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钦州市钦南区HIV-1流行亚型及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平 苏齐鉴 +5 位作者 黄毅毅 蒋丽萍 张达燕 郭继昌 徐鸿庄 韦建立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605-3607,共3页
目的调查流行于钦南区的HIV-1亚型种类并分析其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抽取100例未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从血样中提取病毒RNA或前病毒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IV-1gag基因和pol基因片段并测序,用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亚型,并计算gag... 目的调查流行于钦南区的HIV-1亚型种类并分析其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抽取100例未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从血样中提取病毒RNA或前病毒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IV-1gag基因和pol基因片段并测序,用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亚型,并计算gag和pol区的基因离散率。结果 97份血样获得gag基因序列或pol基因序列,4份血样的gag与pol分型不一致,其他93份分型明确,其中CRF01_AE重组型、CRF07_BC重组型、CRF08_BC重组型及G亚型分别占76.34%(71/93)、9.68%(9/93)、12.90%(12/93)和1.07%(1/93)。CRF08_BC的gag基因离散率为0.059±0.005,高于CRF07_BC的0.053±0.005(P<0.01)和CRF01_AE的0.049±0.004(P<0.01)。CRF01_AE的pol基因离散率为0.044±0.003,高于CRF07_BC的0.035±0.004(P<0.01)和CRF08_BC的0.033±0.003(P<0.01)。结论钦南区HIV-1存在至少3种流行亚型,其中CRF01_AE是最主要的亚型,不同基因区的变异程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 GAG 基因 POL 亚型 离散率 变异
下载PDF
钦南区2006-2007年狂犬病暴露人群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平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了解钦南区狂犬病暴露人群基本特征,为制定狂犬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在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接受诊治的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暴露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年共报告暴露者8712人,年平均暴露率111.6... 目的:了解钦南区狂犬病暴露人群基本特征,为制定狂犬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在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接受诊治的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暴露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年共报告暴露者8712人,年平均暴露率111.69/10万;男性占60.20%,女性占39.80%。20~49岁青壮年占65.43%。在各年龄组中,上肢和下肢被犬伤人数均位居前两位,0~岁组中头面部被犬伤率24.9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0月份犬伤者占55.39%,其余6个月的犬者占44.61%;职业以农民为主(78.34%);暴露动物以犬为主(91.15%),其次为猫;被犬主动袭击致伤者以Ⅲ度伤为主(85.42%);暴露后伤口处理规范者占81.54%,不规范者占16.69%,未处理者占1.77%。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占90.63%,在Ⅲ度犬伤者抗狂犬免疫球旦白和血清使用率仅为8.39%。结论:钦南区对狂犬病防治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但危险因素仍然较高。只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犬主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钦南区的犬只数量、犬咬伤人数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暴露人群 预防控制
下载PDF
钦南区1~6岁儿童乙肝及白喉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平 袁德媚 +3 位作者 吴美旺 韦建立 黄志贵 沈佩玲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钦南区儿童乙肝及白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个乡镇1~6岁常住儿童151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白喉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 目的:分析钦南区儿童乙肝及白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个乡镇1~6岁常住儿童151名为调查对象,进行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白喉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2人,阳性率1.32%;抗-HBs阳性112人,阳性率74.17%。白喉IgG阳性142人,阳性率94.04%。抗-HBs中位数21.32mIU/mL,白喉IgG中位数0.14mIU/mL,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3.44%;男女抗-HBs阳性率、白喉IgG阳性率、抗体中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白喉Ig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P<0.01)。结论钦南区1~6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白喉IgG阳性率维持较高的水平,但HBsAg阳性率略高于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喉 疫苗 儿童 免疫效果 分析
下载PDF
1980-2008年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疟疾防治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平 黄亚铭 +11 位作者 裴俊 廖开周 毛玮 黎学铭 李锦辉 郭传坤 覃业新 蒋智华 杜进发 林康明 韦海艳 贺颖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评价沿海开发城市钦州市钦南区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域划分后近2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属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80年代初开... 目的评价沿海开发城市钦州市钦南区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域划分后近2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属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80年代初开始与周边的县市进行疟疾联防,1988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至今仍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结论在行政区域划分反复变更的地区实施疟疾联防,同样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使其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防治 效果
原文传递
钦州市钦南区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平 苏齐鉴 +5 位作者 黄毅毅 蒋丽萍 张达燕 郭继昌 韦建立 徐鸿庄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9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HIV-1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钦南区采集100名未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的血液样本,提取病毒RNA或前病毒DNA,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对HIV-1gag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使用MAGA5.03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HIV-1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钦南区采集100名未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的血液样本,提取病毒RNA或前病毒DNA,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对HIV-1gag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使用MAGA5.03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计算gag区及各编码区段的基因离散率。结果:获得72份样本gag基因序列,其中CRF01_AE重组型占72.2%(52/72),CRF07_BC重组型占13.9%(10/72),CRF08_BC重组型占12.5%(9/72),G亚型占1.38%(1/72)。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的gag基因离散率分别为0.049±0.004、0.053±0.005和0.059±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亚型p17基因离散率均大于p24基因(P<0.01)。结论:钦南区HIV-1主要流行亚型是CRF01_AE,CRF 08_BC亚型离散率大于CRF 01_AE亚型和CRF 07_BC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 亚型 GAG基因 基因离散率
