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以俞调枢”外治法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26
1
作者 谢胜 周晓玲 +1 位作者 侯秋科 张越 《国医论坛》 2012年第2期13-14,共2页
脾胃气机升降调节着整个胃肠道的功能,笔者通过近10a的临床研究发现其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构建了“以俞调枢”的理论体系,现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并论述该理论运用于中医外治疗法的实践性。 l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发... 脾胃气机升降调节着整个胃肠道的功能,笔者通过近10a的临床研究发现其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构建了“以俞调枢”的理论体系,现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并论述该理论运用于中医外治疗法的实践性。 l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圣心源》天人解云:“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俞调枢”理论 中医外治法 脾胃升降
下载PDF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越 谢胜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96-399,共4页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痛"、"胃痞"等范畴,通过辨证治疗常可以逆转或稳定其病理异常表现。近年来中医应用非药物疗法治疗本病的研究渐多,本文从针刺调理脾胃功能、穴位埋线疏通经络、穴位注射培脾土化瘀...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痛"、"胃痞"等范畴,通过辨证治疗常可以逆转或稳定其病理异常表现。近年来中医应用非药物疗法治疗本病的研究渐多,本文从针刺调理脾胃功能、穴位埋线疏通经络、穴位注射培脾土化瘀滞、温敷以固后天之本等方面,对近5年来治疗本病的非药物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发现临床试验尚有些许不足,如存在小样本临床试验的低质量重复,试验中该病诊断及疗效评价采用标准不一,影响对试验结果的二次评价等。从而对现阶段研究提出四点意见,为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启发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非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LESP及LESL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桂贤 黄勇华 +6 位作者 陈国忠 谢胜 何慧 彭卓嵛 梁雪 张学松 黎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平均压力(LESP)以及长度(LESL)的影响。方法:共观察80例经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14C呼气试验检测诊断为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Medtronic Esophageal Manometry Sys...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平均压力(LESP)以及长度(LESL)的影响。方法:共观察80例经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14C呼气试验检测诊断为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Medtronic Esophageal Manometry System检测LESP及LESL。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及阿莫西林胶囊3联治疗,疗程5周。观察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LESP及LESL的改变。结果:疗程结束,停药1个月后复查,Hp阴性者54例,阳性者26例,Hp根除率为67.5%(54/80)。治疗前LESP(4.21±0.85)kPa,LESL(3.4±1.28)cm,治疗后Hp阴性者LESP(4.16±0.83)(kPa),LESL(3.5±1.32)cm,而Hp阳性者LESP(4.33±0.77)kPa,LESL(3.2±1.36)cm,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LESP LESL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杰 谢胜 +2 位作者 杨文革 梁谊深 徐信山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药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临床疗效。方法:108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给予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匹维溴胺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 目的:观察药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临床疗效。方法:108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给予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匹维溴胺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组为79.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具有调整脏腑,使阳升湿散而达到止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循经重灸 温中止泻
下载PDF
浅谈对中医阴阳的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庄灿 王宇飞 《光明中医》 2009年第4期726-727,共2页
关键词 阴阳学说 医话 中医 病理学
下载PDF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谢胜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并与44例只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总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85.7%、7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并与44例只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总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疗效指数分别为85.7%、7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早饱、脘腹痞满、纳呆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提示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7
作者 谢胜 梁健 +6 位作者 颜春艳 蒋应玲 朱初良 梁宜深 宁庆云 张志杰 杨文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理。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理。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抑酸及促胃动力治疗,分别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早晚间隔12h各服1次),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饭前15min)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食管压力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4h食管pH<4反流总时间百分率有明显下降(P<0.05),酸反流大于5min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也有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消化道镜提示,食管炎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总体疗效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0.0%,组间比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穴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
下载PDF
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侯秋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 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由(98.2±31.3)U/L下降至(34.1±17.0)U/L、AST由(70.1±24.9)U/L降至(31.6±15.2)U/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下降程度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OL下降至(5.3±0.6)mmol/L、TG亦下降为(1.8±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HOL及TG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前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3.56±1.98)μg/mL和(1.60±0.90)μg/m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7±2.1和7.3±1.0,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可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脾俞 肾俞 肝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中草药蒸汽疗法合指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4例 被引量:7
9
作者 谢胜 张志杰 梁谊深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湿泻浊类中草药经蒸汽疗法合指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疏肝健脾汤(薏仁、茯苓、红藤、白芍药、柴胡、莪术、...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湿泻浊类中草药经蒸汽疗法合指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疏肝健脾汤(薏仁、茯苓、红藤、白芍药、柴胡、莪术、广木香)通过蒸汽床以蒸汽的形式薰蒸背部经络后,再予指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草药蒸汽疗法合指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疗法 指针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疏肝健脾汤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侯秋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4-1255,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CHOL、TG、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清瘦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谊深 罗莎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观察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穴位按压 埋线
下载PDF
针灸镇痛机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21
12
作者 朱初良 曾均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5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针灸 镇痛 机理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陈良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99-601,共3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西医治疗 肝细胞脂肪变性 单纯性脂肪肝 临床综合征 脂肪性肝炎 病理特征 脂肪贮积
下载PDF
益气活血利水汤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37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初良 谢胜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1,共1页
   运用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汤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 37例。结果:显效 4例,好转 28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为 86 .5%。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益气活血利水方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指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谊深 谢胜 张云波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指针疗法 穴位注射
下载PDF
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胜 张志杰 朱初良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行气化瘀、解毒生肌类中药煎剂经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肠道水疗仪清洁肠道后予自制溃肠愈中药液 (组方 :黄连、败酱草、明矾、五倍子、地榆、黄柏、仙鹤草 )肠浴治疗 31例。 [...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行气化瘀、解毒生肌类中药煎剂经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肠道水疗仪清洁肠道后予自制溃肠愈中药液 (组方 :黄连、败酱草、明矾、五倍子、地榆、黄柏、仙鹤草 )肠浴治疗 31例。 [结果 ]治疗组 31例中治愈 2 3人 ,有效 6人 ,无效 2人 ,总有效率 94 %。[结论 ]肠道水疗中药肠浴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推荐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水疗 中药肠浴法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化湿 行气化瘀 解毒生肌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胜 颜春艳 +6 位作者 梁健 蒋应玲 朱初良 梁宜深 宁庆云 张志杰 杨文革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疗效可能机理。方法:70例GERD患者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 目的: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疗效可能机理。方法:70例GERD患者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总体疗效显示,有效率97.1%,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GERD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 药穴指针疗法
下载PDF
单纯血浆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艳平 文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8年第7期26-27,共2页
总结了60例单纯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过敏反应、低血压、寒战反应、感染及穿刺部位渗血的护理。认为周到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从而保证血浆置换术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肝炎 重症 血浆置换术 护理
下载PDF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胜 梁健 +6 位作者 颜春艳 蒋应玲 朱初良 梁宜深 宁庆云 张志杰 杨文革 《柳州医学》 2008年第4期198-201,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目前认识到GERD是由多种因素促...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目前认识到GERD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西医治疗除少数并发症严重患者行手术治疗外,仍以抑酸及促胃动力治疗为主,因其疗程长,临床治疗病情易反复,患者经济难于承受。中医学对此病尚无统一的辨证论治法,我科开展并应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该病,观察到其缓解症状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穴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
下载PDF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2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0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30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2组均以治疗30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疗法 拔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