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完善的广西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梁红秀 《创新》 2013年第1期122-125,128,共4页
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才能进一步推进广西的科技创新战略。建议从五个方面来构建:建设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积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建设科技创新的组织载体;完善科技创新的协作机制。
关键词 广西 科技创新 政策
下载PDF
论大学课程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
2
作者 张远红 孙家明 李寒梅 《煤炭高等教育》 2009年第6期95-97,共3页
"学生消费至上"理念的形成是高等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从微观领域入手,针对大学课程最直接的消费者——大学生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主体地位缺失问题,提出大学课程消费者的四个基本权利与三个基本义务,从而有利于课程质量... "学生消费至上"理念的形成是高等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从微观领域入手,针对大学课程最直接的消费者——大学生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主体地位缺失问题,提出大学课程消费者的四个基本权利与三个基本义务,从而有利于课程质量的提高和解决传统意义上学生群体作为被动者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消费者 权利与义务
下载PDF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及其启示
3
作者 马寅辉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49-51,60,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改革。这场改革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为特征,以克服官僚制的弊端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研究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我们将从...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改革。这场改革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为特征,以克服官僚制的弊端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研究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我们将从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行政改革 经验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靖怡 黄振宣 《广西轻工业》 2011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又是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必要途径。从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又是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必要途径。从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积极探索两者有机渗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廉政文化
下载PDF
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莫云仙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8X期115-117,共3页
随着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导致高校德育的部分观念和教育方式发生变化。分析我国目前高校面临的新挑战,论述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高校德育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社会环境 高校德育 影响
下载PDF
试述“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6
作者 孔德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6-69,共4页
在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必需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第三条道路"理论,作为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成熟的政治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在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必需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第三条道路"理论,作为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成熟的政治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益经验。正确分析和借鉴"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益积极的意义,能使我们少走错路和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治体制设革 行政改革
下载PDF
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初探
7
作者 王源林 《青年思想家》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对加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分析这一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我们将这一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分为遵纪守法型、诚信慎独型和大公无私型三类,并初步探讨了实施这一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公务员 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理论 遵纪守法型 诚信慎独型 大公无私型
下载PDF
韩国礼仪教育视域下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途径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韦银凤 韦珍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7期26-27,共2页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韩国是东方典型的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礼仪之邦"和"君子之国"。韩国民众的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风度也在人们心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习...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韩国是东方典型的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礼仪之邦"和"君子之国"。韩国民众的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风度也在人们心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习和借鉴韩国的礼仪教育对于我国青少年德育,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德育过程中应避免纯理论的说教,注重实践性的参与,让青少年的行为习得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摒弃"高分低德"是我们所应倡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礼仪教育 德育 青少年
下载PDF
公民教育: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新武 《理论观察》 2007年第3期38-39,共2页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行为方式,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意识。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意识文明的培养,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是和谐社会构建的...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行为方式,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意识。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意识文明的培养,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平等问题上的教训——以前苏联、南斯拉夫为例
10
作者 熊琴 《甘肃理论学刊》 2014年第6期64-67,共4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人类实现民族平等开辟了一条崭新而广阔的道路。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作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民族平等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由于没有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理论与原则,在处理民...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人类实现民族平等开辟了一条崭新而广阔的道路。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作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民族平等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由于没有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理论与原则,在处理民族平等问题上也犯了一系列的严重失误,引发了激烈的民族冲突,最终导致二十世纪后期国家解体和民族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南斯拉夫 民族平等
下载PDF
近年来关于党在抗战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研究综述
11
作者 张诚 《铜仁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7-69,73,共4页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苦探索,制定了比较完整的知识分子政策,为挽救民族危机凝聚民族力量,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主要涉及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苦探索,制定了比较完整的知识分子政策,为挽救民族危机凝聚民族力量,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主要涉及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经验和教训,以及现实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知识分子政策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2
作者 张阳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3期8-8,18,共2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哲学的层面对人所做的深层思考.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角度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学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13
作者 廖美暖 《传承》 2007年第5期34-36,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化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化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吸取经验、创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思想。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现代化
下载PDF
“斯芬克司之谜”的锁钥——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思考
14
作者 赵伟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6-48,共3页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我国对人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我国对人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人之本质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人之需要中实现了对人本质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从抽象到具体
原文传递
论边缘意识形态的边缘性和地域性
15
作者 张春 田世宏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9-270,共2页
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差异、开放的经济环境、众多的民族以及文化的多元,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框架下的边缘意识形态呈现出既融于中华文化之中又具有分化的张力。作为一种观念体系,边缘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多元文化的复杂适应性... 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差异、开放的经济环境、众多的民族以及文化的多元,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框架下的边缘意识形态呈现出既融于中华文化之中又具有分化的张力。作为一种观念体系,边缘意识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多元文化的复杂适应性和综合化趋势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对于亚文化的整合,以此为思路文章从边缘性和地域性的角度对边缘意识形态的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意识形态 边缘性 地域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艳霞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马克思在对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和对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生活形式的双重批判中,本质重要的体现了其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具体的感性活动(实践)中的切合与贯彻,称之为历史——实践——价值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之基本规... 马克思在对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和对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生活形式的双重批判中,本质重要的体现了其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具体的感性活动(实践)中的切合与贯彻,称之为历史——实践——价值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之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应把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领会为历史的、价值的、实践原则,并依循这一原则来理解和浅析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当代意义,由此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发展理论 历史价值 当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