〈0.01)。结论对高龄患者在术前加强肺功能锻炼、缩短麻醉时间和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等是预防结核性毁损肺外科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毁损肺手术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