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肾功能损害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林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陆永光 陈丽媛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725-372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肾功能损害。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介入治疗(n=126)和非介入治疗(n=104)冠心病合并糖尿病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介入治疗组冠脉狭平均窄度和支数都显著地大...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肾功能损害。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介入治疗(n=126)和非介入治疗(n=104)冠心病合并糖尿病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介入治疗组冠脉狭平均窄度和支数都显著地大于非介入治疗组,但是二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都没有显著差异。介入治疗患者其肾功能损害率为23.02%,非介入治疗患者其肾功能损害率为1.92%,显著地小于介入治疗组(P<0.05),但是经过治疗,2组患者肾功能都恢复正常。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能引起肾功能损害,治疗前要充分评估,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降低介入治疗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介入治疗 肾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林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陈丽媛 陆永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7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方法筛选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A组7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B组78例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方法筛选本院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A组7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B组78例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观察统计两组血管复通率和术后并发症。计算治疗效果和成功率。结果A组78例经股动脉穿刺患者,成功76例,成功率为97.4%;B组经桡动脉穿刺患者78例,手术成功75例,成功率为96.2%;手术总成功153例,总成功率为96.8%,5例手术失败;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5例,B组共7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安全高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同穿刺方法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 桡动脉穿刺 疗效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湘桂 唐舸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742-743,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3例已治愈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组30例治疗采用华法林;通心络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3例已治愈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组30例治疗采用华法林;通心络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彩色和频谱多谱勒超声仪复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计算复发率。结果治疗3、6个月后,通心络组和华法林组P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较治疗前、通心络组Fib明显增高(P<0.01),华法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通心络组Hcy明显降低(P<0.01),华法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有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复发率6.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发,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复发 通心络胶囊 华法林
下载PDF
TRVP1基因多态性在广西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4
作者 何东明 陆永光 +2 位作者 唐真武 蓝子深 刘秋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汉族人群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VP1)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和单倍型特点,为研究TRVP1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207例健康广西汉族人TRVP1基因多态性,分析广...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汉族人群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VP1)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和单倍型特点,为研究TRVP1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207例健康广西汉族人TRVP1基因多态性,分析广西人群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其他人群基因多态性分型数据比较。结果广西汉族人群TRPV1基因rs222747、rs224534、rs4790522和rs8065080位点各具有3种基因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欧洲人群、非洲人群、日本人群和北京汉族人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数据相比,广西汉族人群TRPV1基因不同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汉族人群中存在TRVP1基因多态性,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基因多态性 广西 汉族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微粒与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3 位作者 苏强 曾晓聪 严华 黄军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阐明EMPs通过影响Treg细胞分化和功能参与ACS发病过程的机制。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SAP组),AC...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阐明EMPs通过影响Treg细胞分化和功能参与ACS发病过程的机制。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SAP组),ACS患者52例(ACS组);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住院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和Treg细胞百分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GF-β1水平。对EMPs与Treg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和TGF-β1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EMPs水平明显升高(P<0.01),CD4^+CD25^+Foxp3^+Treg百分率、Foxp3 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EMPs与CD4^+CD25^+Foxp3^+Treg、Foxp3mRNA表达水平和TGF-β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52,P=0.001;r=-0.466,P=0.001;r=-0.555,P=0.000)。结论:EMPs可能通过调控CD4^+CD25^+Foxp3^+Treg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不稳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细胞微粒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鼻烟壶区穿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仁敏 洪泽文 +3 位作者 陆永光 刘醒存 仇昌智 陈丽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7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区)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00例,按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前者经常规桡动脉... 目的探究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区)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00例,按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前者经常规桡动脉途径,后者实施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区)途径,最后应用统计学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大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量、术后动脉压迫时间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皮下血肿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桡动脉出血、局部血肿以及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经远端桡动脉途径展开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缓解其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其治疗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 满意度
下载PDF
超声对右肺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良华 杜正隆 陈丽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851-852,共2页
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罕见,可单独发生,但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内或心外畸形。单纯性肺动脉起源异常占22%,其中以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多见,占85%。自2003年以来我院诊治右肺动脉起源异常患者5例,对其超声图像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右肺动脉起源异常 超声图像特征 诊断价值 单独发生 先天性 单纯性 主动脉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湘桂 仇昌智 刘醒存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Cys-C水平分为低水平(≤0.60mg/L)亚组和正常水平(≥0.60mg/L)亚组;另选32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Cys-C水平分为低水平(≤0.60mg/L)亚组和正常水平(≥0.60mg/L)亚组;另选32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和Hcy。冠状动脉病变按Gensini评分标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水平亚组Cys-C水平显著降低,Hcy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水平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水平亚组比较,低水平亚组Cys-C水平低,Hcy水平显著增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多为≥3支病变,Gensini积分高(P<0.01)。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62,P<0.01),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9,P<0.01)。结论:Cys-C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GENSINI评分
原文传递
晨峰血压和胱抑素C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湘桂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符春晖 利冬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126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AMBP)检查,分为晨峰血压阳性组(61例),晨峰血压阴性组(65例);检测每个患者的血清Cys-C。...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126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AMBP)检查,分为晨峰血压阳性组(61例),晨峰血压阴性组(65例);检测每个患者的血清Cys-C。预计随访24个月,观察终点AMI。用Partial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晨峰血压和Cys-C与AMI的相关性。结果:与晨峰血压阴性组比较,晨峰血压阳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清Cys-C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HDL明显减低(P<0.05)。全部患者随访中位数16.5个月(5~28个月)。总共发生AMI7例(5.56%),晨峰血压阳性组5例(8.19%)晨峰血压阴性组2例(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rtial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糖等因素后,晨峰血压阳性组SBP和DBP与AMI发生呈正相关(P<0.05);晨峰血压阳性组血清Cys-C与AMI发生呈正相关(P<0.012)。结论:晨峰血压(SBP、DBP)和血清Cys-C高水平具有预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AMI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峰血压 胱抑素C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胺碘酮同时静脉和口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芹 符春晖 牛继前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343,共1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同时静脉和口服给药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口服胺碘酮 6 0 0~ 80 0 mg/d,同时深静脉注射胺碘酮 ,首剂15 0 mg,15~ 2 0分钟注毕 ,续之 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 (1.5± 1.2 )天。结果 72小时总有效率 73.1%。... 目的评价胺碘酮同时静脉和口服给药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口服胺碘酮 6 0 0~ 80 0 mg/d,同时深静脉注射胺碘酮 ,首剂15 0 mg,15~ 2 0分钟注毕 ,续之 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 (1.5± 1.2 )天。结果 72小时总有效率 73.1%。静脉用药期间 2例出现一过性I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1例出现一过性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经减量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 疗效 抗心律失常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