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实现“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昆勇 《广西经济》 2015年第5期32-33,共2页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文化产业发展 广西 有机衔接 门户 创新 北部湾经济区 开放开发
下载PDF
中国—东盟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乔 程成 宋建林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77,共6页
对入境旅游和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对入境旅游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作用强度稍小,但作用时间长;入境旅游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其中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增长... 对入境旅游和进出口贸易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对入境旅游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出口贸易对入境旅游作用强度稍小,但作用时间长;入境旅游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其中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度大于进口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越大,吸引入境旅游人数越多;反之入境旅游人数越多,越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当前中国与东盟旅游与贸易的关系属于贸易推动旅游型。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和入境旅游发展,应打造中国—东盟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使旅游与贸易形成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为中国—东盟旅游和贸易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入境旅游 进出口贸易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发展战略与中国-东盟关系再认识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玉主 张蕴岭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14,共14页
过去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争议,在中国和东盟方面都引发了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反思,一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分化东盟的观点。从中国发展战略的内源性出发,本文认为东盟在中国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重视东盟在推动地... 过去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争议,在中国和东盟方面都引发了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反思,一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分化东盟的观点。从中国发展战略的内源性出发,本文认为东盟在中国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重视东盟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中国分化东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然而必须承认,中国—东盟合作目前确实面临互信约束,部分东盟成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仍在犹豫观望。从双边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广阔,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要共同努力消除互信赤字,这样才能真正在利益共享中逐步走向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发展战略 东盟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东亚区域合作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机遇和挑战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申韬 赵敏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年第3期9-15,共7页
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打造过程中,广西如何在中国—东盟合作的框架下,完成自治区政府在《广西商贸流通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任务——重点打造"一核、... 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打造过程中,广西如何在中国—东盟合作的框架下,完成自治区政府在《广西商贸流通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任务——重点打造"一核、五区、四通道、多中心",努力将广西建设成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商贸物流中心 推进思路 策略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管理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谢菲 申韬 《东南亚纵横》 2015年第5期67-73,共7页
随着沿边金融改革工作逐步推进,各项经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广西金融市场开放开发程度深化,跨境资金流动明显出现连续增长趋势。但是,广西仍处于沿边金融改革开局阶段,短期巨额的跨境资金流动将对沿边金融稳定和沿边金融改革工作深入推... 随着沿边金融改革工作逐步推进,各项经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广西金融市场开放开发程度深化,跨境资金流动明显出现连续增长趋势。但是,广西仍处于沿边金融改革开局阶段,短期巨额的跨境资金流动将对沿边金融稳定和沿边金融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产生较大负面冲击。本文分析广西跨境资金流动和风险管理现状,深度剖析沿边金融改革背景下,广西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紧密结合广西金融改革实践和沿边经济金融发展特点,预测未来广西沿边金融改革跨境资金流动管理趋势,为沿边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稳定和有序的金融环境,助力广西深化对外开放交流和区域经济提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沿边金融改革 跨境资金流动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与FDI效应研究——基于东盟国别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申韬 黄媚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77,22,共8页
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东盟国别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与FDI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金融生态环境对FDI效应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动态分析显示,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国FDI规模效应不显著... 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东盟国别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与FDI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金融生态环境对FDI效应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动态分析显示,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国FDI规模效应不显著,而对中国FDI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国家FDI效应存在差异,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与FDI效应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FDI效应 经济增长 状态空间模型
下载PDF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被引量:6
7
作者 陆建人 《当代世界》 CSSCI 2017年第6期26-30,共5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在区域治理层面,坚持运用“东盟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互不干涉内政、舒适性、松散性和渐进性;在对外关系层面,坚持运用“平衡外交”原则,维护自身安全...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在区域治理层面,坚持运用“东盟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互不干涉内政、舒适性、松散性和渐进性;在对外关系层面,坚持运用“平衡外交”原则,维护自身安全。这些实践经验成为东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尽管东盟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东盟一体化 不干涉内政 对外关系 松散性 东盟组织 印支国家 首脑会议 国际安全形势 区域合作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22
8
作者 陆建人 《创新》 2015年第5期44-50,127,共7页
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本质上不是实体,而是对双方基本价值观、发展观的认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 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本质上不是实体,而是对双方基本价值观、发展观的认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加强彼此认同感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是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和东盟双方将获得更多的共同利益,增加更多的认同感,结成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对增强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思考——写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建人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3年第10期16-19,共4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年来的经历,认为政治互信是连接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10年来,双方在政治互信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指出,未来10年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仍取决于政... 本文回顾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年来的经历,认为政治互信是连接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10年来,双方在政治互信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指出,未来10年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仍取决于政治互信的建设,双方都应为此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战略伙伴关系 政治互信
下载PDF
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主光 艾雨婷 《东南亚纵横》 2015年第6期3-8,共6页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盟各国加强了对贸易便利化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研究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及各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采取的措施。研究表明,近年来东盟通过各国的共同协作和针对本国现状各自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了东盟整...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东盟各国加强了对贸易便利化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研究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及各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采取的措施。研究表明,近年来东盟通过各国的共同协作和针对本国现状各自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了东盟整体和各国贸易便利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贸易便利化 海关
下载PDF