原文传递
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平 裴俊 +2 位作者 莫德凯 廖开周 滕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0-821,共2页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情况,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对钦南区7起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起暴发...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情况,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对钦南区7起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起暴发疫情共报告急性流感样病例139例,采集其中22例病例的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1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病例症状比较轻,以咳嗽(94.96%)、头痛(70.50%)、咽痛(48.92%)、头晕(38.85%)、乏力或酸痛(占42.45%)、流涕或鼻塞(占17.99%)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与非住宿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学生的罹患率高于接种的学生(P<0.01)。结论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原文传递
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平 黄毅毅 +3 位作者 徐静 蒋丽萍 曾庆关 沈扬慧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的老年人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进行分...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00-2012年的老年人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发现途径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2年累计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1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82例,死亡134例;99.7%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为1.7∶1;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57.9±7.2)岁;职业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占6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例,占10.9%;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0.3%;2009—2012年,有42.4%的病例经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发现。结论:钦州市钦南区老年人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VCT门诊在发现病例中逐步起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艾滋病患者 自愿咨询检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钦州市钦南区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现况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沈平 张协君 +2 位作者 莫德凯 黄毅毅 张达燕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 13.0专业统计软件,对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疫情专报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随访所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 13.0专业统计软件,对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疫情专报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随访所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的10年间,钦南区累计报告HIV和AIDS734例,死亡81例;全部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沿海乡镇为严重;男女之比为2.84:1;病例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69.62%);农民占多数(39.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53.54%);2006年以来,婴幼儿病例、女性病例、60岁以上病例、性途径传播病例、农民及民工病例的比例显著上升。结论钦南区艾滋病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科学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 分析
原文传递
钦州市钦南区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沈平 张协君 莫德凯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AIDS疫情专报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随访所得的资料进行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HIV传播途径分布分析。结果:2000-2009年...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AIDS疫情专报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随访所得的资料进行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HIV传播途径分布分析。结果:2000-2009年的10年间,钦南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734例,死亡81例;全部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沿海乡镇为严重;男女之比为2.84∶1;病例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69.62%);农民占多数(39.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53.54%);2006年以来,婴幼儿病例、女性病例、60岁以上病例、性途径传播病例、农民及民工病例的比例显著上升趋势。结论:钦南区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涉及面广,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科学正确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对策
原文传递
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下钦州市钦南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平 黄毅毅 +1 位作者 蒋丽萍 张瑶尧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9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10-2014年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期间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新出现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艾滋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期间,钦南区艾滋病...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10-2014年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期间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新出现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艾滋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期间,钦南区艾滋病出现以下新的流行特征:2010-2014年累计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共1001例(其中HIV 528例,占52.75%;AIDS 473例,占47.25%)。年均发病率为3.17/万,呈逐年下降,累计死亡337例,年均病死率为33.67%,呈逐年上升;病例集中分布在1个城区和4个乡镇(占65.33%);HIV/AIDS病例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91.2%),同性传播病例逐年上升;男性718例(占71.73%),女性283例(占28.27%),男女比例逐年缩小;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最多,占66.13%;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1.05%,并且逐年上升;≥60岁的病例最多,占27.00%,呈剧增趋势,30~39岁、50~59岁病例分别占21.10%和16.90%;年平均抗病毒治疗率为71.8%;每年自愿咨询检测人数明显上升,并且有43.46%的病例是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结论: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效。同时暴露出现一些新的流行特征,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各项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防控措施 流行特征 钦州
