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工医院与企业分离的探讨
1
作者 方全保 《柳州医学》 200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职工医院 企业 技术人员 医疗费
下载PDF
抗菌药物消费趋势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志萍 刘屏 +1 位作者 秦庆芳 侯仁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 1992~ 1997年抗感染药物的消费金额及增长情况 ,进口、合资药品所占比例。消费排名前 5位的头孢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使用计算机统计分析解放军总医院 1992~ 1997年的抗感染药物的逐年消费金额、排名、... 目的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 1992~ 1997年抗感染药物的消费金额及增长情况 ,进口、合资药品所占比例。消费排名前 5位的头孢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使用计算机统计分析解放军总医院 1992~ 1997年的抗感染药物的逐年消费金额、排名、进口、合资药物比例、DDD值、每日药费。结果 抗感染药物的消费总金额逐年上升 ;头孢类一直居首位 ;用药频度最高的和每日用药费用最低的是头孢唑啉。结论 抗感染药物的消费趋势将是朝着高效、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抗感染药 DDD
下载PDF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崔惠勤 佘军红 +1 位作者 廖明壮 黄智江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96-498,共3页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 h之内、2~4 h、4~6 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 h之内、2~4 h、4~6 h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及出现率.结果发病后6 h内不同时间段首次CT检查时间与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出现率密切相关,统计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从发病时间到首次CT检查时间越长,CT征像越明显,出现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CT征象不明确时,在短时间内(发病后6 h内)复查CT,可以明显提高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阳性率,仍可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大面积 超急性期 脑梗死
下载PDF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首次CT平扫征象探讨
4
作者 崔惠勤 佘军红 +1 位作者 廖明壮 黄智江 《柳州医学》 200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小时之内,2~4小时,4~6小时分组,分别观察CT... 目的对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与CT征象出现率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临床追踪证实的6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扫描时间按照发病后2小时之内,2~4小时,4~6小时分组,分别观察CT征象的变化及出现率。结果发病后6小时内不同时间段首次CT检查时间与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出现率密切相关,统计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从发病时间到首次CT检查时间越长,CT征像越明显,出现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CT征象不明确时,在短时间内(发病后6小时内)复查CT,可以明显提高低密度征,脑肿胀征的阳性率,仍可以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大面积 超急性期 脑梗死
下载PDF
三种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石世明 李旭芳 张炼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951-195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白光治疗
下载PDF
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忠光 蒋绍香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0期1769-1771,共3页
结肠癌具有很高的肝转移概率,但与胃癌比较其转移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对影响结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年龄)、结肠癌诊断主要方法(B超诊断、CT诊断以及PET诊断)、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法... 结肠癌具有很高的肝转移概率,但与胃癌比较其转移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对影响结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年龄)、结肠癌诊断主要方法(B超诊断、CT诊断以及PET诊断)、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法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门静脉化疗、冷冻治疗、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予以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结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联合醋酸钙及低钙透析治疗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春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8期107-108,共2页
目的 观察25(OH)2D3 联合醋酸钙及低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8 例(iPTH 300~1000 pg/ml).采用浓度为1.25 mmol/L 的碳酸低钙透析液... 目的 观察25(OH)2D3 联合醋酸钙及低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8 例(iPTH 300~1000 pg/ml).采用浓度为1.25 mmol/L 的碳酸低钙透析液,口服醋酸钙667mg/ 片,2 片/ 次,3 次/d,餐中服用,并口服活性维生素D 2.0 μg,每周2~3 次,观察治疗4 周、8周及16 周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 变化.结果 治疗4 周、8周及16 周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磷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乘积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过程联合口服醋酸钙及低钙透析,可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避免了高钙血症及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 醋酸钙 低钙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廖发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5期38-38,47,共2页
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较低,低浓度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显著,麻醉及镇痛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现在临床上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麻醉
下载PDF
急诊内科中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侯昀 覃成杜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2期163-164,共2页
目的 分析急诊内科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急诊内科开具的2015张抗生素应用处方为研究对象,分析抗生素合理用药情况,并随机选取其中500例抗生素应用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观察抗生素的... 目的 分析急诊内科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急诊内科开具的2015张抗生素应用处方为研究对象,分析抗生素合理用药情况,并随机选取其中500例抗生素应用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观察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实际应用中2种抗生素联用者占50.22%,明显高于1种抗生素、3种及以上抗生素联用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类抗生素应用比例(占72.70%)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抗生素(P<0.05);119例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5.91%,主要为药物配伍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溶媒不对等.结论 临床中抗生素有严格的应用原则,但临床依然存在诸多用药不合理现象,应用时还需考虑其耐药性,合理选择药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下载PDF
