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功能分区及治理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俞孜 王勇 +3 位作者 蒋燚 韦铄星 何衍海 梁志鑫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32-33,共2页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结合示范区的特点,划分为科研试验区、技术推广区、示范宣教区、生态景观区等四大功能区,并进一步细分为观测试验小区、技术示范小区、气... 广西木棉麓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规划设计,结合示范区的特点,划分为科研试验区、技术推广区、示范宣教区、生态景观区等四大功能区,并进一步细分为观测试验小区、技术示范小区、气象观测场、径流观测场等10多项试验示范子项目,充分展示了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与优化治理模式。园区的建成为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并且能够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功能区划 创新成果 南宁市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与木材气干密度变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绍锋 叶曾俊 +2 位作者 冯羽 尚正洁 刘媛 《桉树科技》 2022年第3期40-44,共5页
以10年生6个桉树无性系为对象,对木材气干密度在株内不同高度的变异性和无性系之间的变异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较优的无性系为4号、7号和9号,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冠幅在无性系... 以10年生6个桉树无性系为对象,对木材气干密度在株内不同高度的变异性和无性系之间的变异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生长性状较优的无性系为4号、7号和9号,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冠幅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干形指数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气干密度较大的无性系为14号、4号、9号,其中4号无性系变异系数最小;桉树无性系气干密度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树干不同高度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生长性状和木材密度分析,初步筛选出4和9号优良无性系,为后续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生长性状 气干密度 变异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媛 卢翠香 +2 位作者 黄腾华 陈健波 项东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6-900,共5页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程度,制定桉树大径材干燥基准。【结果】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初期开裂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3级;截面变形严重,为4级。干燥速度为4级,干燥速度较慢,属难干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干缩率较大,分别为19.656%、10.976%和9.451%;差异干缩值为0.861,属差异干缩小。根据3种缺陷的等级程度,确定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基准的基本条件: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厚度为25~30 mm的桉树无性系木材窑干至水含率10.00%所需时间为20.75 d。【结论】截面变形是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主要干燥缺陷,为防止其发生,在生产中应以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为干燥基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大径材 干燥特性 干燥基准 百度试验法
下载PDF
尾叶桉×巨桉等桉树杂交家系杂种优势测试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健波 李昌荣 +4 位作者 项东云 郭东强 任世奇 邓玉华 徐建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8-1862,共5页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巨桉 赤桉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土沉香幼苗炭疽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3 位作者 黄华艳 罗辑 赵程劼 吴耀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土沉香幼苗炭疽病病原,为有效防治土沉香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从土沉香苗圃采集炭疽病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以伤口接种法接种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以形态学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 【目的】分离、鉴定土沉香幼苗炭疽病病原,为有效防治土沉香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从土沉香苗圃采集炭疽病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以伤口接种法接种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以形态学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TUB2)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AC0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7 d后,其菌落呈圆形,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渐变成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光滑,两端钝圆或一端稍尖,平均大小为(17.09±1.11)μm×(5.26±0.55)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近椭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平均大小为(6.72±0.77)μm×(5.45±0.68)μm;病原菌ITS、TUB2和GPDH 3个基因联合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AC01菌株与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模式菌株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根据形态特征结合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AC01菌株为核果炭疽菌(C.fructicola),是国内首次在土沉香上发现该菌引起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核果炭疽菌
