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杜军 杨青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基于2000年、2005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GIS技术为数据分析平台,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同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 基于2000年、2005年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GIS技术为数据分析平台,构造了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同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编制了武汉生态风险程度分布图,以分析解释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显示:2000年、200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水平分为3个层次,广大的植被和水域集中分布区域属于低生态风险区,城市建成区和靠近城市建成区边缘形成中度生态风险和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的分布区域。5 a内各个等级分布的空间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空间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GIS与AHP耦合的汶川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军 杨青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6,共3页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情况,选择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指数、距河流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共7个评价因子,采用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的GIS与AHP耦合模型进行汶川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分地质灾害极高度和高度风险...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情况,选择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指数、距河流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共7个评价因子,采用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的GIS与AHP耦合模型进行汶川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分地质灾害极高度和高度风险区、地质灾害中度风险区、地质灾害低度和极低度风险区3个区域进行了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分析,以期为灾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地质灾害 GIS AHP 信息量模型 汶川县
下载PDF
我国对中药莲子心的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龚昊 卢殷瑶 陈全斌 《大众科技》 2015年第2期208-209,共2页
文章对我国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与莲子心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分析了有关莲的种植、采收加工、药效物质研究、功能性食品开发现状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我国莲子心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对莲子心的推广、研究及学术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莲子心 文献 综述
下载PDF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汶川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7
4
作者 杜军 杨青华 +1 位作者 严嘉 薛重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330,共7页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平台,获取了研究区的次生地质灾害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内次生地质灾害与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系、地震断裂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并结合信息量法模型进行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高度、中度和轻度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130.196km2、1739.584km2、1213.219km2.本次地震触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点,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而远离断裂带区地质灾害很快衰减,呈零星分布;从灾害发育的区域特征分析,汶川县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呈现出北部和东部重、西部和南部轻的特点.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表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量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以及危险性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评价 次生地质灾害 汶川 GIS 信息量模型
原文传递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习工具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庄均强 翟禄新 丁大海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8-19,共2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地理学习工具的出现、发展及应用。通过地理学习工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地理学习工具的应用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通过对初中...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地理学习工具的出现、发展及应用。通过地理学习工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地理学习工具的应用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学习工具应用的调查研究,可为地理课堂中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升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改地理课程中地理学习工具的运用要求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文针对初中生的现状,设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工具 初中地理教学 工具使用 创新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学习过程 问卷调查 应用策略 调查总人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