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赵武 银慧慧 +7 位作者 冯林川 汪艳华 颜国庆 陆晶山 姜源明 曾雪颜 邓明中 刘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对,试验时间6.5年。结果显示:每对种鸽每年的产蛋量,R0组高于各育雏组(P<0.05),R2组高于R3和R4组,R2、R3和R4组均在2岁最高;R2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为1~6岁,而R3和R4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缩短为1~5岁。1~5岁期间各育雏组与R0组的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6~7岁期间R2组种蛋受精率高于R3和R4组(P<0.05)。各组种蛋的孵化率相对稳定,保持在94.3%~95.2%之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2、R3、R4组1~6岁平均每年种鸽的育雏数分别为(17.079±0.665)、(22.412±0.804)和(28.768±0.923)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R2、R3和R4组育成乳鸽每年的饲料消耗量分别为(3.37±0.14)、(3.08±0.13)和(2.81±0.12)kg/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存在一定影响,R3和R4育雏模式能提高乳鸽产量,降低饲料消耗量,缩短种鸽的种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育雏模式 产蛋量 育雏率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酯化鸽乳对人工哺育幼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武 银慧慧 +5 位作者 曾雪颜 冯林川 许政 陆晶山 李长喜 刘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4-28,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合成酯化鸽乳对人工哺育幼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同批孵化出雏的银王鸽幼鸽180只,随机分为3组:1日龄人工哺育组、3日龄人工哺育组、亲鸽哺育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2只;试验时间10 d。结果表明:1日龄人工哺...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合成酯化鸽乳对人工哺育幼鸽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同批孵化出雏的银王鸽幼鸽180只,随机分为3组:1日龄人工哺育组、3日龄人工哺育组、亲鸽哺育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2只;试验时间10 d。结果表明:1日龄人工哺育组1~10日龄幼鸽日增重低于亲鸽哺育组(P<0.05),3日龄人工哺育组3~7日龄幼鸽日增重接近于亲鸽哺育组(P>0.05)、8~10日龄幼鸽日增重显著低于亲鸽哺育组(P<0.05);1日龄和3日龄人工哺育幼鸽翅羽长度、翅羽宽度发育程度显著低于亲鸽哺育幼鸽(P<0.05);各组间法氏囊指数差异显著(P<0.05),胸腺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含量差异显著(P<0.05);1日龄人工哺育、3日龄人工哺育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酯化鸽乳适宜于幼鸽3日龄超前断乳人工哺育,较佳哺育时间为3~7日龄;酯化鸽乳需要在促进幼鸽法氏囊、羽毛生长发育方面进行适当营养调整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鸽 酯化鸽乳 人工哺育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