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化 虚化 异化 神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误区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家斌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5年第7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探究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泛化 虚化 异化 神化 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教学实践 小学
下载PDF
研读 感悟——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教学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覃献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06年第9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乘法口诀 二年级 上册 小学 数学 教学建议 人教版 研读 感悟 实验教材 乘法算式 生活情趣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
3
作者 莫尚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6年第7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 仿写 习作训练 学生考试 新课程标准 想象思维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自主写作
下载PDF
中学生习作感悟力初探
4
作者 黄家斌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31期18-19,共2页
感悟是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作文是以触发、培养和应用学生的感悟为目的的有别于技法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以获得感悟为出发点,以表达感悟为终极目标,触发学生感悟,让学生有“感”而写,有“悟... 感悟是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作文是以触发、培养和应用学生的感悟为目的的有别于技法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以获得感悟为出发点,以表达感悟为终极目标,触发学生感悟,让学生有“感”而写,有“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抒写“本”我、“真”我,变“要我写、我厌写、我懒写”为“我要写、我想写、我能写”,从而上升到“我活写、我巧写、我乐写”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习作 感悟力 作文形式 顿悟性 “感” “悟” “本” “真”
下载PDF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写作美文的能力
5
作者 黄家斌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22期22-23,共2页
美文就是语句非常优美的文章。美文之"美",一是指形式美,包括遣词造句、音韵节律,品读再三,如行山阴道上,美不胜收。二是指内容美,慧眼独具,一语中的,或如石上清泉,悦人耳目;或如霹雳乍响,振聋发聩。所谓培养写作美文能力,是指培养学... 美文就是语句非常优美的文章。美文之"美",一是指形式美,包括遣词造句、音韵节律,品读再三,如行山阴道上,美不胜收。二是指内容美,慧眼独具,一语中的,或如石上清泉,悦人耳目;或如霹雳乍响,振聋发聩。所谓培养写作美文能力,是指培养学生作文能够做到思想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文字工丽,具有情感美、画面美、语言美、构思巧等完美创新的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 美文 培养 高中 遣词造句 感情真挚 学生作文
下载PDF
近年中考对浮力知识的考查分析
6
作者 卢珍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26期91-92,共2页
对于浮力知识,不少同学学起来感觉有点“浮”.其实只要弄清楚浮力产生的实质,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有关公式,解题也就得心应手了.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近几年各地中考中有关浮力的考题着重考查以下三方面... 对于浮力知识,不少同学学起来感觉有点“浮”.其实只要弄清楚浮力产生的实质,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有关公式,解题也就得心应手了.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近几年各地中考中有关浮力的考题着重考查以下三方面,望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知识 考查分析 中考 新课改理念 同学 公式 考题
下载PDF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7
作者 光婵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2年第2期17-17,共1页
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 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师生互动 生命 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程背景 心灵对话 语文教师 教学任务
下载PDF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课堂
8
作者 陈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第2期162-162,共1页
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生活 联系
下载PDF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实录与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洁 杨炯伟 《小学数学教育》 2017年第5期48-49,57,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1页,第65页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1页,第65页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中体会探究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三角形 教学实录 动手操作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 特性 义务教育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10
作者 李洁(执教) 杨炯伟(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 2013年第11期40-41,共2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 教学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面积 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 五年级 人教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