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境对汛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付世明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4-149,共6页
-
文摘
中法双方管理中越边界的对汛机制延续了半个世纪,广西段凸显了"陆防为主"的特点。清末爱国将领苏元春为对汛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中法双边会剿的共同目的。旧桂系军阀完成"改土归流"的同时颁布对汛新章,从而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新桂系与法越殖民当局的合作加速了广西边境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汛成为边防、外交和延续中越人民友谊的桥梁,并转变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边境检查站。
-
关键词
对汛
广西边境
中越边界
法越殖民当局
-
Keywords
The border connecting mechanism
Guangxi border
Sino - Vietnam border
France -Vietnam colonial authorities
-
分类号
K25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对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任冠文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
文摘
中国历史文选课是历史专业培养学生阅读、利用中国古代史籍 ,掌握研究技能的基础课。本文从教材建设、课程安排、素质教育、考试方式及内容几方面 。
-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选课
教学改革
中国古代史籍
-
分类号
G642.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红水河流域汉族移民初探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范玉春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9-93,共5页
-
文摘
本文认为 ,自秦汉时期开始有汉族移民进入红水河地区 ,但汉族移民大量进入红水河地区特别是进入红水河腹地是在明清时期。与广西其他地区相比较 ,汉族人口迁入红水河流域的时间较晚 ,规模较小 ,分布也比较散 ,而且很多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崇山峻岭之中 ,多与其他民族杂居。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 ,在红河水流域的壮族、汉族内部 ,壮汉及其他民族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分层”
-
关键词
红水河流域
汉族移民
民族分层
迁入时间
规模
-
分类号
K28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国民中学述论
- 4
-
-
作者
杨启秋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3-36,共4页
-
文摘
国民中学教育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桂系“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宏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教育家雷沛鸿创建策划的民族教育体系的中间环节。为衔接基础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培养地方建设干部,1936年第一批国中诞生,40年代初发展至高峰,其毕业生占当时中等学校毕业生三分之一以上。国中设校以农村为原则,学制较普通中学短2年,课程以人文、自然科学、劳动生产和地方建设为主,具有广西特色。其影响意义是广泛深远的。但因桂系急功近利,且“擘划未周”,师资、教材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以及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严重干扰影响,导致国民中学过早凋零。
-
关键词
雷沛鸿
国民中学
教育体系
广西特色
建设干部
-
分类号
G63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唐代旅桂名人对桂林文化的影响
- 5
-
-
作者
廖国一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出处
《广西文史》
2002年第1期58-63,共6页
-
文摘
唐朝实行流徙和贬降制度。流徙是继承隋制而来,贬降是唐朝的新制,是把犯罪或有过失的官吏降秩贬级,例授偏远之处。唐朝统治者把流徙和贬降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使用,因此导致大批流人、左降官流人岭南桂林等地。这些流贬桂林的官吏和由于各种原因游历桂林的名人,有褚遂良、宋之问、张九龄、李昌嶝、柳宗元、戎昱、李商隐、李渤、元晦、莫休符、鉴真等人。
-
关键词
唐代
旅桂名人
桂林文化
褚遂良
宋之问
张九龄
李昌嶝
柳宗元
戎昱
李商隐
李渤
元晦
莫休符
鉴真
诗歌创作
中国
-
分类号
G127.67
[文化科学]
G129
[文化科学]
-
-
题名五代十国时期岭南科举考试述评
- 6
-
-
作者
蓝武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出处
《广西文史》
2005年第4期66-69,共4页
-
文摘
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战乱频仍,各国君主为了巩固自身的政权,纷纷效仿唐制,设科取士,选任人才。南方诸国皆因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加以统治阶级比较注重文化建设。因而科举考试制度得以沿袭盛唐余绪,相以为继。对五代十国时期岭南科举考试的历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岭南科举考试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
关键词
科举考试制度
五代十国时期
岭南
述评
相对稳定
文化建设
统治阶级
考试发展
盛唐
-
分类号
K2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七七丧俗探微
- 7
-
-
作者
刘道超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出处
《广西文史》
2002年第3期47-52,共6页
-
文摘
七七丧俗,俗称“做七”,是生者为亡灵“超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流行极广,不仅广泛见于汉民族地区,而且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广为流行。例如在西藏,严格的天葬仪式,既要择定吉日,请专职天葬师,还要请喇嘛念经超度亡灵。这种经一般要念七七四十九天。
-
关键词
天葬
探微
汉民族
仪式
少数民族
西藏
地区
广泛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