原文传递
2012-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寄宿制中学生营养不良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平 梁慧红 +3 位作者 张传禄 韦建立 李建军 梁杰兴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8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寄宿制中学生营养不良变化趋势,为教育部门制定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2-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寄宿制中学全体中学生健康体检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不...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寄宿制中学生营养不良变化趋势,为教育部门制定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2-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寄宿制中学全体中学生健康体检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不良率从2012年的25.13%上升到2015年的28.18%,各年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71,P<0.05);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级间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1,P<0.013),男生营养不良率(35.27%)高于女生(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848.461,P<0.001),两者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钦州市钦南区乡镇寄宿制中学生存在营养健康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农村寄宿制中学生营养状况,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寄宿制中学生 营养不良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2010-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视力低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平 梁杰兴 +3 位作者 韦建立 李建军 梁慧红 张传禄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7期894-897,共4页
目的:了解2010-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视力低下的流行特征,为学校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全部乡镇中学生的体检年报资料,对视力低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视力低下率由2010... 目的:了解2010-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视力低下的流行特征,为学校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全部乡镇中学生的体检年报资料,对视力低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视力低下率由2010年的24.98%上升到2015年的30.95%,呈上升状态,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力低下发生率以中度为主(11.41%),轻、中、重三种视力低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以初三年级学生为主(33.91%),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视力低下率(35.87%)高于男生(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视力低下率,远远低于全国及其他省市同时期、同类学生的水平,但仍需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学生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高级学生及女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中学生 视力低下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钦州市钦南区2009-2011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平 张达燕 +2 位作者 郭继昌 黄毅毅 刘仕敏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状况,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辖区内58家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结果:共采样1 036份,合格910份,合格率87.84%。2009-2011年合格率...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状况,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辖区内58家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结果:共采样1 036份,合格910份,合格率87.84%。2009-2011年合格率分别为85.63%(274/320)、89.40%(329/368)和87.93%(306/3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4.93%(206/217)、92.25%(476/516)、75.25%(228/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室内空气、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率依次为100.00%、98.35%、76.76%、83.02%、80%、73.08%、75.63%。结论:县级医院消毒灭菌效果比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好;个体诊所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空气、压力蒸汽灭菌等消毒工作仍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
原文传递
2005-2014年钦州市钦南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平 林婕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5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4年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的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4年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的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钦州市钦南区累计报告乙肝病例4279例,各年发病率相对波动在62~89/10万之间,没有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3.59/10万;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由2005年23.35/10万下降到2014年4.09/10万,下降趋势显著。20-39岁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91.84/10万)明显高于女性(42.17/10万)。农民病例数占最多(42%)。在报告病例中,以慢性乙肝为主(75.84%),急性乙肝占11.40%。结论: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4年乙肝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及广西,自2005年6月1日起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费策略之后,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大幅下降,收到显著的预防效果。今后须要进一步探索成人乙肝免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报告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五年攻坚工程回顾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平 甘明 +2 位作者 徐鸿庄 黄毅毅 黄杨初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9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总结及推广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5年攻坚工程经验,为政府今后开展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方法:收集统计钦南区2010-2014年防治艾滋病工作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总结分析;结果:防治艾滋病5年攻坚工程,主要采取"... 目的:总结及推广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5年攻坚工程经验,为政府今后开展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方法:收集统计钦南区2010-2014年防治艾滋病工作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总结分析;结果:防治艾滋病5年攻坚工程,主要采取"五个到位"(领导认识及组织机构到位、部门责任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干预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和"六个加强"(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加强母婴阻断、加强抗病毒治疗、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加强关怀救助)的强有力措施;结论:钦南区防治艾滋病五年攻坚工程创新了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预防和控制措施 钦州
