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作者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申文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总结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广西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土壤特性及水土流失、群落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树种选择与治理模式、综合效应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今后研究... 总结近30年来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广西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土壤特性及水土流失、群落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树种选择与治理模式、综合效应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越南抱茎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晓娟 梁晓静 +2 位作者 陈金艳 梁文汇 李开祥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越南抱茎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4作用下的越南抱茎茶的地径、苗高、叶数等生长状况表现最好,其次为基质3和基质2;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作用下,基质4能显著促进苗木高生长,其次是基质3和基质2。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叶...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越南抱茎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4作用下的越南抱茎茶的地径、苗高、叶数等生长状况表现最好,其次为基质3和基质2;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作用下,基质4能显著促进苗木高生长,其次是基质3和基质2。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叶量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基质4(V河沙:V椰糠=2:1)基质配比较适合越南抱茎茶的生长,其次为基质3(V赤红壤:V椰糠:V泥炭土=5:4:1)和基质2(V赤红壤:V泥炭土=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越南抱茎茶 容器苗
下载PDF
不同类型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宇林 唐庆兰 +1 位作者 张照远 谭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2-577,共6页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物种多样性恢复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新造桉林和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物种多样性恢复中的潜在作用,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桉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新造桉林和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分别为9 804、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密度(3 614粒/m2)。(2)新造桉林土壤种子库出现物种共15种,分属于9科;桉萌芽林为8种,分属于7科;大叶栎杂木林为16种,分属于11科。不同林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3)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表明,不同类型森林种子主要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浅层土壤中。新造桉林和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对照。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提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和科学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桉树人工林 特征 相似系数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庆兰 朱宇林 +1 位作者 张照远 刘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了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相邻的大叶栎人工林作对照,取其土壤,通过室内种子萌发的方法,研究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 为了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等特征,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相邻的大叶栎人工林作对照,取其土壤,通过室内种子萌发的方法,研究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萌发高峰期基本结束,随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2)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储量较大,种子密度为9804粒/m2(对照为3614粒/m2),共计物种15种,分属于9科,其中禾本科的弓果黍为优势种,种子密度为8849粒/m2,占土壤种子库总量90.26%;(3)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cm的土壤中。2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大于大叶栎人工林,其组成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种子多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和浅层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油桐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莉雅 黄晓露 +1 位作者 姚雪涛 周招娣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5个油桐无性系(武宣3号、桂皱27号、天雹水库、吴圩4号、武宣2号)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武...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5个油桐无性系(武宣3号、桂皱27号、天雹水库、吴圩4号、武宣2号)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武宣2号、武宣3号、吴圩4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其中,以桂皱27号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6.51μmol· m^-2· s^-1,物质积累能力最强;武宣3号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仅为桂皱27号的31.9%,物质积累能力最弱。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5个无性系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7.53-36.25μmol· m^-2· s^-1之间,其中桂皱27号最高,武宣2号最低。各无性系中吴圩4号光补偿点最低,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天雹水库的光补偿点最高,利用弱光能力最弱。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饱和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武宣3号、吴圩4号、武宣2号光饱和点较低,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光合速率 光响应
下载PDF
广西普通油茶种源球果形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良 路迎春 +3 位作者 韦长江 肖继谋 俸元娇 蒋新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9-31,共3页
以广西普通油茶种源球果为试材,对18个广西普通油茶种源间的球果形态相关的直径、果高、高×径、高/径4个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油茶球果形态相关的4个性状变异系数在Ii.731%~20.581%,球杲直径和高×径... 以广西普通油茶种源球果为试材,对18个广西普通油茶种源间的球果形态相关的直径、果高、高×径、高/径4个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油茶球果形态相关的4个性状变异系数在Ii.731%~20.581%,球杲直径和高×径的差异在种源间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球果高度和高/径2个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球果直径和高×径在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分化,而球果高度和高/径的变异基本上都在群体之内;球果直径和高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通过聚类分析将18个种源分为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源 球果形态 变异分析