下载PDF
2种胡蜂头部和触角表面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常明山 蒋学建 +3 位作者 吴耀军 邓艳 罗辑 赵鹏飞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9,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平唇原胡蜂和黑盾胡蜂2种胡蜂头部表面和触角感器,以掌握其头部的额区、唇基、颚区、触角支角突以及触角柄节、梗节和鞭节的感器类型和分布情况,同时利用间距值测量了2种胡蜂单/复眼的OOD、IOD长度和比例,并描述...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平唇原胡蜂和黑盾胡蜂2种胡蜂头部表面和触角感器,以掌握其头部的额区、唇基、颚区、触角支角突以及触角柄节、梗节和鞭节的感器类型和分布情况,同时利用间距值测量了2种胡蜂单/复眼的OOD、IOD长度和比例,并描述其形态。结果表明,平唇原胡蜂头部表面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毛形感器Ⅲ、刺形感器、腔形感器、锥形感器计6种感器类型,单眼3个,OOD︰IOD为1.1-1.8,复眼呈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计3种形状,触角柄节和梗节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计3种感器类型,触角鞭节有刺形感器、板形感器、B GA289 hm氏鬃毛、钟形感器、腔形感器、芽形感器、毛形感器Ⅲ计7种感器类型。黑盾胡蜂头部表面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毛形感器Ⅲ、刺形感器计4种感器类型,单眼3个,OOD︰IOD为0.6-1.1,复眼呈六边形,触角柄节和梗节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计3种感器类型,触角鞭节有刺形感器、板形感器、B GA289 hm氏鬃毛、钟形感器、腔形感器、芽形感器、毛形感器Ⅲ计7种感器类型。胡蜂头部和触角感器类型的多样化可以为胡蜂准确通讯提供保障,而单/复眼的特殊结构也可以为不同时段飞行活动提供感光和成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唇原胡蜂 黑盾胡蜂 头部感器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杉梢小卷蛾习性及雌雄蛹、成虫主要形态特征鉴别 被引量:5
7
作者 常明山 吴耀军 +4 位作者 赵鹏飞 蒋华 周通 张旭 黄华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掌握杉梢小卷蛾的为害习性,鉴别杉梢小卷蛾雌雄蛹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方法】从杉木林采集带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梢头,带回养虫室饲养观察,并结合室外林间观察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的幼虫、蛹和成虫等的行为习性以及雌雄蛹和成... 【目的】掌握杉梢小卷蛾的为害习性,鉴别杉梢小卷蛾雌雄蛹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方法】从杉木林采集带杉梢小卷蛾幼虫的梢头,带回养虫室饲养观察,并结合室外林间观察等方法,对杉梢小卷蛾的幼虫、蛹和成虫等的行为习性以及雌雄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杉梢小卷蛾幼虫具有转梢为害杉木梢头的行为习性,幼虫接近老熟后,在适宜的梢头内部完成化蛹,蛹多于凌晨或早晨羽化,卵散产于叶片背面。蛹为被蛹,新化蛹呈米黄色,雄蛹第9腹节腹面有一纵裂,为生殖裂缝,生殖裂缝两侧有瘤状突起,肛裂缝与生殖裂缝距离为80~170μm;雌蛹生殖裂缝位于第8腹节腹面,裂缝两侧无突起,肛裂缝与生殖裂缝距离270~360μm。雄成虫尾部抱器瓣明显,呈叉状或镊子状,密被鳞片;雌成虫尾部产卵瓣呈肾形,橘黄色。【结论】掌握了杉梢小卷蛾幼虫转梢为害等行为习性,依靠蛹腹节和凸起等特征鉴定雌雄蛹,依靠成虫的抱器瓣和产卵瓣等特征鉴定雌雄成虫,为开展杉梢小卷蛾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梢小卷蛾 行为习性 第8/9腹节 抱器瓣 产卵瓣 鉴别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组织比量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翠香 苏远玉 +4 位作者 郭东强 李昌荣 孙熹 李建凡 陈健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2期42-48,共7页
为了解桉树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变异规律,提高桉树材性的遗传改良效率。以生长在广西玉林的11个桉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导管比量、轴向... 为了解桉树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变异规律,提高桉树材性的遗传改良效率。以生长在广西玉林的11个桉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差异极显著。随树龄的增加,导管比量先递增,第5年开始略有降低;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开始迅速下降,第7年后迅速上升,后又降低;射线比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中间有小幅波动;纤维比量呈减小趋势,中间有小幅波动。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射线比量采用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分别为0.8655、0.7263、0.6130;纤维比量采用对数方程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分别为0.8172和0.8154。桉树无性系组织比量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各指标重复力均在0.90以上,开展无性系组织比量遗传改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组织比量 无性系间变异 径向变异 遗传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