原文传递
2005-2014年钦州市钦南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平 林婕 吴美旺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钦州市钦南区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钦南区2005-2014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13/10万(191例),未见死亡...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钦州市钦南区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钦南区2005-2014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13/10万(191例),未见死亡病例。2005年11月出现暴发疫情并延续至2006年3月,因此年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9.62/10万和8.45/10万,2010-2012年没有病例发生;10年来麻疹发病呈现下降趋势,流行曲线与全国和广西相同,除2005年发病率高于全国和广西,2006年平全国及高于广西之外,其余8年均低于全国和广西;全年有明显的发病高峰,11月、12月和1月病例最多,占总数的50.78%,7月出现1个小高峰,受暴发疫情因素的影响,导致与全国和广西不一致;病例以散居儿童和男性为主;接受2剂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的适龄儿童(即8~23月龄)病例只占26.18%,而〈8月龄、2~6岁、7~14岁、15~19岁、≥20岁麻疹病例分别占12.04%、34.55%、15.71%、3.14%和8.38%。在2014年全国和广西麻疹出现强势反弹度的情况下,钦南区仅是小幅度回升;结论:钦南区近10年消除麻疹成效显著。扎实做好常规免疫,结合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和应急接种,是消除麻疹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消除 钦南区
原文传递
2012—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特征分析
17
作者 沈平 李建军 +3 位作者 韦建立 梁杰兴 梁慧红 张传禄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11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12-2015年全部乡镇中学全体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超重和肥胖的学生资料进行统计...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钦州市钦南区2012-2015年全部乡镇中学全体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超重和肥胖的学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超重率1.06%,肥胖率为1.70%,两者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年级之间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男生超重率(0.75%)低于女生(1.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年级之间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男生肥胖率(1.72%)与女生(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钦州市钦南区乡镇中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远低于全国及同类地区同时期的水平,但呈缓慢上升趋势,加强膳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合理饮食、增强体育锻炼,是预防控制中学生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中学生 超重 肥胖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08-2014年钦州市钦南区一类疫苗疑似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18
作者 吴美旺 沈平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9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08-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分布特征,同时分析AEFI监测系统报告质量。方法:通过国家AEFI监测系统收集2008-2014年监测的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钦南区2008-2014年共报告AEFI...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08-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分布特征,同时分析AEFI监测系统报告质量。方法:通过国家AEFI监测系统收集2008-2014年监测的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钦南区2008-2014年共报告AEFI病例57例,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3.62/10万剂;AEFI病例类型构成以一般反应(31.58%)和异常反应(61.40%)为主;年龄分布以0岁组最多(45.61%);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8∶1;7-9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31.58%);AEFI病例报告发生在接种疫苗1d以内的为主(80.70%);报告发生率百白破类疫苗最高(10.48/10万剂);临床症状以发热/红肿/硬结(26.32%)和过敏性皮疹(42.11%)为主。结论:钦南区2008-2014年AEFI监测系统报告发生率偏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 钦州
原文传递
2008-2013年钦州市钦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19
作者 沈平 林婕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网收集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钦州市钦南区2008-2013年手足口...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网收集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钦州市钦南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8 0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37/l0万,死亡1例,平均病死率为0.01%,流行呈自然消长的趋势;发病最小年龄30天,最大年龄48岁,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1.74∶1,4岁以下儿童占85.20%,散居儿童占89.31%;四季均发病,呈双峰流行;城区发病率高于沿海乡镇,沿海乡镇高于内陆乡镇;病原学呈混合流行的状态,但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结论:钦州市钦南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重点放在夏秋季和4岁以下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钦州市
原文传递
2000年钦州市钦南区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
作者 沈平 裴俊 廖开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00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霍乱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0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钦州市钦南区共报告...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南区2000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霍乱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0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钦州市钦南区共报告霍乱病例25例,其中16例为散发病例,9例为爆发病例,发病率为6.64/10万,疫情波及5个乡镇,18个村;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82岁,50岁以上人群占绝大多数(76%)。农民24例,学生1例;临床分型,轻型病例15例,中型3例,重型7例。血清学及噬菌体——生物分型为小川lb型。结论:2002年钦州市钦南区霍乱以散发为主,轻型病例占多数,发病人数趋向于中老年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