下载PDF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马尾松优良种源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章旗 颜培栋 舒文波 《广西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广西桐棉和广西古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源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酶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含量,分析不同种源苗期的抗寒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广西桐棉和广西古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源叶片为材料,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酶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ZR)含量,分析不同种源苗期的抗寒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抗寒力的评价指标为内源GA3含量、ABA/GA3(k值)和ZR/ABA值,内源GA3含量越高,抗性越差;k值越大,抗寒力越强;ZR/ABA值越大,抗寒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内源激素 抗寒性
下载PDF
油茶岑软3号组培苗遗传稳定性SRAP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鹏良 吴幼媚 +4 位作者 蔡玲 蒋新革 韦长江 路迎春 王以红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了了解油茶在以芽繁芽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无性系变异情况,利用扩增条带清晰的39对SRAP引物组合对油茶优良品种岑软3号组培苗进行分子检测,检测结果表明:39对引物组合对供试的26株组培苗都能扩增出220个条带,总共扩增出5 760个遗传位点,... 为了了解油茶在以芽繁芽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无性系变异情况,利用扩增条带清晰的39对SRAP引物组合对油茶优良品种岑软3号组培苗进行分子检测,检测结果表明:39对引物组合对供试的26株组培苗都能扩增出220个条带,总共扩增出5 760个遗传位点,个体之间未检测到遗传位点的明显差异。这表明岑软3号在以芽繁芽的该组织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油茶良种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组织培养 遗传稳定性 SRAP分析
下载PDF
广林巨尾桉9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鹏良 姜福星 +4 位作者 蔡玲 陈晓明 覃子海 陈博雯 吴幼媚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了建立广林巨尾桉9号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农杆菌菌株、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类型、菌液浓度、共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的含量及共培养时间5个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3OD携带RaWUS基因的LBA4404... 为了建立广林巨尾桉9号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农杆菌菌株、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类型、菌液浓度、共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的含量及共培养时间5个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3OD携带RaWUS基因的LBA4404菌液侵染广林巨尾桉9号的幼嫩茎段20min后,接种于不含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上,共培养48h,再用含400mg/L头孢霉素的水溶液清洗,然后接种于40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及最后的再生培养,其遗传转化率较高,能达到7.14%,为广林巨尾桉9号的进一步分子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林巨尾桉9号 农杆菌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香花油茶的园林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韦晓娟 马锦林 +1 位作者 叶航 李开祥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介绍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 Ye CX,Ma JL et Ye H)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其观赏特性,探讨香花油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并对其园林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香花油茶 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 观赏特性
下载PDF
桉树与乡土阔叶树种混交林的初期生长效应 被引量:22
11
作者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混交造林
下载PDF
红锥遗传改良进展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申文辉 朱积余 《广西林业科学》 2013年第3期253-258,共6页
总结近30年来我国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遗传改良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改良过程中红锥良种选育、苗木培育、栽培技术、遗传资源收集、加工利用、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良策略。
关键词 红锥 遗传改良 进展
下载PDF
油桐属2个物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莉雅 姚雪涛 +1 位作者 黄晓露 周招娣 《广西林业科学》 2013年第3期241-244,共4页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三年桐(Vernicia fordii)和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2个油桐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千年桐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三年桐净光...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三年桐(Vernicia fordii)和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2个油桐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千年桐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三年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千年桐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5.67μmol/(m2·s),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三年桐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小,仅为千年桐的55.6%,物质积累能力最弱;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测定2个物种的光响应曲线,千年桐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三年桐较低,分别为24.24和17.23μmol/(m2·s)。三年桐光补偿点较低,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千年桐强,千年桐光补偿点较高,利用弱光能力较三年桐弱。千年桐的光饱和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三年桐强,三年桐光饱和点较低,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千年桐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物种 光合速率 光响应
下载PDF
3个木霉菌株对马尾松松针的分解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贤冲 邓小军 +3 位作者 唐健 王会利 覃其云 覃祚玉 《广西林业科学》 2014年第1期66-68,74,共4页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3个木霉菌株(F01,PM-5,PZ-2)降解马尾松松针过程中产生的滤纸条纤维素酶的动力学变化,以及发酵过程中马尾松松针底物的总有机物质失重情况。结果表明:木霉菌株PM-5能够产生最高的滤纸条纤维素酶活性,达到0.23 U/mL... 应用固体发酵方法,研究3个木霉菌株(F01,PM-5,PZ-2)降解马尾松松针过程中产生的滤纸条纤维素酶的动力学变化,以及发酵过程中马尾松松针底物的总有机物质失重情况。结果表明:木霉菌株PM-5能够产生最高的滤纸条纤维素酶活性,达到0.23 U/mL;菌株F01引起底物的总有机物质失重最大,达到8.58%。菌株F01的总有机物质失重和平均降解速率均最大,但在固体发酵后期,其平均降解速率与另2个菌株的差异不大。木霉菌株F01是最有效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松针 纤维素 固体发酵
下载PDF
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
15
作者 朱宇林 唐庆兰 +2 位作者 陆绍锋 张照远 刘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59,共5页
对尾巨桉萌芽林和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 对尾巨桉萌芽林和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尾巨桉萌芽林(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3 614粒/m2)。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共计物种8种,分属于7科,其中以禾本科的刚莠竹为优势种,占土壤种子库总量的95.8%;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 cm的土壤中。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大叶栎杂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萌芽林 土壤种子库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