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苏前 周剑锋 +3 位作者 皮永前 何欢 李辉碧 吕芳 《右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5例ACI患者,其中合并T2DM 68例(合并组),单纯ACI 67例(单纯组)。比较两组HbA1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5例ACI患者,其中合并T2DM 68例(合并组),单纯ACI 67例(单纯组)。比较两组HbA1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水平、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IPN分级;根据HbA1c水平分层,比较并分析IPN分级与HbA1c的关系。结果合并组血清HbA1c、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单纯组(P<0.01或0.05),不稳定斑块及Ⅲ/Ⅳ级IPN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纯组(P<0.05)。合并组中血清HbA1c>6.5%水平患者48例,HbA1c≤6.5%水平患者20例,前者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Ⅲ/Ⅳ级IPN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Ⅰ/Ⅱ级IPN患者(P<0.05);HbA1c水平与IPN分级呈正相关(r=0.34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相关性,有助于识别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斑块内新生血管 颈动脉粥样硬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带娣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3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可以控制患者情绪,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提升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神经介入 围手术期 效果 并发症 满意率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建明 苏前 李玉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10-411,共2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对46例PD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作对照。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对46例PD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作对照。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3±10.7)m s较健康对照组(103.5±9.2)m s明显延长(P<0.01);PD组P100潜伏期延长与PD患者的病程及病情呈正相关(r=0.49,0.43,P<0.01);PD组BAEP的Ⅲ-Ⅴ及Ⅰ-Ⅴ波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诱发电位 视觉 诱发电位 脑干 诱发电位 体感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建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7期767-769,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didgrowthfactor,VEGF)是由两个亚基问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目前已证实,VEGF不仅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血管生成,增强血管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didgrowthfactor,VEGF)是由两个亚基问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目前已证实,VEGF不仅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血管生成,增强血管通透陛,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中还具有神经保护等作用,在急性脑梗死中,其对恢复半暗带区供血、促进血管再生及神经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保护 同源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78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韦英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且治疗后评定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卒中单元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致肌病(附5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前 《柳州医学》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抗炎、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方面的作用已被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因此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对其不良反应及其与药物相互间作用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01年3月~2006年7月间有5例患者使用辛... 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抗炎、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方面的作用已被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因此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对其不良反应及其与药物相互间作用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01年3月~2006年7月间有5例患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发生肌病,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肌病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诊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柯吉芙 《当代医学》 2016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6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3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43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6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3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43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的原理,测量3组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组(19.03±3.79)μmol/L、脑梗死组(18.96±3.85)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98±4.06)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脑梗死 表达水平 诊断意义
下载PDF
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柯吉芙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97-598,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小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MRI检查有助早期诊断。结论临床上对疑诊小脑梗塞的患者,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 脑梗塞 诊断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向如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7-617,共1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1例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有1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1例表现为头昏。头颅MRI均提示无异常或陈旧性脑梗死,而行MRV提示充...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1例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有1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1例表现为头昏。头颅MRI均提示无异常或陈旧性脑梗死,而行MRV提示充盈缺损。所有患者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处理后,临床效果明显。结论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无特殊临床体征,影像学特别是磁共振检查是诊断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柯吉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防治该病。方法对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将其分为狭窄组62例和非狭窄组58例,比较2组患者的糖尿...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防治该病。方法对医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将其分为狭窄组62例和非狭窄组58例,比较2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饮酒史、吸烟史、血尿酸和血脂情况及水平。结果动脉血管狭窄组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患者;Pearson相关数据分析表明,颅内动脉峡窄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饮酒史、吸烟史、总胆固醇、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及以上因素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除了糖尿病及高血压,血尿酸及血脂指标也是造成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11
作者 申带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173-173,共1页
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L 组和H 组,每组各50 例,L 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H 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 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L 组和H 组,每组各50 例,L 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H 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投诉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发现,L 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H 组,L 组患者投诉率以及住院时间低于H 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投诉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