影响髋部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泰安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8期5840-5841,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髋骨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7例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骨质状况、复位质量、致伤原因等九项独立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患者疗效作为应变量进行相关性... 目的:探讨影响髋骨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7例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骨质状况、复位质量、致伤原因等九项独立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患者疗效作为应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治疗方式、骨质状况、复位质量以及手术时机等五项独立因素对疗效有影响,且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体质状况以及复位质量是影响髋骨骨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尤以治疗方法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对髋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疗效相关独立困素的影响,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提高髋骨骨折患者疗效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骨折 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阿莫西林分散片致过敏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桂芬 唐金华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阿莫西林分散片 过敏 咽痛 咽部充血 双肺呼吸音粗糙 急性扁桃体炎
下载PDF
留置三腔二囊管拔管困难17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奚翠云 钟业娟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 食管底静脉破裂大出血 三腔二囊管留置 拔管困难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阻滞应用于14例小儿躯干下部烧(烫)伤创面清创植皮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发玲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965-1965,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阻滞 烧伤 烫伤 清创植皮术 小儿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泰安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3648-3649,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对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256例中发生并发症的48例分为早期组与成熟组进行并发症研究。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80~160 min,平均125 min,... 目的:探讨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对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256例中发生并发症的48例分为早期组与成熟组进行并发症研究。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80~160 min,平均125 min,平均出血量650 ml。患者中均未发生肺感染、脂肪栓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近期并发症。其中在统计发生的六项并发症中,骨不连、骨折端劈裂屈膝受限、远端锁钉失败、主钉断裂等五项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的使用具有适用范围广、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且患者患处功能恢复快等显著优点。对于其术中及术后易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应引起关注,并在治疗时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严格按规程操作,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发玲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073-1073,共1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7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50/60),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易于操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1
16
作者 莫惠平 潘秋荣 谭柳群 《柳州医学》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生殖系统 血液系统 适应证 禁忌证
下载PDF
选择性血管离断术治疗难控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子荣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1-121,共1页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有效手段〔1〕。但某些重症甲亢患者,术前虽经积极服药准备,症状仍难以控制,难提供安全的手术条件。笔者1989年2月至1997年7月对11例重症甲亢患者采用选择...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有效手段〔1〕。但某些重症甲亢患者,术前虽经积极服药准备,症状仍难以控制,难提供安全的手术条件。笔者1989年2月至1997年7月对11例重症甲亢患者采用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作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危象 血管离断 切除术
下载PDF
小儿烧伤惊厥原因分析及救护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世斌 《医学综述》 2009年第8期1257-1258,共2页
目的 通过对12例小儿烧伤患者发生惊厥原因及救护措施的分析,总结治疗经验,以减少惊厥的发生及提高其救治效果。方法 对在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202例小儿烧伤患者中12例(占5.9%)发生惊厥原因及救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 目的 通过对12例小儿烧伤患者发生惊厥原因及救护措施的分析,总结治疗经验,以减少惊厥的发生及提高其救治效果。方法 对在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202例小儿烧伤患者中12例(占5.9%)发生惊厥原因及救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治愈9例,3例死亡。结论 小儿烧伤惊厥的原因较多,机制较复杂。只有掌握病情,及时找出惊厥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并经过积极的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惊厥 救护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昀 《哈尔滨医药》 2012年第6期454-454,共1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实施院前急救及35例家属自行送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疗效、预后等临床资料,以分析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治愈率分别...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实施院前急救及35例家属自行送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疗效、预后等临床资料,以分析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治愈率分别为5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死亡率分别为6.0%、3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42.0%、4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踝关节损伤骨折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泰安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7期4-4,6,共2页
踝关节骨折作为关节内骨折,其临床具备致损机制复杂、合并韧带损伤及关节脱位率高等显著特点。本文探讨研究踝关节损伤骨折患者的治疗进展,从踝关节骨折的解剖、生理特点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医学领域对踝关节损伤骨折的研究成果... 踝关节骨折作为关节内骨折,其临床具备致损机制复杂、合并韧带损伤及关节脱位率高等显著特点。本文探讨研究踝关节损伤骨折患者的治疗进展,从踝关节骨折的解剖、生理特点出发,通过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医学领域对踝关节损伤骨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从踝关节损伤骨折的分类、踝关节骨折损伤的治疗方法以及踝关节骨折损伤的预后效果评价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