美国重返亚太对东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宝毅 《广西经济》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2012年,南中国海、钓鱼岛问题骤然升温,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中国与日本的博弈你来我往,胜负难分,给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引起这场博弈的直接推手就是强势重返的亚太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美国... 2012年,南中国海、钓鱼岛问题骤然升温,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中国与日本的博弈你来我往,胜负难分,给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引起这场博弈的直接推手就是强势重返的亚太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美国。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中的其他战略力量,中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和印度纷纷采取各种不同的响应措施。对于中国来说,亟须透彻了解美国重返亚太的意图实质,掌握东盟的动态,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亚太地区 美国 中国与日本 南中国海 国家利益 钓鱼岛问题 俄罗斯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小红 彭文秋 刘馨元 《教育史研究》 2021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东盟双边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2013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当前,中国和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总体上稳步前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1991年之前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东盟双边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2013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当前,中国和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总体上稳步前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1991年之前意向合作、1991—2007年平稳推进、2008年至今迅速发展三个阶段,中国将互利共赢理念贯穿始终。顺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既要对接外方计划精准培养,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教育体系;又要发挥奖学金的杠杆作用,调节留学生领域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高等教育 历史回顾
下载PDF
从邻居到伙伴:中国大战略中的东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蕴岭 王玉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2018年第1期410-424,共15页
中国的邻国包括14个陆上邻国与8个海上邻国,彼此之间地缘关系密切。不过,想要充分理解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需要跨越地理因素,了解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地缘经济如何塑造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以及将继续对双方产生何种影响。随着中国... 中国的邻国包括14个陆上邻国与8个海上邻国,彼此之间地缘关系密切。不过,想要充分理解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需要跨越地理因素,了解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地缘经济如何塑造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以及将继续对双方产生何种影响。随着中国与邻国的社会、经济以及地缘政治关系依存度不断上升,还应当重视彼此相竞争的国家利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战略 地缘政治关系 东盟 伙伴 邻居 地缘经济 地缘关系 地理因素
下载PDF
公共政策在私人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东盟4国为例
14
作者 张华 程成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3,194,共6页
东盟国家的私人企业集团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私人企业集团的迅速兴起得益于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文章通过对东盟4国独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的公共政策及同期私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的研究,从私人企业集团兴起的条... 东盟国家的私人企业集团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私人企业集团的迅速兴起得益于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文章通过对东盟4国独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的公共政策及同期私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的研究,从私人企业集团兴起的条件、环境与其公共行政的特征和目的相结合,探讨公共政策在东盟4国私人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公共政策 私人企业
下载PDF
南海问题引发的东盟对华关系新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建人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6年第4期87-101,125,共15页
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以来,东盟对华关系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东盟整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二是东盟和中国的政治互信出现倒退;三是东盟在经济上力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三个变化已经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和提升。文章分... 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以来,东盟对华关系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东盟整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二是东盟和中国的政治互信出现倒退;三是东盟在经济上力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三个变化已经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和提升。文章分析了引起这三个变化的经济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国-东盟关系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盟-中国关系 新变化
下载PDF
海外联谊会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广西海外联谊会为例
16
作者 金丹 蒋利和 《八桂侨刊》 2016年第3期11-15,56,共6页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外联谊会需要把握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方式和作用发挥...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海外联谊会需要把握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方式和作用发挥。就广西海外联谊会而言,应该以独立的工作机制,注重做好基层海外联谊会组织建设工作,建设好网站信息平台,加强对海外联谊会干部的培训力度等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联谊会 “一带一路” 广西 东盟
下载PDF
论东盟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17
作者 陆建人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9期16-28,共13页
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迅速上升,自成一极,现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架构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对东盟的认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迅速上升,自成一极,现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架构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对东盟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东盟历来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对东盟更加重视,东盟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再上新台阶。环顾中国周边,东南亚仍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东盟是可以信赖的朋友,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中国将东盟作为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首选伙伴,无疑是正确和英明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亚太 战略地位
下载PDF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文化动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8
作者 金丹 《西部学刊》 2014年第9期57-61,共5页
文化作为一种集体知识和共同观念,影响着行为体间的信任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制度与文化的集体认同与建构的过程,因此文化的认同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将文化认同划分为归属... 文化作为一种集体知识和共同观念,影响着行为体间的信任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制度与文化的集体认同与建构的过程,因此文化的认同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将文化认同划分为归属性文化认同、回应性文化认同和功能性文化认同,主张:首先积极挖掘、整理、传播中国——东盟各国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加强归属性文化认同;其次发展本区域组织与外部的相对性,发展回应性文化认同;最后,为实现政治、经济、安全等功能而达成的在制度和文化上的认同以建构功能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 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东盟涉华舆情新特征及应对策略——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瑶雯 何欢 范祚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03,共13页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东盟涉华舆情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统计2017年124748条东盟涉华舆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东盟各国的舆情进行合作、冲突等情感计分,并探究中国的国际舆情应对是否有效及时。分析发现,中国民众面对国...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东盟涉华舆情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统计2017年124748条东盟涉华舆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东盟各国的舆情进行合作、冲突等情感计分,并探究中国的国际舆情应对是否有效及时。分析发现,中国民众面对国际涉华舆论的"不同意见"或负面消息时的容忍度较低,大国心态培养仍需时日。应加强数据化思维,通过大数据和多样化的监测手段,对国际舆情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实时跟踪,以便快速做出恰当的应对策略。同时应深化东盟国家涉华国际舆情的相关研究,正确研判舆情的发展态势和分析舆情的变化规律,积极构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传播体系,强化新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扩展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涉华舆情 舆情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丹 杜方鑫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72,共9页
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起步较晚,但增长较快。“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的高度契合给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但中国企业也面临政治、金融、安全等多重风险。因此,中国企业赴越投资应把握政策机遇,加强投资风险防范... 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起步较晚,但增长较快。“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的高度契合给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但中国企业也面临政治、金融、安全等多重风险。因此,中国企业赴越投资应把握政策机遇,加强投资风险防范;加强市场调研,避免盲目投资;对内要搞好生产管理,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外要注重外部公关,处理好与当地行为主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 越南 投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