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诗的情景描写与英国诗的内外世界呈现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筑瑾 韩冀宁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8-48,共11页
这是美籍华人学者孙筑理博士的论文《中英诗作中内外世界的比较》(原文系英文)的后 半部分。全文探讨的是情语与景语分句呈现的方式。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分句呈现方 式,认为这种方式在《诗经》中早已出现,至唐宋诗... 这是美籍华人学者孙筑理博士的论文《中英诗作中内外世界的比较》(原文系英文)的后 半部分。全文探讨的是情语与景语分句呈现的方式。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分句呈现方 式,认为这种方式在《诗经》中早已出现,至唐宋诗词则渐臻圆熟,依其在诗词中呈现的位置及其内在联系 大致可分三类:以写景为起句,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氏勺《渔家傲》等;以写景句居中,如杜甫的《曲 江》、冯延已的《采桑子》等;还有写景作结句的,如王维的《送别》、李白的《菩萨蛮》等。著者认为, 汉诗中的写景句,不但起谋篇布局、起比兴之用,同时也兼表情之效,是诗人内心情思之具体外象,应物斯 感,缘物叙情.然而这些在英诗中却鲜有出现。究其原因,除中英语言有差别外,还因中英诗作表情方式各 异。在此刊登的后半部的译文,就是对英国诗歌中内外世界的分句呈现方式及其关系的深人分析,并通过与 汉诗的比较,认为西方诗学中只有掼象”,没有“景象”,也缺乏“情”、“景”等观念,因此难U精 切认识那些类似于中国古诗的优秀英国抒情诗。并进而提出,不要一味套用西方文论来研究中外文学,而 应发扬中国文学的传统之长,以补西方文沦之短,求得文学研究之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现模式 中国诗 英国文学史 济慈 本·琼生 邓恩 抒情诗 十七世纪 玄学派诗人 分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